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融合地震资料与井资料分别在横向和纵向上高密度采样的特点,以中国海上某气田B 区块为例,通过井震联合标定,进行精细构造解释,用准确的速度模型搭建了时间域与深度域联系的桥梁;利用地震解释的断层、层位构建储层骨架模型,应用地质统计学协变量方法,以井数据作主变量,地震反演实现统计得到的岩性概率体作为第二变量约束井间插值、外推和模拟,建立砂体展布模型;依靠砂体展布模型约束沉积相建模,在相模型基础上构建物性模型。实践表明,井震结合储层建模研究断层更精确,能够弥补井间信息不足的缺陷,有效降低井间砂体预测的不确定性,提高模型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有机-无机能源矿产相互作用及其共存成藏(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气、煤、铀同盆共存富集存在普遍,其形成、分布关联密切;有机-无机相互作用是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的成因机理和联系纽带。有机油、气、煤所提供的强大的吸附作用、还原环境和络合作用等,对无机铀的沉淀、富集和成矿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在烃类生成过程中,无机组分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如铀因其特殊的原子结构,具有独特良好的配位性能,因而具有良好的络合催化及氧化还原催化特性。铀的存在,为生物的繁殖提供能量,使之勃发繁衍,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可导致烃源岩在温度较低阶段液态烃提前生成,并使总烃产量增加;同时在高温阶段可减缓有机质过度成熟,利于所生烃类的保存。铀应为低(未)熟油、气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少量烃类的提前生成和运移,可使成岩早期阶段孔渗性能良好的储层较大范围变为亲油性,为后期大规模生成的油气运移和成藏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得即使是致密储层也有形成大规模商业油气藏(田)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在Ⅰ型低熟烃源岩中加入砂岩型铀矿石的条件下进行生烃模拟实验,对比无铀-加铀样品生烃模拟实验产物的相关参数,探讨油气生成过程中无机铀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铀的存在促使长链烃类在400℃后裂解成低相对分子质量短链烃,烃类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向干气演化,CO2和H2大量生成,且铀的存在使得这一变化的温度点提前50℃;铀可以促进总油生成高峰的提前到来;350℃为铀使烯烃产量变化的转折温度点,烯烃开始向烷烃转变;铀的存在能提高模拟实验中生成的烯烃的异构化程度,并在整体上使生成的烯烃分子在晶格中排得更加紧密;加铀的烃源岩样品的生烃模拟实验产物在族组成、饱和烃气相色谱、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方面表现出更加成熟的特征,铀可以使有机质的成熟度提高,有利于低熟烃源岩早期生成低熟油气,使铀的存在成为未熟-低熟油气形成的可能无机促进因素之一,这种提前生成的少量油气可以使所在储层变为亲油性,为后期大规模生成的油气运移成藏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得即使是致密的储层,也能形成大规模的工业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临南洼陷沙三段储层样品的系统分析,探讨了不同含油级别样品中成岩矿物的分布特征,建立了含油饱和度和次生孔隙度的定量关系.研究发现,油气充注可能会引起储层成岩环境的变化,能抑制石英和伊利石的胶结作用,加剧碳酸盐矿物的溶蚀作用,缓冲压实作用.当含油级别低于或等于油浸(So=16.93%~19.65%)时,次生孔隙度随含油级别增加而增加,从油浸到富含油级别(So>19.65%)时,次生孔隙度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5.
泥灰岩的微观结构及溶蚀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溶蚀泥灰岩的微观结构特点和岩溶作用的发展过程,采用现场条件分析和室内镜像观察样品的方法,研究了溶蚀泥灰岩的结构特点及矿物的微观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微观下泥灰岩岩石中发育许多微小的裂隙,为溶蚀作用的进行提供了前提条件,另外泥灰岩中大量的泥质物随可溶岩的化学溶蚀过程发生了机械侵蚀作用:泥灰岩的溶蚀作用一方面引起矿物成分发生改变,另一方面导致岩石结构的变化.该结论对研究泥灰岩边坡的变形破坏过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对山东鲁西地区野外露头及济阳坳陷钻井岩心进行野外观察基础上,通过相似区露头调查、地层划分对比、薄片鉴定、试井测井资料分析、岩石力学测试、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鲁西及济阳坳陷地区太古宇裂缝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对其发育规律进行了探讨,重点讨论了裂缝发育的控制因素:岩性、构造应力及上覆岩层等。得到的裂缝描述参数及发育规律对揭示济阳坳陷地区太古宇裂缝储集空间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济阳拗陷上古生界是重要的煤成气储层,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地下煤成气运移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认识煤成
气藏的基础,因此,对煤成气储层的非均质性研究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对储层中煤成气的分布规律的认识和开发效果的
好坏。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和洛伦兹曲线法,分别从平面、层间、层内3 个方面对济阳拗陷上古生界煤
成气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做出评价。结果表明,济阳拗陷沾化凹陷孤北地区砂体渗透率大致呈
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趋势。储层层间非均质性严重的井区有德古2、王古1、孤北古1、孤北古2、孤北古3 等,层内
非均质性严重的井区有德古2、孤北古1、孤北古2 等,这些对济阳拗陷煤成气的勘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临清坳陷是我国东部重要的油气资源研究区.采用储层沉积学、地层学及石油地质学等多种学科研究方法,对临清坳陷煤成气储层沉积结构特征及储层砂体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典型储层沉积体系和沉积相的空间分布,这对于该区油气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中晚二叠世是陆表海盆地由海相向陆相沉积转换的后期,因此主要沉积体系以大型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河流-湖泊复合沉积体系为主.临清坳陷二叠系储层砂体沉积结构可分为4种典型类型,为河床滞留相与泛滥平原相组合(CL-FP)、边滩相与天然堤相组合(PB-NL)、分流河道相与分流间湾相组合(DC-IB)和决口扇相与泛滥平原相组合(CV-FP).全区储层沉积砂体呈现一定不均性,中二叠系砂体较厚,向西北、西南方向变薄.晚二叠系砂体局部地区厚度很大,呈现东西厚中间薄特点,成为该区最好的储层砂体.研究结果为该区煤成气资源下一步勘探主要目标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低熟油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能源矿产资源。中国中、新生界陆相含油气盆地中,多发现未熟-低熟石油。在大量查阅、整理与综合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低熟油的分布、物理化学特征、判别标志、成因等进行了归纳、总结与论述。生物标志化合物是低熟油判别的有效手段之一,无机催化作用在低熟油的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有相关的微量元素等无机因素存在的情况下,低熟烃源岩区的低熟油勘探就可能具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东胜煤田延安组侏罗纪植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内蒙古东胜煤田延安组的地质时代,对东胜煤田钻孔中产出的大量古植物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和鉴定,该植物群组成包括节蕨纲、真蕨纲、种子蕨纲、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的25属68种,以真蕨纲、银杏纲为主,其次为苏铁纲和松柏纲,节蕨纲和种子蕨纲较为少见。可建立Coniopteris(锥叶蕨)-Cladophlebis(枝脉蕨)植物组合,并可进一步划分为2个亚组合:延安组一段的Coniopteris(锥叶蕨)-Neocalamites(新芦木)亚组合和延安组二段的Cladophlebis(枝脉蕨)-Phoenicopsis(拟刺葵)亚组合。经与国内、外其它地区植物群对比,延安组一段的地质时代为早侏罗世晚期土阿辛期,延安组二段的地质时代为中侏罗世早期阿林期和巴柔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