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96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旅游活动逐渐盛行,而近年来全球的气候变暖,暑期高温使得避暑旅游活动成为最大旅游需求.山西位于黄土高原,是山地型高原,拥有的避暑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有效利用的却很少.因此,如何科学的选择避暑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基于山西省范围气象站点气温、湿度、风级数据(6月、7月、8月)和山西省SRTM 90 m分辨率原始高程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法,对山西省的湿度、气温、风速三个气候条件影响的人体舒适度,与坡度、坡向、高程、地形起伏度、相对道路距离分别进行单因子分析,并对其适应性进行分级,划分出不适宜、适宜、最适宜三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有46.99%的区域最适合避暑.结合山西省具有避暑潜质的41个旅游景点,筛选出最适宜的避暑旅游景点20个,为游客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第三产业的发展现如今已经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作为国家区域建设的重点,将旅游产业发展作为该区域的经济增长点势在必行.本文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的四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从基础保障力、环境支持力、规模扩张力、消费潜力四个方面建立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评价,得出综合竞争力评价值,临汾市最高,其次是运城市、渭南市、三门峡市,并依此给出区域旅游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近年来呼和浩特城市生态系统发展趋势,根据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从自然、社会和经济3个角度构建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呼和浩特2006年~2014年城市生态系统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断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当地政府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也给予高度重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逐步增高,但呼和浩特城市生态系统环境质量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最后针对呼和浩特市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价结果,提出构建其环境与城市建设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亿万民众出游习惯的形成,旅游体验向着多感官、多方位、多层级发展,旅游需求的不断升级迭代要求旅游产业需从过去几十年只依赖于景区的发展方式向着全域旅游发展方式进行转变,而旅游景区周边环境将会为这一转变提供必要的地理区域、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本文在分析乔家大院景区周边环境概况及其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旅游体验中的情感体验模型,提出了针对乔家大院的通过提升"虚""实"体验实现景区周边环境优化利用的思路,提出了创新体验项目,促进文旅融合,丰富展现方式的具体实施方法,以期丰富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进而高效利用景区周边环境以促进乔家大院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工业化发展毁坏耕地、城市化进程占用耕地与当今食品安全危机的大背景之下,耕地损失成为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过程中必须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研究中利用了彼此独立但又渐渐走向综合的现代地理学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详细阐述了研究的具体过程并得出结论:在多种综合因素作用下,临汾市2013年~2015年耕地资源总量逐年减少,其主要流向是林地及居民用地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陕南人口与经济空间关系及格局演变,以期为陕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采用不均衡指数、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和人口经济一致性系数,利用Arc GIS 10.3软件,对陕南2000—2016年人口与经济空间关系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2000—2016年,陕南人口与经济分布集聚趋势不显著,并且存在不协调发展现象;以2006年时间节点,2000—2006年呈现经济要素集聚为主,2007—2016年转变为人口要素集聚为主。(2)陕南各县区经济地理集中度逐年上升,集中分布趋势加强,相比陕南整体的人口与经济不均衡指数,各县区平均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指数较大,集聚趋势更显著。(3)陕南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地区差异明显,呈现"核心—外围"分布,以汉台区为例的市辖区集中程度显著增强,留坝县、佛坪县、宁陕县和镇坪县一直是经济分散区。(4)陕南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一致的区域范围缩小,人口集聚略高于经济集聚的区域范围增加,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高值区出现分离。陕南人口与经济不一致发展趋势明显,将在一定程度上对陕南人口、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起制约作用。为了促进陕南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需注意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关中平原城市群85个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从公路可达性和铁路可达性两方面来分析交通综合可达性水平,以3D理念为基础建立经济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重心和空间重叠性、空间错位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交通经济系统的空间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错位关系.结果表明:关中平原城市群交通和区域经济差异明显,中部地区优于外围地区、东部地区整体优于西部地区、市辖区优于周边县(区);交通与经济存在错位关系,从错位方向来看,74%的县(区)都属于正向错位区,且大部分县(区)都位于关中平原城市群中部地区;从错位等级来看,62%的县(区)都属于正向中错位区.综合来看,关中平原城市群80%的县(区)属于交通略快经济型,各县(区)应主动适应综合运输业服务形式新需求,全面提升综合运输服务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晋陕两省生态扶贫移民过程中未迁农户的实地调研访谈,运用统计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生态扶贫移民中部分农户未迁的原因,并针对晋陕两省生态扶贫移民政策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晋陕两省生态扶贫移民工作提供决策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上半叶将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朔州市建市后的20多年来,城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城镇聚集效应显著增强,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本文通过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来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得出由于建市迟,自然环境差,经济基础弱,朔州市仍然存在诸多制约发展的因素,最后针对城镇化对朔州市区域经济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植物功能性状是植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生长、生存和繁殖的个体特征,影响着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基于此,本文研究了霍山山地草甸台地和坡地的优势种株高和比叶面积与土壤水解氮和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坡地优势种株高与土壤的含水量(R~2=0.681,P0.01)和水解氮含量(R~2=0.543,P0.05)呈显著负相关,而比叶面积与土壤的含水量和水解氮含量无相关性.台地优势种株高、比叶面积均与土壤的含水量和水解氮含量无相关性.以上结果说明,生物量假说和质量比例假说的优势种影响理论受植物功能性状类型和微地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