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9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模糊控制空调器参数优化的变群体规模遗传算法--VPGA,通过对二维病态且难以极小化的单峰考评函数--Rosenbrock函数的计算,证明了VPGA较标准遗传算法(SGA)具有较高的全局寻优能力,采用该算法对模糊控制空调器的比例因子进行了优化,并与单形调优法的优化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VPGA避免了局部最优问题,同时也提高了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82.
柜式空调器室内侧换热器管路系统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室内侧换热器管路系统对换热系数和压降的影响。以KFR - 75LW为例 ,通过试验的方法定型了室内侧换热器的管路系统 ,使空调制冷 (制热 )能力得到了相当的改善。  相似文献   
83.
空调器的制冷系统进行分析,把传统的“静态参数”分析法转化为“动态参数”分析法,并视制冷系统中各部件间的参数是定量耦合的,从而形成系统参数的耦合关系图,为进一步对整个制冷系统进行系统动态模型,仿真及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4.
苏庆均  毕明华 《科技信息》2009,(28):374-374,376
本文分析了风机盘管空调器的研究和发展状况,为风机盘管的设计开发和空调工程中风机盘管的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采用控制容积法建立四通换向阀动态模型 ,并将其接入空调器动态仿真模型 ,从而建立起研究空调器换向过程动态特性的仿真平台 .通过仿真研究 ,分析了换向过程中制冷系统及阀体压力 ,运动部件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参数的变化过程 ,得出了影响换向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  相似文献   
86.
讨论了室内风冷系统的改进对柜式空调机各种运行工况的影响,进行了各种工况条件下的试验研究并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7.
应用单片机和数字温度传感器设计了空调智能控制系统,介绍了以凌阳的SPCE061A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的原理和设计方案。先经过手动设定需要的温度值,通过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B20采集温度送到单片机,再通过单片机对压缩机的运行和停止工作状态的控制来实现空调对室内温度的自动调节。并设计了系统的干扰源及抗干扰对策,使空调控制系统更加稳定。基于SPCE061A的空调智能控制系统容易实现产品模块化、智能化,便于与各种压缩机联结,显著提高了空调的智能化控制水平和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88.
针对冷暖式空调器在标热工况下出现结霜的问题,利用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并对空调系统的风量、管路冷媒流动、低压管路的流速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结霜的主要原因是由冷媒偏流引起的。在系统冷媒分流均匀之后,通过调节冷媒毛细管可以实现正常制热运行。  相似文献   
89.
教学实验设备是实现良好实践教学效果的基础条件,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实操技能的重要保障。为了提高空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基于特定空间空气参数要求,研发了一次回风组合式空调系统综合实验台。该实验台可以实现冷却、减湿、加热、加湿等多种空气处理过程,也可以实现空气参数、液位、风量控制等功能,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有效的实验条件,为CDIO工程教育新模式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0.
空调动态负荷计算方法的状态空间重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丁国良  张春路  陈芝久 《科学通报》1996,41(23):2198-2200
空调的节能节材与舒适性控制,都需要准确计算实际空调系统的动态负荷。国外学者在70年代前后提出的谐波法、反应系数法和Z传递函数法,对于空调负荷计算从静态转入动态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原方法完全以经典控制理论为基础,较难理解,影响其推广使用。本文运用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成果对这些方法进行改造,以促使空调动态负荷的算法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