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4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基于微观试验的硅改沥青改性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镜(SEM)分析的方法,对硅藻土改性剂、不同掺量硅改沥青以及不同种类硅改沥青进行了试验.分析了硅藻土微观结构对硅改沥青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硅藻土与沥青能够均匀混合,并且形成稳定的整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有助于改善沥青的技术性能,为硅改沥青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微观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42.
为深入研究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疲劳特性,采用更符合混合料现场压实工况的垂直振动法成型圆柱体试件.研究了RAP掺量、成型方法及浸水环境对冷再生混合料疲劳特性的影响,应用Weibull分布建立冷再生混合料疲劳方程,并借助扫描电镜揭示了冷再生的疲劳抗裂机理.结果表明:新集料掺量对冷再生混合料疲劳性能有显著影响,疲劳性能随新集料掺量的增加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当新集料掺量为20%时抗疲劳性能最优;垂直振动法设计冷再生混合料在应力作用下的抗疲劳性能及对应力变化敏感性优于马歇尔法;与未浸水试件相比,不同应力水平下浸水试件的疲劳寿命均缩短,对应力变化更加敏感;水泥-乳化沥青胶浆相互渗透胶结,并将集料紧密黏结,形成较致密的网状结构,有效改善胶浆与集料的界面协调变形,延缓裂缝发展.  相似文献   
43.
铜黄公路是陕西省第一条进入山岭重丘区的一级公路,公路自2001年通车运营以来,在路基、路面、排水及路堑边坡等方面出现了许多病害。为此,本文针对铜黄公路不同病害类型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4.
渭清公路黄龙段道路翻浆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渭(南)清(涧)公路黄龙县城—瓦子街为研究对象,对该段严重翻浆病害成因进行了分析,着重讨论了气候、水文地质条件和路面基层类型及材料特性对冻胀翻浆的影响,揭示了该段冻胀翻浆产生的原因,认为自然条件的不利组合与基层材料水稳性和冻稳性差是该段产生冻胀翻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5.
弱风化石粒料结构强度与组成关联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评价弱风化石粒料的结构强度以及影响因素,采用加州承载比(CBR)试验和大型直接剪切试验,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弱风化石粒料的变形、强度宏观结构性能与不同组成指标的关系以及关联度。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得到弱风化石CBR值、抗剪强度剪切角妒值与弱风化石粒料组成中最大粒径、粒料大于4.75mm含量(质量含量)、小于0.60mm含量、小于0.075mm含量之间的关系及关联度。结果表明:影响弱风化石粒料结构强度的关键因素是集料最大粒径、粒料大于4.75mm含量、小于0.60mm含量和小于0.075mm含量等;粒料最大粒径及粒料大于4.75mm含量对粒料结构性能影响最大,小于0.60mm含量次之,影响最小的是粒料小于0.075mm含量。  相似文献   
46.
为进一步研究公路边坡滑坡灾害的形成机理和原因,找出影响其破坏程度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灾害防治对策建议,采用实地调查和理论分析的手段对陕西关中环线阳郭段进行了研究。查明了研究路段边坡滑坡的概况,对7处主要滑坡点的形态、成因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从上边坡和下边坡两个方面阐释了滑坡产生的原因,认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人类活动、降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排水系统和植被覆盖度为影响滑坡发育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滑坡灾害提出了加强地表和地下排水、边坡防护和设置抗滑桩等防治对策。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可为公路工程防减灾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7.
针对车辆动荷载作用下黄土地区公路结构体系受力与变形问题,运用有限元法对其进行了数值分析.将车辆荷载简化为车辆静载与正弦周期荷载相叠加的动态荷载,分析中考虑了道路的实际结构体系、车速以及路面平整度条件下的动轮载系数等主要因素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动应力在道路横向呈现"W"状分布,且在车轮两侧向外快速衰减;沿道路各结构层竖向,应力衰减相对较慢,当距路面3.4m时,最大动应力约为25kPa.路面与基层变形基本一致,且较小,其中路基及下部地基的变形占总变形90%以上.车辆移动速度为20m/s时,道路沿纵向整体最大变形量为6.0mm;超载状况下,路面的最大变形量为15.6mm,为标准轴载下的路面变形的2.5倍左右,这表明车辆超载是诱使道路产生病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8.
为提高横风作用下载重汽车在复杂路段运行的安全性,通过风攻角0°和90°这2种不同工况下的风洞试验模拟强风作用对载重汽车运行安全的影响,建立了载重汽车气动力六分力坐标系,获得了作用于载重汽车的风作用六分力系数,利用空气动力学公式对作用于载重汽车的六分力进行了量化,对影响横风作用下复杂路段载重汽车运行安全的风险因素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在横风作用下运行在弯道路段的载重汽车进行受力分析,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建立了载重汽车在弯道路段侧翻和侧滑的安全运行速度模型,提出了横风作用下复杂路段载重汽车的限速标准,并将限速标准应用于横风作用影响较大的弯道路段。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限速标准减少了强横风弯道路段载重汽车交通事故的发生,为强横风地区复杂路段的限速方案提供了参考,对强风地区复杂路段载重汽车的运行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49.
为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研发了一种彩色反射式沥青路面涂层.首先确定了涂层各原材料用量及制备工艺,然后试验分析了不同颜色涂层的降温效果,最后测试了涂层对路面表面功能的影响,并提出改善措施.结果表明:当反射填料TiO_2与成膜基料的体积比为2.8%时,降温效果最优;从经济和降温效果的角度考虑,推荐红色、绿色以及黄色的填料与成膜基料的体积比分别为2.7%,2.6%和3.2%;为改善涂层的抗滑和耐磨耗性能,可在涂层中部铺撒撒布量为0.48~0.50 kg·m~(-2)的机制砂,并在涂料中加入其质量30%的轻质碳酸钙.  相似文献   
50.
文章采用基于矿料微细观作用行为的宏观试验方法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对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滑移剪切试验和车辙试验,并对试验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滑移剪切试验的指标中,滑移剪切能EI与车辙动稳定度DS的相关性最好,EI作为滑移剪切试验的评价指标,能更加全面地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文中推荐了60℃时加载速率20mm/min的滑移剪切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