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8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9篇 |
教育与普及 | 29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7篇 |
综合类 | 2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克隆植物可通过调控其生物量分配格局与形态可塑性应对环境胁迫与干扰,在干旱沙区占据优势地位。阐明沙区克隆植物生物量分配格局与克隆生长形态可塑性对沙埋的响应对于探究沙生克隆植物应对风沙环境的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乌兰布和沙漠典型根茎型克隆植物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生物量分配格局(地下:地上、水平:垂直)与克隆生长关键性状指标(根茎横截面积、节间长与芽库)对沙埋干扰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随沙埋深度增加,与地下: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无显著变化相比,沙鞭水平生物量占比显著降低(P<0.05);地下根茎横截面积随沙埋深度增加显著降低(P<0.05),而根茎节间长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根茎芽随沙埋深度增加而增加,分蘖芽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研究表明,沙鞭可通过调整其生物量分配格局应对沙埋胁迫,即增加垂直方向生物量。同时在深度沙埋条件下,根茎生理整合能力减弱,而增加其水平扩展能力(尤其是在中度沙埋深度)。此外,沙鞭还通过改变芽库大小与组成,作为一种适应性对策缓冲沙埋对沙区植物的干扰。 相似文献
22.
等离子体波振幅足够大时,相干性和非线性效应将起重要作用,不能简单地采用准线性理论。一些电子被波的势阱俘获后,由于波与粒子相互作用,在相速度V_Φ~ω/k附近分布函数将大大畸变,必须用非线性理论来处理。Hasegawa在讨论大振幅等离子体波非线性效应问题时,他假设电子分布函数在捕获区变平,在非捕获区保持平衡分布。Krapcher等由绝热不变量理论讨论大振幅波驱动电流的问题,但讨论限于一维情形,并且未包括耗散效应的影响。夏蒙棼分析了一种随机效应驱动电流的机制,得到钭波振幅要超过某个随机性阈值时才出现这种机制。但对碰撞对捕获电子非线性效应的影响,或耗散效应的研究在国内外都较少讨论。我们利用离子声波漂移不稳定性使离子声波的振幅增长到足够大时也得到了离子声波非线性朗道阻尼的理论与实验相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
河道大型水库水力过渡区及其生态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河流连续体理论,分析修建大坝对河流水力学要素的影响.根据水力特征的变化,对河道型水库工程影响区域水力过渡区进行划分,重点研究各个水力过渡区内的水文水力特征、空间结构、物质结构和能量结构的变化及其生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水文水力特征的变化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要素的变化,最终将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胁迫. 相似文献
24.
nmAl粒子的电磁波吸收和金属—绝缘体相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mAl粒子在一定的粒径范围内对电磁波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其吸收率a≈0.4.在这个粒径范围内,Al粒子既不具有完全的金属性。也不具有完全的绝缘性。nmAl粒子的金属-绝缘体相应不是一个个突变过程,存在“过渡区”。 相似文献
25.
26.
风沙流中跃移沙粒轨迹参数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应用高速频闪摄影技术和理论分析相互印证的方法 ,揭示了沙粒起跃角 (α)与降落角( β)、跃移长度和最大跃高之比 (L/H)与α、沙粒运动方向和地面夹角 (θ)与时间 (t)之间均为非线性关系 .只有当沙粒粒径较大和垂直初速度较小时 ,可近似地将α与β看做线性关系 ;当Uz1<1m/s时 ,L/H≈ 4Ctgα ;当α <2 5°时 ,θ与t近似为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7.
篠原徹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5,(1)
以生长在坡面园地和次生植被之间的过渡区域的可食用植物为中心展开论述。在中国海南农村地区中,一些可食用植物是被人们从别的地方移植来的,而有些则是自然生长出来的。自然生长出来的植物根据各自对人的利用价值,或得到保护、保留,或被除去。就是这样的人和植物之间的互动决定了过渡区域的植被状况。这也许可以看作是理解野生植物栽培化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8.
我国西北地区一次特大沙尘暴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天气图、气象要素探讨了1993年5月5日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特大沙尘暴过程的天气形势、气候背景。对其发展加强的动力、热力学机制及人为因素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29.
带电沙粒的跃移云数值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给出吹过无限大平坦沙面的稳定风场中风、跃移沙粒及静电力相互耦合的方程 ,并用简化的沙粒——床面碰撞模型求解了方程 .计算结果表明静电力对沙粒跃移轨道及贴地风速有强烈影响 ,当跃移沙粒的带电量为 - 6 0 μC/ kg时 ,计算所得的跃移层中风速沿高程分布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