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2篇
系统科学   145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8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6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1.
In social systems science generally, and in management science particularly,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variety of types of specific problem-solving methodologies (under the rubric of hard and soft systems approaches) have given an impetus to a line of inquiry, as well as debate on the nature of those methodologies. On the one hand, there has been the view that what we are witnessing is a form of Kuhnian crisis. On the other hand, a complementarist view of developments has been argued and a contingency approach proposed. But one thing has been common among the competing views: a belief that the prospects for further advances in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ose methodologies, and in resolving the current controversies, lie in serious attempts to reconsider and clarify the underlying metatheoretical assumptions and concerns. This paper is an attempt to contribute to such an endeavor. A brief exposition of three 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s (namely, empiricism, hermeneutics, and critique) is made, not only with the purpose of highlighting the nature as well as the limits of their epistemological and ethical claims, but also as a basis for illuminating both the nature of contemporary work on systems inquiry, design, and problem solving and the ongoing debate on what constitutes appropriate criteria for choice of specific methodologies.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该文中从物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出发,依据科学方法中的一些重要原理,如互补原理,对应原理,对称法及系统方法等,提出了构建工科物理教材结构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3.
结构化面向对象形式规格说明语言OOZS——设计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式方法与面向对象方法的综合使用可以使它们各自的优点得到充分体现:形式方法使目标软件系统的需求规格说明简明、精确,面向对象方法使目标软件系统的组织和分解工作更加系统、自然.本文讨论了Z规格说明语言的应用限制,并在Z语言的基础上介绍了结构化面向对象形式规格说明语言——OOZS的设计方法.该语言吸收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SmalTalk、C++以及形式规格说明语言VDM、Zc、Z.S等的优点,引入了类、继承、入口、出口、Pre谓词、Post谓词等机制,并对Z语言的符号进行结构化处理,提高了形式规格说明的层次性和模块化能力,可用于大型面向对象软件系统需求规格说明的编写  相似文献   
14.
归纳了电子商务系统的特性,介绍了WSR(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的原理,给出了应用WSR对电子商务系统的基本框架结构及其系统设计过程中进行分析和描述系统的要点和步骤。  相似文献   
15.
高师数学的教学改革,应有自己的特色,以现代教育理论、数学方法论以及高师数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力、素质等要求为依据;给出了高师数学“方法论教学法”的理论体系、系统设计、教学模式、教学原则、实施方案,并对实验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对股票价格与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行业因素、沪市综合指数关系分析的基础上,以2001年3月1日沪市A股开盘价为准对股价与相关指标进行回归,得到新股上市价格的预测模型。然后,根据新股发行后每股净资产随发行价格的提高而增长这一特点进行求解,求出了全面反映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行业因素、沪市A股综合指数纳新股上市定价模型,该模型共考虑了5种因素,弥补了新股定价只考虑市盈率单一因素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评论式系统思考 (CST)以及全面系统干预 (TSI)的基本思想 ,将CST和TSI引入战略方法论的研究 ,从系统的视角为战略研究方法论的综合集成与创新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概括目前国内外CRM的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1个相对完整的CRM定义,从关系营销、业务流程重组(BPR)和信息技术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3个方面阐述了CRM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对CRM系统的整个管理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CRM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将最小二乘法原理应用到一维导热问题中,来尝试计算试验交互法作为一种数据处理工具的潜在能力,并指出此方法可降低试验的不确定度,求得测试值和数值计数的最近真值及其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20.
系统化的机械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SCAD)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系统化的工程设计方法与CAD技术相结合,提出系统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SCAD)方法。并研究了SCAD所包含的四个阶段-计算机辅助产品规划(CAPRP)、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CACD)、计算机辅助具体化设计(CAED)和计算机辅助详细设计(CADD)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形成了SCAD技术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