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0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47篇
综合类   15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91.
对红原县引种早熟与晚熟猫尾草(Phleum pratense L.)细胞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研究表明,早熟猫尾草染色体数为2n=28,染色体的核型为K(2n)=2n=4x=28=22m+4sm(SAT)+2st(SAT),其中第5、11对染色体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8对染色体为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余各对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8对染色体携带随体;晚熟猫尾草染色体数为2n=42,染色体的核型为K(2n)=2n=6x=42=2M+24m+14sm+2sm(SAT),其中第3、4、6、11、12、13、14、20对染色体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18对染色体为正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22号为B染色体,其余各对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11对染色体携带随体.早熟与晚熟猫尾草都属2A核型.  相似文献   
92.
复合菌剂预处理对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批式中温厌氧发酵进行秸秆处理研究。方法采用复合菌剂预处理玉米秆、小麦秆和稻草。结果经过复合菌剂预处理后,3种秸秆的碳氮比从原来的52∶1,80∶1,58∶1下降到44∶1,48∶1和43∶1;玉米秆、小麦秆和稻草27天的累计产气量分别提高12.33%,16.08%和15.78%,累计产甲烷量分别提高23.4%,38.9%,23.9%。平均甲烷含量分别提高9.22%,12.68%和9.11%,每克干物质产甲烷量分别提高了22.11%,37.42%和24.28%,挥发性固体去除率分别提高20.51%,20.76%和21.86%。结论复合菌剂预处理可以提高秸秆的产气速率和产甲烷量。  相似文献   
93.
黑土区长期施肥后土壤供氮能力与氮肥利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采自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地土样,进行框栽试验,种植玉米,比较了长期不同施肥后黑土供氮能力的变化特征和长期不同施肥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长期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能显著增加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可矿化氮含量和土壤生产力、植株吸氮量;与长期单施化肥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可矿化氮含量和土壤生产力、植株吸氮量。长期不施肥处理土壤的氮肥利用率最高,其次为长期单施化肥处理,氮肥利用率最低为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这进一步说明长期施肥能够提高土壤氮素肥力。图3,表3,参13。  相似文献   
94.
李成 《大自然》2010,(6):76-76
两栖动物的物种数仅占世界脊椎动物总种数的1蛐7,但却是进化史上从水生到陆生、承上启下的关键类群。最能体现两栖动物特殊之处的就是它们的生活史:  相似文献   
95.
本文综述目前暗针叶林采伐迹地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及水土流失情况的研究现状,指出其存在:(1)重点轻面,对生态恢复过程研究不多;(2)重植被调查,而对土壤环境变化研究较少;(3)对迹地生态环境变化机理研究不多等问题,提出迹地生态环境变化研究与生态恢复过程相结合,应展开对采伐迹地影响最大的生态环境因子的地下0.4m和地上1.5m的立体空间层次的综合长期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96.
97.
1课题概述 长江上游坡耕地面积约1.3亿亩,占全国坡耕地总面积41%,养育着山区1.6亿人口,支撑着庞大的牲畜家禽养殖业发展。但长江上游坡耕地水土流失及土地退化严重、耕作管理粗放与生产力低下、作物种植模式单一与品质不良而市场竞争力弱、区域农民生活贫困与增收困难。强化坡耕地整治与高效生态农业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是解决山区农民生产生活与促进山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可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粮食和食品安全与产业结构优化提供科技保障。  相似文献   
98.
创立了一项称为L.B.技术(Longevity Bud Technique)的新的细胞工程技术。这项技术是用化学物理方法促使染色质和细胞质从细胞壁的一处或几处、以不同的质和量通过扩大了的细胞间通道‘穿入’或通过密集的小的胞间通道‘渗入’相邻细胞,实现植物细胞对外源遗传物质或基因群的导入。它们的前导是细胞膜首先‘鼓入’相邻细胞,由于鼓入的细胞膜解体而使染色质和细胞质‘释入’相邻细胞。这项技术包括亲本胚性细胞团的诱导、分离和纯化;不同亲本胚性细胞的离散、组合、离心培养和新建细胞联结;新建胞间联结的两亲本胚性细胞团的增殖培养、活性K~+溶液处理和强化离心穿壁:选择培养系统的建立和植株分化以及杂种的鉴定等操作程序。采用这项技术,我们实现了烟草和菠菜、半夏和灰藜、胡萝卜和石刁柏、半夏和豇豆、胡萝卜和当归、石刁柏和当归、烟草和当归、半夏和胡萝卜、菠菜和当归、半夏和当归、半夏和美国莲花白等多种组合的细胞间染色质和细胞质的穿壁转移,再生了烟草+菠菜等科间杂交植株。经形态学,细胞学,遗传学,细胞分裂周期,代谢途径、植物化学和同功酶等研究表明,这项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细胞对外源遗传物质的导入并使植物科间远缘杂交成为可能。由于它的普遍适用性和有效性,从而使这项技术成为植物细胞导入外源遗传物质或基因群的一项新的细胞工程技术。这项技术的创立为细胞生物学多方面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提供了新的实验体系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
报道单子叶植物纲的一个新科——芒苞草科营养器官形态解剖学研究。芒苞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无直立茎,具结构特殊的根状茎,花葶具茎结构.根具四原型原生中柱。根状茎,花葶,叶脉均为外韧维管束,后生木质部与韧皮部交合线呈直线形至微波状至U字形,叶片线形,有背腹面之分,但叶肉细胞无分化,气孔下陷,气孔器为单子叶植物Ⅲ型。从芒苞草科,石蒜科,百合科的营养器官比较解剖研究得知,它们之间在系统发育上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0.
缺乏休眠性的谷物在收获时如遇阴雨天气易发生穗发芽,受害籽粒部分营养和贮藏物质被分解、消耗,造成产量、品质大幅度降低.本研究通过探讨温度对不同基因型的青稞籽粒发芽和休眠性表达的影响,对筛选青稞抗穗发芽资源的温度条件进行探索,并初步分析了其休眠性表达的机理.在10 ℃,15 ℃,20 ℃,25 ℃,30 ℃的黑暗条件下,选用新收获的13个青稞品种为材料进行籽粒发芽实验,以加权发芽指数(WGI)和发芽率(PG)评价其休眠性.结果发现,不同品种对温度敏感性不同,其中温度不敏感品种,在各温度条件下均表现很低的休眠性;而温度敏感品种,其休眠性表达受低温抑制,受高温诱导.15 ℃至25 ℃是进行青稞休眠性鉴定的较适宜的温度范围.通过凝胶扩散法检测供试材料的α-淀粉酶活性,发现温度对青稞种子的休眠性表达的影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在对α-淀粉酶活性的调控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