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1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应力波反射法,通过不同围岩级别和锚固介质中锚杆的瞬态动力响应实验研究,对锚杆的加速度响应曲线的波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龄期的增长,固端反射信号非常强烈,而底端反射信号越来越微弱,甚至很难识别;围岩和锚杆介质均匀密实的锚杆其信号相对平缓一些.  相似文献   
2.
用C10、C15、C20、C25、C30普通混凝土分别配制试件尺寸为450 mm × 150 mm × 100 mm长方体试件,试件内预留Ф32 mm×450 mm孔洞,在孔洞内填入不同粒径、不同填充率的天然砂,充填完成后将孔两端封上形成封砂结构.采用悬挂自由振动方式测定封砂结构混凝土的阻尼比和响应频率等参数,获得阻尼比与填充率、颗粒粒径、响应频率等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针对贫杂铅锌矿碱浸工艺,系统地分析电解过程杂质离子CO32-、SO24-、SiO32-、F-、Cl-、S2-对电解金属锌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32-、SO42-、SiO23-、F-离子对电解金属锌粉没有明显影响,Cl-离子浓度宜控制在20 g/L以下基本上满足GB/T6890-2000国家标准的锌粉三级标准,S2-离子对电解金属锌粉影响比较显著,即使在S2-微量的条件下金属锌粉的品质下降了近5%.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三水盆地SB-01孔微体古生物群的组合特征,结合全岩碳酸盐碳、氧同位素数据探讨了古新统-始新统界线在该孔中的具体层位.介形类化石分为两个组合,即Eucypris sanshuiensis组合(89.0—73.38m)和Sinocypris nitela-Cyprois buxinensis—Limnocythere honggangensis组合(73.38—0m).前者属种单调,丰度低,后者前期和中期属种单调,丰度低,而后期属种相对较为丰富,丰度快速上升;轮藻化石也可分为两个组合,即Peckicharasubspherica.Rhabdocharafiangduensis组合(89.0—73.38m)和cyrogona qianjiangica-Obtusochara brevicylindrica组合(73.38—53.75m).前者属种丰富,丰度高,化石个体较大,后者属种单调,丰度很低,化石个体较小.在孔深73.38m处,微体古生物群发生重大更替,且全岩碳酸盐碳同位素(下降幅度大于3.0%。)、氧同位素值均在此处发生突变,这与古新世一始新世最热事件(PETM)时期的地质记录相一致,因而认为三水盆地古新统-始新统界线在孔深73.38m处.  相似文献   
5.
对云南某铅锌矿采用全尾砂膏体充填方案开展了室内实验研究,分析了全尾砂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粒级组成、化学成分),并进行了全尾砂自然沉降试验、坍落度试验、全尾砂试块单轴强度试验,获得了全尾砂及全尾砂胶结料的自然沉降特性、流动性能、析水性能及强度特性.试验结果显示:全尾砂自然沉降2~3 h后,重量浓度达到72%~76%,需要添加絮凝剂加快沉降;全尾砂胶结料的重量浓度为78%~79%时,坍落度为24~17 cm,基本无析水(1%~0.6%),充填料呈膏体状态,适合长距离输送;全尾砂膏体配合比在1∶4~1∶12时,28 d单轴抗压强度达到1~4 MPa.室内实验初步表明该矿山可以采用全尾砂膏体充填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不同预制板截面高度与叠合后截面总高度比例对叠合结构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ABAQUS软件对比例为0.6、0.5和3/7的叠合板进行有限元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该比例的变化对后浇层受压混凝土的"应变滞后"和钢筋的"应力超前"等叠合结构的典型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的研究为叠合结构的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贫杂氧化铅锌矿碱浸-沉淀法制备锌精矿和铅精矿的新工艺,确定了硫化钠铅锌的工艺参数,并进行小型综合实验验证该工艺的工业化可行性.沉淀铅的最佳参数为:硫化钠沉淀剂的加入量为铅质量的1.8倍、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30 min.沉锌的工艺条件为:硫化钠沉淀剂的加入量为需沉淀锌质量的2.4倍、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3 h.实验表明:铅和锌的回收率均达到80%以上,得到的锌精矿锌含量52%,铅精矿铅含量78%,均达到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8.
硝酸盐作酸法地浸采铀氧化剂的分解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室内试验、现场有关数据分析、理论计算等多角度进行研究,探讨了硝酸盐作酸法地浸采铀氧化剂时的转换机制,在地浸条件下NH4+-NO2--NO3-体系三氮平衡关系总是向NO3-转化,表现为NO3-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131I是核医学应用中非常重要的核素,同时也是核泄漏事故中释放的主要裂变核素之一,其准确测定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描述了不同水环境中的131I的β计数测定法,并对海水、放射性废水等不同水环境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本研究中碘的化学回收率为85.39%~94.47%,平均值为90.90%;2)海水样品平行样中131I的体积比活度为0.673 4~0.735 1 Bq/m3,放射性废水平行样中131I的体积比活度为16.80~17.43 Bq/m3,平行样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的重现性很好.  相似文献   
10.
地浸采铀对地下水的放射性污染是一个倍受关注的环境问题.本文对新疆某地浸采铀矿山井场地下水污染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地浸采铀井场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的动力学模拟,对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地浸生产期间,有少量的放射性污染物U和硫酸向井场外迁移,但污染物:迁移速度和迁移距离都比较小,污染物浓度较低,污染物呈不规则的齿形迁移,U和SO4^2-的迁移规律与迁移趋势是一致.数值模拟对分析地浸采铀矿山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迁移规律、预测和控制污染物的迁移提供有效的途径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