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6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石墨相氮化碳是一种新型的非金属碳氮聚合物,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氮化碳光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对如何提高其光催化性能的相关工作进行了归纳总结,包括掺杂非金属元素和贵价金属、构建异质结、染料敏化、形貌调控等,并对石墨相氮化碳基光催化剂的后续应用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用水热法将锰和钴盐负载于海带衍生生物质碳(BC)表面后经高温热解形成生物质碳负载钴锰氧化物(Co-Mn-O@BC).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物相和形貌,结果表明Co-Mn-O@BC为碳载正方晶系的钴锰氧化物[(Co,Mn)(Co,Mn)2O4],且为绒球状.利用循环伏安法、恒电流充放电法和交流阻抗法评价Co-Mn-O@BC作为电极材料的电容性能.相比于Co-O@BC和BC,Co-Mn-O@BC的电容性能最佳,在1 A/g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达1070.88 F/g.组装的Co-Mn-O@BC//BC二电极装置在功率密度为800 W/kg时能量密度为49.26 Wh/kg,在10 A/g的电流密度下经5000次充放电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2.02%.  相似文献   
3.
生物质碳具有独特的多孔结构,含有氧、氮和其他元素,具有较多的活性位点且价廉易 得。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也是一类多孔材料,具有丰富多样的形貌、高比表面积、化学可 调控性和结构稳定性。通过原位生长工艺和煅烧处理,结合水热反应,可制备生物质碳与MOF功 能复合材料。生物质碳与MOF功能复合材料比单独的生物质碳或MOF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 多的活性位点,表现出许多优异的特性。本文重点介绍生物质碳与MOF复合材料在吸附剂、催化 剂、电化学传感器、超级电容器、吸波材料和太阳能蒸发器等领域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同时对该 类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采用静电纺丝法和高温碳化法制备了碳纤维材料,进一步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碳纤维-纳米金复合材料.将优化浓度的碳纤维-纳米金复合材料作为修饰剂固定于碳离子液体电极(CILE)的表面制得了碳纤维-纳米金修饰电极(CNF-Au/CILE),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最优实验条件下将该修饰电极用于ATP的检测,结果发现ATP浓度为0.06~0.80 mmol/L和12.0~150.0 mmol/L时,氧化峰电流值与浓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23 mmol/L.常见干扰物质对ATP的测定影响较小,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并成功应用于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中ATP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石墨炔是一种新型二维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与光电性能.本文对其制备方法和性能进行总结,并对石墨炔在光电化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展望其在相关方向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近红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s)在夜间显示、生物传感和通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具有制作成本低、重现性好、结构和发光特性易调节、发光效率高等优点,根据其发光特性主要分为传统荧光材料、热激发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TADF)材料、局部电荷转移杂化态(Hybrid locally-electron and charge-transfer, HLCT)材料等几类。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五年来报道的基于有机小分子的近红外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根据不同的特性对材料进行了分类,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合成各方面性能良好的近红外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