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方钴矿(CoSb_3)是较为优秀的中温区热电材料之一,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在923 K、保温时间约30min的条件下,制备了钴锑不同原子比的方钴矿,考查了室温附近钴元素减小量对方钴矿的微观结构和电学性质变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钴元素的减小量x≤0.5时,仍然可以合成单相的方钴矿,而当钴元素的减小量继续增大时,方钴矿的合成效果会急剧变差;样品Co_(4-x)Sb_(12)具有许多微气孔,随着钴元素的减小,样品的结晶度明显变差,微气孔的数量和尺寸也明显增多;样品Co_(3.9)Sb_(12)获得的最大Seebeck系数的最大绝对值为375μV/K,样品Co_(3.7)Sb_(12)最小电阻率为74 mΩ·cm,样品Co_(3.5)Sb_(12)获得的最大功率因子为77.7μW/(m·K~2)。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煤泥水的沉降效率,以丙烯酰胺(AM)、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DMAC)为单体,K_2S_2O_8和Na_2SO_3为引发剂,通过疏水改性,获得疏水改性阳离子型絮凝剂.分别用均匀试验设计法和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合成条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当VTMS质量比为0.7%,VTMS∶DADMAC质量比为1.2∶19.25,升温程序为40℃1 h→60℃2 h→80℃1 h,Tween 80和Span 80为复合乳化剂,K_2S_2O_8与Na_2SO_3浓度为0.1%、混合比例为1∶1时,产率最高,为89.6%.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聚合物中含有NH_2(3 433 cm~(-1)),C=O(1670 cm~(-1))和Si-O-CH_3(1 401 cm~(-1))等基团,证明发生了三元共聚反应.煤泥水沉降实验发现,最快在4.9 min内可将煤泥水浊度(450 NTU左右)降低90%,证明了合成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脱磷理论与FactSage软件相结合进行模拟计算,研究CaO、SiO2、P2O5、MgO和FeO含量对熔化性温度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分析、正交实验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图分析等找到最佳渣系含量组合. 实验结果表明,SiO2含量增加使熔化性温度降低,CaO含量的增加使熔化温度上升,MgO含量在3%~7.5%之间时完全熔化温度下降,P2O5含量的升高会降低熔化温度;CaO对开始熔化温度影响最大,SiO2和FeO对完全熔化温度影响最大. 开始熔化温度最低, 各因子的最低值为:CaO=26%、SiO2=24%、FeO=21%、P2O5=9.8%、MgO=9%;完全熔化温度最低, 各因子的最低值为:CaO=38%、SiO2=22.5%、FeO=18%、P2O5=5.3%、MgO=3%. 通过分析CaO含量对FeO-SiO2-P2O5相图、FeO含量对CaO-SiO2-P2O5相图以及SiO2含量对CaO-FeO-P2O5相图液相区的影响,我们发现随着CaO含量的增加,FeO-SiO2-P2O5体系中液相区温度升高,其中1800 ℃液相区扩大;FeO含量对CaO-SiO2-P2O5体系液相区影响较明显,尤其在15%~18%的FeO含量范围,1600 ℃温度区间不断扩大,并且增加了1400 ℃与1600 ℃温度区间;SiO2含量的增加使CaO-FeO-P2O5体系的液相区减小,即体系的熔化性温度升高,从而使得渣中P2O5的含量降低,有利于脱磷.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煤泥的应用,本文以六盘水某洗煤厂-0.5mm的细粒煤泥为探索对象,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了粒度级、捕收剂及起泡剂用量对煤泥接触角的影响。结果发现,这三个因素影响主次为:起泡剂用量<捕收剂用量<粒度级,当粒度级为0.5~0.2mm、捕收剂用量为300g/t、起泡剂用量为50g/t时,浮选精煤接触角最大。通过方差分析发现,粒度级对煤泥浮选的接触角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影响玄武岩纤维抗拉强度的因素较多,而原料组成是影响该纤维抗拉强度的根本所在。本文分析了玄武岩原料的化学组成与矿物组成,重点研究了原料组成对纤维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原料组成主要影响玄武岩熔融过程中熔体的熔融温度、熔体黏度及熔体温度的均匀性,进而影响玄武岩纤维的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