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采用谱单元法模拟弹性水平成层场地的一维稳态波动反应.在空间域采用谱单元离散,在时间域采用逐步微分求积法(DQ法),形成整体的空间域-时域计算格式,导出了计算表达式,并进行了数值实验.数值实验表明,采用谱单元法模拟弹性水平成层场地的一维稳态波动反应问题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在控制精度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适当放宽空间以及时间网格的尺度来达到提高计算效率的目的.谱单元法提供了有限元方法以外的另一条解决问题途径,可望满足工程场地地震动模拟对于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需求.  相似文献   
62.
通过胶合木拱蠕变试验研究长期荷载作用下胶合木拱的蠕变性能。开展有无纤维增强材料(FRP)增强的6根胶合木拱的蠕变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加载应力对蠕变有重要影响,加载应力水平从30%提高到50%后,花旗松胶合木拱初始位移增加了46.92%;蠕变位移增加了29.64%;采用FRP增强可有效抑制蠕变变形,花旗松及速生杨木胶合木拱采用双层FRP增强后,初始位移均降低近80%,而蠕变位移分别降低了68.26%和45.84%。  相似文献   
63.
在结构发生风振响应时,由设置在结构上的双重调频质量阻尼器(MTMD)控制装置被动地产生一组控制力,来减小和抑制结构的风振响应。其中,MTMD的参数取值对MTMD的控制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文中对MTMD的频带宽度、调频质量阻尼器(TMD)个数和阻尼比等基本参数进行了研究。根据RI=Min.Max.[DMF]特定的评判标准来评估MTMD的最优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MTMD系统各设计参数之间的关系,初步给出了MTMD最优基本参数,对以后MTMD的参数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扁铲侧胀试验检测地基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扁铲侧胀试验(DMT)在岩土工程中已经获得广泛应用,尝试了用其检测地基处理的效果.在南京龙潭港三期工程中,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并应用DMT结合静力触探试验来检测地基处理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DMT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对土体扰动小、测试参数多等优点.通过比较强夯前后竖向排水侧限模量MDMT及其与比贯入阻力ps之比的变化,发现经过强夯处理后,MDMT和MDMT /ps均增加约1.5~2.0倍,表明扁铲侧胀试验在检验地基处理效果方面较其他试验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5.
为使我国工程设计人员了解美国规范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措施提供参考,基于我国(GB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和美国ACI530-02/ASCE5-02/TMS402-02<砌体结构建筑规范>的设计规定,比较了中美两国设计规范中配筋砌体柱的设计方法、荷载组合和材料强度取值.通过实例计算,探讨分析了两国规范配筋砌体柱构造措施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66.
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岩土工程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建设为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强大动力,同时也给岩土工程学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地下空间开发不可避免地涉及基坑开挖支护、桩土相互作用、深基础抗浮以及埋深基础的变形等诸多岩土工程关键技术问题.抓住上述问题与传统问题的不同点,在指出问题特殊性的同时,对每个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基坑开挖支护方面提出了能够考虑位移变化的土压力计算方法,在桩土相互作用方面提出广义复合桩基理论,实现桩、土承载分担比的明确化,在深基础抗浮方面通过试验证明实际的水浮力比理论值小,并提出考虑基础底板受力的抗浮设计方法.在埋深基础的变形方面指出开挖卸荷引起的应力计算方法的特殊性,并提出考虑回弹和固结的基础沉降计算方法.通过上述具体研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当前风靡的地下空间开发提供技术指导和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67.
MC桩组合支护结构工作性状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土桩与混凝土桩组合支护结构(MC桩)对基坑工程变形控制效果明显,在工程实践中开始得到应用.针对这种组合支护结构工作机理和变形特性研究较少,实际工程多采用经验设计法,缺乏理论依据.应用有限单元法分析了组合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条件下的工作性状,分析了M桩入土深度、墙体宽度、C桩桩长和土体性质等因素对组合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基坑隆起、地面沉降以及桩身内力的影响.分析表明,增大M桩挡墙宽度或增加C桩桩长对支护结构变形、坑底隆起及地表沉降控制效果明显,研究结果对组合支护结构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8.
蜂窝状钢骨混凝土不对称十字形截面柱正截面承载力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2根蜂窝状钢骨混凝土不对称十字形截面异形柱试件,并进行双向偏心压力作用下的试验研究,以揭示蜂窝状钢骨混凝土不对称十字形截面异形柱的工作机理、破坏形态并计算了极限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蜂窝状钢骨混凝土不对称十字形截面异形柱的破坏形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相似,计算的横截面平均应变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腹板开洞有利于提高混凝土与钢骨的协同工作能力,钢骨腹板开洞基本不影响蜂窝状钢骨混凝土不对称十字形截面异形柱的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69.
为了考察暗梁对钢-混凝土组合楼板静力性能的影响,对钢-混凝土组合暗梁楼盖进行了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并对有、无暗梁楼盖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该新型楼盖结构的受力变形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钢-混凝土组合楼板中嵌入钢暗梁后,极大地提高了钢-混凝土组合楼板的承载能力和刚度,改善了其静力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70.
振动舒适度问题是现代建筑结构中一个越来越值得被关注的问题.在考虑楼板安全性的基础上从人体舒适度的角度对楼板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扩充.从影响楼板振动舒适度的若干因素如:楼板的厚度、长宽比、短边长度入手,以计权后的均方根加速度为评价指标,运用分析对比、数据拟合等方法,找出了满足振动舒适度要求的楼板的短边长度与楼板厚度的关系,并给出了简易计算公式.计算参数简便、计算结果与理论吻合程度高,可直接应用于工程设计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