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
以河流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水成铀矿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钻孔岩心和测井资料,对巴彦乌拉矿床下白垩统赛汉组上段(K1s2)辫状河相铀储层进行了沉积微相精细研究,深入分析了受基准面旋回控制的辫状河砂体在垂向上和横向上的分布规律与成因特征,总结了巴彦乌拉矿床辫状河砂体的赋矿规律,并建立了心滩坝砂体赋矿模式.研究认为该矿床的矿体主要赋存于低可容纳空间下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心滩坝砂体内部,以及辫状河道与心滩坝交汇处,可为该矿床外围找矿,以及相似古河谷型铀矿找矿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焉耆盆地宝浪油田三工河组为浅水缓坡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非均质性强。通过河道类型分析,运用沉积旋回原理划分出4个退积式叠置的短期旋回。不同沉积旋回导致河道类型、砂体规模、夹层分布、储层厚度、砂体拼接方式等非均质特征呈规律性变化,可容空间变化引起储层非均质改变。夹层的成因、类型、分布特点是造成该区储层严重非均质的主要原因。准确认识砂体叠置关系及储层夹隔层特征有助于提高油田的开发水平,对提高最终采收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付湾—张厂地区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的中部,由于正向构造不明显、断块构造发育、砂岩岩性较为发育,具有潜在隐蔽油气藏的聚集条件。以核三段 IV—VI 油组为例,从岩芯、测井、粒度等资料入手,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通过砂坝微相沉积特征分析及平面相、剖面相展布规律分析,进一步建立了滩坝沉积模式。研究发现:(1)本区砂坝微相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测井曲线为宽指型和反旋回漏斗型;粒度概率曲线多为滚动组分不发育的两段式;沉积构造以波状和交错层理为主;沉积相序列主要为反相序;滩、坝共生,发育部位一致性强。(2)砂坝微相在 IV—VI 油组均有发育,IV 油组发育规模最大;滩微相在 V 油组局部井发育,规模较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宁夏卫宁北山地区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认识,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多金属矿的成矿规律,依据物化探、磁异常等信息,建立了找矿标志.研究发现:卫宁北山地区多金属矿主要产于早石炭世前黑山组、臭牛沟组下段及晚石炭世土坡组第一,第二段中.在以南北向挤压为主作用下,形成了控制该地区构造格局和演化的近东西向展布的断裂和褶皱,以及多金属矿的空间分布.多金属矿主要产于规模较大构造破碎带的次级构造及裂隙中,矿体受构造作用控制明显.该地区多金属矿的形成主要与燕山期侵入的中酸性岩浆关系密切,矿床类型可能为中-低温热液矿床.同时,卫宁北山地区近东西向的次级构造、"硅钙面"附近以及规模较大褶皱的转折端部位是寻找多金属矿的较有利部位,金场子及二人山等矿段,物化探、磁异常明显,在其深部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坡折带是层序划分样式的重要依据。大量地震剖面的精细解剖表明,琼东南盆地新近系的坡折带可以分为构造坡折带和沉积坡折带,构造坡折带进一步分为断裂坡折带和挠曲坡折带。不同的坡折带类型控制的储层沉积特征是不同的:构造坡折带的下倾方向一般发育一系列高成熟度、较高孔隙度的斜坡扇和盆底扇,是研究区较好的储集体;缓坡的沉积坡折带控制了斜坡扇裙和盆底扇的发育,陡坡的沉积坡折带控制了滑塌体的发育,沿陆坡向海方向形成了滑块、滑塌-泥石流、碎屑流-浊流的重力流演化序列。坡折带不但控制了储层的发育,而且控制形成有利的输导系统发育,坡折带及其控制的低位域砂体发育带是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6.
分频重构反演及在薄互层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北隆起却勒-羊塔地区古近系底砂岩段发育一套扇三角洲前缘砂、泥薄互层储层,通过对薄互层储层的钻井岩芯、录测井分析,探讨了常规曲线分频分量的储层地质含义,优选了薄互层岩性敏感曲线和地层平均速度敏感曲线。在曲线预处理、标准化处理等前提下,利用小波分频分解的原理和方法,分频提取储层岩性敏感伽马曲线的中频分量和地层平均层速度敏感声波曲线的低频分量。统计回归,建立伽马曲线与声波曲线的转换模型,模型法将伽马曲线转换为声波曲线量纲。小波分频重构融合伽马曲线中频分量和声波曲线低频分量信息,构建具有声波量纲的拟声波曲线。利用拟声波曲线约束地震反演,提高地震频带宽度和地震资料分辨率,预测了薄互层砂岩的分布区,薄层砂岩主要分布于北部的QL1 井和东部的YT5 井附近。  相似文献   
7.
利用钻/测井、三维地震等资料,在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断层活动速率法分析了福山凹陷西部美 台断层的活动演化特征。研究发现:美台断层在流沙港二期开始活动,在流沙港二期至一期,断层活动速率达到最高, 此后活动性逐渐减小;在空间上,活动强度大的部位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生迁移;同一时期断层的不同部位活动强度 也具有明显差异,总体表现为在美台断层中部断层活动性最强,而在断层两端活动性相对较弱。结合区域地层总沉降 速率和沉积体系分析,初步探讨了断层对凹陷沉降与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非均质性极强,数值模拟运算时间长,迫切需要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介绍了区域分解法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方法,提供了油藏数值模拟串行算法并行化的一般策略与方法。基于已开发的双重介质油藏数值模拟串行算法及建立的Windows平台PC集群网络并行计算环境,利用消息传递界面(MPI库)实现了并行过程中所有消息的传递功能。通过对国内某实际碳酸盐岩油田的模拟表明,并行后的算法是成功的,2个PC加速比高达1.86,4个PC达到3.46,8个PC达到6.89。通过模拟还发现,并行数值模拟时,存在最佳的子区域规模和数目。该算法解决了大规模碳酸盐岩油藏数值模拟时间长的问题,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质、地震、地化等资料,采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测试技术,研究惠州凹陷典型油气聚集带的油气富集规律,建立相应的成藏模式。结果表明,文昌组烃源岩是研究区油气的主要贡献者,恩平组烃源岩之油源供给仅限于凹陷内局部区域,油气沿断层短距离垂向运移或沿复合输导体系垂向—侧向长距离运移,经历了两次大规模成藏,据此将惠西—流花油气聚集带的油气成藏模式划分为4 种类型:单源—近距离—垂向运移—多期成藏模式、混源—近距离—垂向运移—多期成藏模式、混源—近距离—垂向—侧向运移—多期成藏模式、单源—远距离—垂向—侧向运移—一期成藏模式;惠陆油气聚集带油气成藏模式为单源—近距离—垂向运移—多期幕式快速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