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0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47篇
综合类   15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本研究利用不同染色体倍性水平的细燕麦(Avena barbata,2n=28,AABB)(0030)、阿比西尼亚燕麦(A.abyssinica,2n=28,AABB)(0040)和六倍体普通栽培燕麦(A.sativa,2n=42,AACCDD)(0020)为材料,通过远缘杂交,结合杂种幼胚培养和杂种细胞遗传观察,探索其种间可杂交性和杂种后代细胞遗传、表型性状、育性等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阿比西尼亚燕麦与普通栽培燕麦,细燕麦与普通栽培燕麦的杂交结实率分别为6.49%、9.09%.杂种F1花粉母细胞(PMC)减数分裂中期Ⅰ(MⅠ)染色体行为观察发现,“0030×0020”杂种F1平均每PMC有17.48个单价体,有17.52条染色体发生了联会,形成二价体和多价体,平均每PMC染色体构型为:2n=35=17.48Ⅰ+8.52Ⅱ(8.26Ⅱrod+0.26Ⅱring)+0.16Ⅲ,Xta=9.10.“0040×0020”杂种F1平均每PMC有16.72个单价体,有18.28条染色体形成了联会,形成二价体和三价体,平均每PMC染色体构型为: 2n=35=16.72Ⅰ+8.96Ⅱ(8.81Ⅱrod+0.15Ⅱring)+0.12Ⅲ(Xta=9.35).表明0020、0030、0040具有一个共同A染色体组,而其它染色体组B、C、D之间可能存在部分同源关系,染色体在系统进化中可能发生了一些结构变异,从而出现了较高频率的多价体和棒状二价体.由此可见,细燕麦、阿比西尼亚燕麦和普通栽培燕麦之间可通过杂交、部分同源染色体联会、交换,实现燕麦种间优良基因转移,获得新材料、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2.
一株好氧DNRA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诱导的生物矿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实验室硝化生物反应器的生物膜上分离获得一株能够在好氧条件下将硝酸盐异化还原到铵(DNRA)的兼性厌氧菌Q1-2.通过对菌株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DNA基因序列的分析,该菌属于Pseudomonas alcaliphila.摇床上培养3 d后将培养瓶在室温下静止培养.数日后可观察到羽毛状晶体的出现.晶体的形成可能与细菌Q1-2诱导的生物矿化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103.
通过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中国大鲵精子的形态结构,并对精子各部位量度进行了测量和计算,结果表明:大鲵精子由头部和尾部组成,无明显的颈部.精子头部细长且直,前端渐细呈锥状,顶体由顶体鞘和穿孔器组成,头部中后部有胞质小团分布;尾部呈波状,由轴纤维、波动膜和轴丝构成.精子的全长为252.45±11.19 μm(n=20),顶体长23.33±1.68 μm,头长68.27±2.75 μm,尾长184.19±11.74 μm,头宽2.63±0.34 μm.比较分析表明:中国大鲵精子具有隐鳃鲵科精子的共同形态结构特征;隐鳃鲵科物种精子的形态结构与小鲵科的具有相似性;在大鲵的人工授精过程中,保证精子结构完整,是提高大鲵受精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4.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对污染土壤中放射性核素铯的溶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世斌 《科技资讯》2009,(29):139-140
采用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株A.f.HT-3对污染土壤中微量放射性核素铯-137进行了微生物促溶研究。结果表明,A.f.HT-3菌株能通过持续产酸等作用显著促进污染土壤中铯的溶出。  相似文献   
105.
植物雌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钟蓉  肖邡明 《大自然探索》1998,17(1):75-79,84
本文对植物雌性不育的研究作了综述总结。至今,许多植物已发现有雌性不育现象,人们对其进行了细胞学、胚胎学和遗传学研究,同时也探讨了植物雌性不育的发生机制。然而,仍需要对植物雌性不育进一步深入广泛地进行研究,以便加强对植物雌性不育的认识,并在和实践中利用植物的雌性不育。  相似文献   
106.
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的新武器——性染色体木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云 《大自然》2013,(4):76-77
外来物种入侵是人类活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生态灾难之一。现有种及其分布区域是地球生命长期演化和竞争后的一种动态平衡。由于人为引进外地物种,或者人类活动加剧,都会导致外来种入侵。外来物种的到来打破了当地原有的生态格局,它们在新环境下往往没有天敌的制约,因此肆意生长,与本地物种抢夺生态资源,有时还会给当地物种带来致命的病菌,很可能将一些当地原有物种逼  相似文献   
107.
干旱条件下植物生长适应策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旱环境缺水现状正越来越严重,干旱区正在扩散。如何抑制这种蔓延趋势,逐步改善干旱区环境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基于多年来对干旱条件下植物物候节律、形态生长特性和资源利用策略等植物生长适应机制以及植被调控的研究结论,提出在今后的理论研究或植被实践中加强干旱条件下植物物候特征及其生理机制、全球气候变化下干旱环境植物的生长适应策略响应和以生长适应机制为基础的干旱环境植被调控实践等方面的研究,以通过深入了解干旱条件下植物的生长适应策略及其机制,指导干旱地区的植被实践,遏止干旱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8.
用纯番茄α-D-半乳糖苷酶,作用于B型红细胞及其影泡和水溶性血型物质,均能使它们的B抗原转化为H抗原专一性,定量地释放出D-半乳糖,表明B型红细胞的血型抗原均匀分布于细胞膜外表面,且全部能被酶转化,番茄α-D-半乳糖苷酶能将人B型红细胞转换成O型红细胞。探索了酶转化完整B型红细胞的条件,通过对转化前后红细胞渗透脆性,膜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高铁血红蛋白浓度、三磷酸腺苷及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9.
由于箭竹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和作为大熊猫主食竹的保护生物学意义,大熊猫主食竹生态学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迄今为止,有关箭竹生态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箭竹群落地上部分的研究,而有关土壤生态条件对箭竹群落的生长、演替和开花影响的研究报道还相当少见。因此,建议在未来的箭竹生态学研究中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土壤养分库及其有效性与箭竹群落生长和演替之间的互动过程;(2)通过控制实验检验“箭竹开花机理的养分假说”;(3)箭竹群落土壤生态过程。  相似文献   
110.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生态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土壤生态过程是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过程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也是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过程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研究重点。土壤生态过程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目前。有关土壤生态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生物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干扰对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等方面。但迄今为止,有关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生态过程的研究还处于空白。因此,建议在开展川西针叶林生态过程研究时,应加强以下研究领域的工作: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重要性及其对土壤过程的影响、土壤与植被的互动、土壤生态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土壤生态过程中土壤酶系统分异以及土壤过程与针叶林生态系统地上过程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