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4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孔混凝土的强度特性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同普通混凝土一样,强度是多孔混凝土硬化后的主要力学性质,进行多孔混凝土基层路面结构设计、材料组成设计以及施工质量检测时,均需采用各种强度指标进行评价。多孔混凝土属于骨架空隙结构,其强度取决于内部起胶结作用的水泥石性质、集料特性及浆集比等。试验结果表明:多孔混凝土抗压强度早期增长较快,符合线性关系,后期强度发展较慢,符合对数关系;长龄期劈裂强度与28d劈裂强度之间符合对数关系;42.5级水泥多孔混凝土与32.5级水泥多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性。此外,多孔混凝土弯拉强度与抗压强度及劈裂强度与抗压强度之间均存在相关性良好的幂指数关系,并据此得出相应的对应关系表,便于工程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严军  李晓思  李哲  刘路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4):10469-10478
为了探明注浆法应用于黄土地区某既有高层建筑地基加固产生负面作用的原因,用以指导该建筑物进一步的加固工作。本文依托某建筑物纠偏工程讨论了注浆法在局部非饱和黄土地基中的适用性。现场监测了建筑物的沉降、倾斜以及地基土孔隙水压力指标,结合地质条件以及前期加固方案,分析了注浆后地基土承载力不升反降、建筑物沉降速率增大的原因。结果表明:注浆开始后,建筑物沉降速明显增大,且南侧高于北侧,随着施工的暂停和恢复,沉降速率随之减小和增大。最大沉降速率达2.05 mm·d-1,南北两侧最大沉降差达40.78 mm。孔隙水压力变化趋势与沉降速率类似,最大孔隙水压力达990.21 kPa。停止注浆后,地基南侧各处孔隙水压力有所降低,降幅约8.85%~45.56%。注浆使建筑物产生不均沉降的原因为,未凝结浆液中的水在注浆压力和较高的孔隙水压力作用下逐渐渗透到本就排水条件不良的地基土中,且由于地基内初始孔隙水压力及初始排水条件的差异,对地基产生了不均匀的影响,最终体现在建筑物不均匀沉降上。可见对于类似的排水条件不良且孔隙水压力过大的局部非饱和黄土地基,注浆加固前应采取打入排水板、泄压孔等措施消散孔隙水压力,然后再进行注浆施工。  相似文献   
3.
基于沥青与集料界面粘附性的抗剥落剂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研究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定量测定了沥青各组分与集料粘附性的大小。对沥青电性能、接触角、粘度与粘附性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了集料ξ电位、粒径对粘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ξ电位值与粘附性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其值越大,粘附性越好;与大粒径集料不同,细集料粘附性似乎取决于表面积的大小,而与集料化学组成关系不大;从水煮处理花岗岩能提高粘附性现象出发,研制出抗剥落剂。该抗剥落剂处理集料表面能提高混合料水稳定性及高温稳定性,配制的改性沥青能极大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4.
流态混凝土高效减水剂CAN与水泥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决流态混凝土试验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的角度研究了流态混凝土工作性能和质量,认为流态混凝土的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是影响流态混凝土品质的关键因素。通过高效减水剂CAN与水泥适应性试验,分析石膏形态、水泥凝结与坍落度损失的关系、碱含量对水泥水化的影响、高硅酸二钙水泥与坍落度损失关系的基础上,阐明了水泥不适应性与外加剂的品种、作用机理、原材料的选用和制造工艺、胶凝材料的成份、细度、水泥磨细阶段的差异有关,同时还受环境温度、加料方式和外加剂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公路边坡植物的护坡机理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从植物根系的力学作用、植物的蒸腾排水效应、茎叶及枯枝落叶的水文效应3个方面,分析了公路边坡植物的护坡机理。通过对植物根系的力学作用分析,建立了草本植物根系的加筋力学模型及木本深根植物的锚固力学模型。三轴剪切试验结果表明,沙棘、沙柳须根的加筋作用使沙土的粘聚力c值提高了2.5~4.0倍,使粘性土的粘聚力c值及内摩擦角φ值均增加0.25~0.40倍。应用非饱和土理论,定量分析了植物蒸腾排水效应对边坡的稳定贡献,现场监测试验表明,即使在雨季,柳树植物根系范围内土中的孔隙水压力仍为负值。依据植物边坡稳固机理,将植物护坡总结为坡面冲刷防护与边坡加固两种设计类型。坡面冲刷防护可根据浅根表土加筋与茎叶水文效应机理进行设计;边坡加固可根据深根锚固作用与蒸腾排水效应机理设计。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多碎石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采用不同矿料组配条件下的沥青混合料类型,进行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性、路面渗水和路面抗滑性等项路用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矿料组配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变化显著,其中多碎石沥青混合料因其良好的矿料级配组成,使其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质。  相似文献   
7.
公路仿真系统数据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公路仿真系统数据驱动的特点出发,对公路仿真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和实现方式进行了研究。对象一关系数据模型的建立,解决了对仿真资源动态管理、动态连接的问题。提出基于COM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满足了数据封装及数据共享的要求。给出了仿真实验框架和仿真模型的形式化描述,讨论了仿真模型库构造模式。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解决仿真过程数据共享、模型动态构造、复杂实体处理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沥青材料的感温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在分析现有沥青感温性指标的基础上,讨论了针入度指数的局限性,认为采用粘温指数[VTS]能够合理表征沥青在路面服务温度内的感温性。并建立了针入度和粘度的换算关系,通过3种沥青实例计算了其[VTS],再分析了计算模型的局限性和改性措施。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或针入度试验结果换算出沥青粘度,来求算[VTS]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路面板断裂尺寸对沥青加铺层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冲压技术断裂稳固路面板,再加铺沥青面层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改造的方法之一。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断裂尺寸与沥青加铺层的荷载应力、温度应力、耦合应力及基层顶面的压应力之间的关系,并在试验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合理的断裂尺寸。研究表明,路面板的断裂尺寸选择在80~100cm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软基最终沉降预测的范例推理方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针对高速公路软基沉降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充分利用地质资料,运用模糊相似优先的概念,构造了高速公路软基最终沉降预测模型。对每个影响软基沉降的因素,分别建立了软基目标范例与源范例之间的模糊相似优先关系。经过影响因素之间的两两比较,获得了不同影响因素下软基的目标范例与源范例之间的相似性序列,计算得到软基目标范例和源范例之间的综合相似性序列,从而找到与软基目标范例最相似的源范例,实现了软基最终沉降预测。实例评价结果与实际沉降观测结果一致,这为预测软土地基路基沉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