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陕南移民搬迁和地方经济发展导致镇巴县城镇人口密度大幅增加,由此产生人口数量和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本文分析了由此可能引发的环境效应,并结合镇巴县的具体情况,对《2010年度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中有关的城镇污水处理及水体修复技术、农村污染治理技术,从技术特点、技术要求、运行效率、运行成本几个方面对其在镇巴县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2.
水声宽带波形预报是水下声信息传输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传感器信号级仿真的关键技术.首先 介绍了基于波束位移射线简正波(BDRM)理论的频域宽带模型,引入宽萨模型频域近似展开技术,提高模型计算速度;然后基于集群的高性能并行计算技术,提出宽带模型并行算法,实现快速准确的宽带信号波形预报;最后,以曙光高性能并行平台为开发基础,构建基于集群的水声宽带波形预报系统,并对系统组成、体系结构和并行算法框架进行了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53.
公路工程临时用地复垦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成  欧鹏  吴安 《科技资讯》2013,(29):39-40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土地管理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公路工程临时用地的土地复垦技术流程为研究对象,论文以某新建公路为研究背景,探讨了公路工程临时用地复垦技术方法措施及其环境效应,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多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4.
随着河流地貌学研究的深入,河谷-水系演化及环境效应成为了国內外重要研究领域。首先对河谷-水系演化及环境效应研究的国内外进展进行回顾与前瞻。金沙江可谓是山区河谷-水系演化的典型代表,以金沙江河谷-水系演化及环境效应研究为例,认为:河谷-水系变迁及环境效应实质上是区域性陆地地表环境演变的过程,也是深切河谷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演变形式,是中外地学研究急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立足于基于区域自然地理背景的河流地貌学研究,以河流地貌学为主进行自然和人文的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拓展性研究,系统全面地从地质历史和发生学角度分析研究山区河谷-水系及环境效应得到机理性和科学性的认识;将构造与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层状地貌、河谷沉积等综合系统研究,将长时间尺度河谷-水系演化与现代地理过程、格局、特征、效应相结合,既揭示山区河谷-水系发育史,又构建现代河谷地域系统高梯度效应框架体系,突显流域系统演化和系统论的理论与应用,可促进河流地貌学的进一步创新,以及大江流域水系与河谷地貌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5.
为探究地表降雨径流的多重环境效应,选择广州市某校园教学区路面、生活区路面和办公楼屋面3种下垫面对其降雨径流进行监测,分析了微生物量、微生物活性、氮磷以及悬浮颗粒物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下垫面和雨前干期对微生物的影响、径流中氮磷营养盐的赋存形态以及污染物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的环境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应针对其特征制定不同的径流控制对策;下垫面和雨前干期是影响降雨径流中微生物的重要因素,屋面径流微生物量与微生物活性的事件平均浓度EMC是路面径流的3.04倍与2.19倍;溶解态氮和颗粒态磷是降雨径流中营养盐的重要输出形态,降雨初期氮磷污染物浓度较高,随降雨时间延长浓度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值;随降雨径流迁移的主要是小于100μm的颗粒物,相关性分析表明TSS与TP、CODcr呈显著正相关,去除悬浮物是控制降雨径流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6.
蓝文陆  杨绍美  苏伟 《广西科学》2012,19(3):257-262
利用2001至2010年监测结果和统计资料,研究环钦州湾近10年河流主要污染物人海通量变化特征,分析污染物人海通量变化与钦州市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GDP)之间的关系,探讨近10年来环钦州湾污染物人海通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对钦州湾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河流输入是钦州湾人海污染源的最主要部分,人海污染物以有机物(COD)和营养盐为主。钦江和茅岭江输入的总污染物通量在前5年变化较大而后5年相对平稳;有机物通量与总污染物通量的变化特征一致;营养盐通量在近10年中显示出增加的趋势。钦州湾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近年来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的综合作用是河流污染物通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近10年河流营养盐入海通量持续增加,引起海湾营养盐的增加及富营养化程度的加重,最终导致钦州湾赤潮的风险增加以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影响着海湾的生态系统健康。  相似文献   
57.
对淮南煤矸石作了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了淮南煤矸石的物质组成,采用ICP-MS分析了淮南煤矸石中重金属Pb的质量分数,并探讨了重金属Pb的水环境和土壤环境效应.结果表明:淮南煤矸石中Pb总体质量分数不高,有向周围释放迁移的趋势;煤矸石中Pb及其风化后产物不会对煤矸石堆周围水、土壤环境构成明显污染,为实施淮南煤矸石填充沉陷区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8.
西山煤田古交矿区地质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太原西山煤田古交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和崩塌等主要地质灾害,及地质灾害引起地表建筑物、耕地、市政设施和水资源破坏等环境效应问题,分析了矿区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认为矿区地面塌陷及地裂缝均为煤炭采空区失稳变形的演化产物,而采矿活动是滑坡和崩塌发生的诱发因素;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改变了覆岩的原始应力状态,降低了原有软弱层(面)的力学强度;同时,开采使地表产生裂隙,加剧了地表水的渗透,因而诱发了山体滑坡及崩塌。最后针对古交矿区地质灾害现状和灾害引起的环境效应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9.
科技书屋     
《苏南科技开发》2005,(2):62-62
《生态城市评估与指标体系》,《城市化环境效应与环境保护》,《风能开发利用》,《洁净煤技术》。  相似文献   
60.
无人机电磁环境效应评估及其准则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宋祖勋  俞卞章 《系统仿真学报》2004,16(12):2801-2804,2808
电磁环境效应评估是军用装备性能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模型和准则的计算法评价体系,克服了传统试验方法对系统评价所存在的局限,借助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所构造的“虚拟”测试平台,利用飞机结构、任务飞行规划、预期电磁环境、系统效应分析模型和评估准则,可以以较优的费效比获取较高置信度的电磁环境适应性评价。在评估准则研究方面,依据无人机用途、结构特点以及对预期电磁环境的认识或先验知识的掌握程度,从确定性观点和统计分析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了与之相适应的评估准则,以期使无人机电磁环境效应评估能更为客观和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