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杜鹃Cuculus canorus,中杜鹃C.saturatus,小杜鹃C.poliocephalus和四声杜鹃C.micropterus通过鸣声可快速鉴别,但这4种杜鹃的形态非常相似,在体长、翅长、尾长、喙长等身体量度指标之间的变异范围有重叠或数值非常接近,鉴别困难.为方便野外鉴别,文章给出了这4种杜鹃的鉴别性外部形态特征及其简易图片辨识方法.4种形态相似的杜鹃种类特征如下:四声杜鹃的尾羽具宽阔的近端黑斑,中杜鹃翼下覆羽的横斑少而不显,大杜鹃的腹部横纹细,而小杜鹃的腹部横纹粗.小杜鹃与四声杜鹃可通过体长、翅长和喙长区分,大杜鹃和小杜鹃也可通过翅长区分.  相似文献   
2.
2010-2011年,采用样点调查法,每月1次,对海南海口地区的3所高校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和海南医学院校园内的麻雀(Passer montanus)和其他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3所高校校园内的麻雀以海南大学最常见和最多(12只/km2),海南医学院也有一些分布(5只/km2),但海南师范大学校园没有发现麻雀.3所高校的优势鸟种均为暗绿绣眼鸟(Zosterps japoni c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和鹊鸲(Copsychus saularis).麻雀作为与人共居的鸟类,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乡村和城镇,尤其每个城市的高校校园鸟类调查中均以麻雀为优势鸟种.在海口地区的3所高校校园,麻雀均不是优势鸟种,这也说明海南岛麻雀稀少、局部地区甚至消失的事实.而在海南岛有麻雀分布的背景下,海南师范大学校园没有发现麻雀活动这一现象实属罕见,其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3.
禽类动物肠道中存在许多能够分泌肽类激素的内分泌细胞(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 Cells,APUD细胞),主要包括S细胞、G细胞、D细胞、PP细胞、I细胞、L细胞、N细胞、M细胞、K细胞,它们分别释放肠促胰液素、胃泌素和脑啡肽、生长抑素和血管活性肠肽、禽胰多肽、缩胆囊素、肠高血糖素、神经降压素、胃动素、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等相关激素,在禽类动物肠道的营养、消化吸收和免疫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禽类肠道主要APUD细胞的种类、分布及生理功能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禽类肠道的生理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环境友好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对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政策意义.基于海口市城市居民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城市居民环境友好行为意向的形成机制.结果发现:1)海口市居民的环境友好行为意向水平中等,环境友好行为实施状况尚不理想.居民的环境知识水平尚处于较低的水平,尤其是关于环境友好行为的行动策略知识十分欠缺.2)环境敏感度、环境态度、环境行动知识与反应效能感均是居民环境友好行为意向的预测因子,其中,环境环境敏感度是对居民产生环境友好行为意向影响力最强的因子.3)环境行动知识与环境敏感度的交互作用对环境友好行为意向的产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结果能为城市居民环境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杜鹃与其宿主的协同进化中,宿主种群繁殖密度被认为是预测其是否被杜鹃寄生的重要指标.2011年4-8月,在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不同类型生境的红嘴相思鸟(Leiothrixlutea)的种群繁殖密度进行调查,以分析其种群繁殖密度与杜鹃(CuculWspp.)寄生之间的关系.红嘴相思鸟在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分布广泛,平均种群繁殖密度为108.37±28.68只/km2,其中在次生林中最高,达201.41±7.36/km2,其次为灌丛和原生林.居民点的密度最低,为34.15±7.86只/km2.1999—2011年的繁殖季,共找到红嘴相思鸟的巢347个,均未发现被杜鹃寄生,巢寄生率为0.分析表明,繁殖时间和种群繁殖密度不是杜鹃未利用红嘴相思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2011年4-7月,在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对矛纹草鹛(Babax lanceolatus)的巢址选择进行了调查.野外共发现矛纹草鹛的巢32个,其中23巢(72%)位于灌丛,8巢(25%)位于茶地,1巢(3%)位于农耕地.对其中17巢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矛纹草鹛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灌木因子、草本密度和高度因子、水平隐蔽因子和距林缘距离等.矛纹草鹛倾向于选择灌木、草本都较密集的生境营巢,巢址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在5 m×5 m尺度下,巢址中心小样方和巢址内随机样方在各参数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矛纹草鹛在巣址尺度内对微生境的选择没有明显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7.
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3种雉科鸟类的种群繁殖密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4—7月,采用录音回放和样点统计的方法,在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3种鸡形目雉科鸟类红腹锦鸡(Chrysolophuspictus)、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和雉鸡(Phasianuscofchicus)的种群繁殖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种雉类在保护区原生林中的种群繁殖密度(占区雄鸟/km2)分别为9.05,5.54和0.92,而在次生林中则分别为15.75,8.90和4.45.3种雉类在保护区次生林中的种群繁殖密度均高于原生林,但在以往3种雉类较喜好的茶地中没有发现其繁殖.喜欢在林缘生境筑巢和不同雉类的生活史特征等因素可能是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但保护区内遗弃、荒废和无人管理的茶地,已经对许多鸟类的繁殖和觅食活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植物寄生线虫(Plant parasitic nematodes)对农林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减少环境污染,发展绿色农业,生物防治愈发受到关注。Bt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细菌,对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线虫具有特异性的杀虫活性,对人类和非靶标昆虫无害。文章对已报道的Bt菌及其杀植物线虫Cry蛋白种类、结构特征和杀虫机制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约翰·O·西蒙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景观设计师,《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一书是他职业生涯最重要的成就.书中他向读者展示了他对景观规划设计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对景观规划设计的"物质"性与"精神"性的认识、对景观规划设计的现场调查的认识、对景观规划设计实质的认识、对景观规划设计师的职业目标的认识,它们共同组成了西蒙兹的景观规划设计哲学,对该书的解读对处于一级学科背景下的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将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4种雀形目鸟类对外来雏鸟的识别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鸟类巢寄生杜鹃(Cuculus spp.)与其宿主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卵阶段,而对雏鸟阶段的研究较少.2012年6-8月,在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杜鹃的宿主或潜在宿主东方大苇莺(Acrocephalus orientalis)、黑眉苇莺(A.bistrigiceps)、家燕(Hirundo rustica)和攀雀(Remiz consobrinus)4种雀形目鸟类进行了换雏喂养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这4种鸟类均成功喂育换养的外来雏乌至出飞离巢.本研究说明东方大苇莺、黑眉苇莺、家燕和攀雀4种鸟对外来雏鸟没有识别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