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021年4月至5月,为配合焦作科技职业学院一号楼工程建设,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焦作博爱县水运村发现的两座墓葬M1、M2进行考古发掘,其中M2为宋墓,保存完整,形制较为特殊,为研究焦作地区宋墓形制、丧葬习俗、建筑文化、艺术特色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中原地区清代居民的人种类型,对出土自郑韩故城北城门遗址的2例完整的颅骨标本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郑韩故城清代居民的颅面部特征为长颅型、正颅型、狭颅型和中颅型相结合的颅型,上面指数为中上面型,面部突度指数为正颌型,下颌骨指数为长狭下颌型.男性鼻指数为中鼻型,女性鼻指数为阔鼻型、椭圆形颅形、心形梨状孔等.颅骨形态表现出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和东北亚类型接近、与北亚类型疏远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伏牛山地区经过考古发掘的瓷窑址已有十余处,其中宝丰县清凉寺汝窑入选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禹州市神垕镇钧窑入选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发现表明,唐宋时期是伏牛山地区瓷器手工业生产的繁荣阶段,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对巩义市黄冶、白河窑址的考古发掘,确定了唐开元贡白瓷的窑口及唐青花的产地;对鲁山县段店窑址的发掘,印证了唐《羯鼓录》有关鲁山花瓷的记载,为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唐代拍鼓找到了产地;对汝州市严和店窑、宜阳县西街窑等窑址的发掘,明晰了临汝窑的窑炉结构、制作技术和不同装饰风格;对宝丰清凉寺窑址的发掘,发现了北宋汝窑并找到了汝窑中心烧造区,出土了一批传世品未见的新器型;对汝州张公巷窑的发掘,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具有官窑品质的青瓷器,为寻找北宋官窑提供了线索;对禹州钧窑的四次考古发掘,为确定钧窑的始烧年代及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2007年—2014年,在河南许昌灵井遗址发现了两件距今10万年左右的人类头骨化石,相关论文2017年3月3日发表于《Science》杂志。研究显示,许昌人头骨呈现出东亚古人类、欧亚大陆西部尼安德特人和晚更新世早期现代人镶嵌的形态特征。目前还无法将其归入任何已知的古人类成员之中,许昌人可能代表一种新型的古老型人类。许昌人化石复杂的体质特征反映出晚更新世早期中国古人类的演化模式,同时也为研究中国古人类地区的连续性以及人群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在河南巩义白河窑址发现了迄今考古发掘时代最早的白瓷,同时在白河窑和黄冶窑晚唐地层中也发现了若干青花瓷残片,这是目前唯一在窑址发现的唐青花标本,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学意义。通过对白河窑北魏青瓷、北魏白瓷和唐代白瓷进行化学组成、烧成温度、显微结构、白度等一系列测试分析,并运用统计分析的手段对数据归纳处理,首次阐明了白瓷在河南巩义起源与发展的演变规律。另外,通过对白河窑和黄冶窑两个窑址出土的唐青花、唐代白瓷、唐三彩以及白釉蓝彩标本的综合测试分析,从科技角度揭示了唐代青花瓷产生所经历的"唐三彩—白釉蓝彩—唐青花"发展过程中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演变规律,为探讨青花瓷的起源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古骨中的O同位素分析可以揭示先民和动物的饮用水来源,复原其所处的古环境,可为探索先民的来源地和迁徙状况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选取中国商代都邑级别的郑州小双桥遗址出土的17例动物和先民骨骼,在C、N稳定同位素分析食物结构的基础上,利用O稳定同位素分析,对动物物种间δ18O值的差异状况与饮用水来源、代谢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关系,以及先民δ18O值的差异原因和身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种属动物骨胶原的δ18O值存在较大差异,并且这些差异与个体饮食中C3和C4食物比重的关系不大,更多地是受饮用水中δ18O值与新陈代谢方式(反刍和非反刍)的影响,反刍类动物明显高于非反刍类动物.此外,遗址中先民的δ18O值也有较大差别,表明这些先民生前可能至少来自2个区域,Ⅴ区丛葬坑H66中埋葬的先民相比Ⅸ区地层中的部分先民,来自于更接近海洋的地区.结合古文献和考古资料,推测Ⅴ区丛葬坑H66中埋葬的先民极有可能是东夷族人.  相似文献   
7.
 2007年和2014年,河南灵井遗址出土的距今10万年左右的许昌人头骨化石引起古人类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显示晚更新世早期中国境内可能并存多种古人类成员,不同群体之间有杂交或者基因交流产生。许昌人为中国古人类演化的地区连续性以及与欧洲古人类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本文回顾了许昌人化石的发现历史、复原和研究过程,介绍了许昌人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石制品、骨质工具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灵井遗址未来工作前景。许昌人化石及伴生的文化遗物为探讨当时人类的体质特征、行为方式及中国古人类的演化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