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5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98篇
系统科学   98篇
丛书文集   34篇
教育与普及   44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研究方法   11篇
综合类   1439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多通道大容量高速数据采集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国家重点工程《型号工程全机液压导管脉动应力测量与数据处理分析系统》的研究中,作者采用20世纪90年代的先进的技术及有效的算法,解决了多通道、大容量微弱信号的高速采样及实时数据处理和大数据量[一次采样最多360MBytes]的实时存盘等技术难题。数据的后处理也比传统的处理方法提高了近10倍,使得在测试现场就可以于较短时间内得到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962.
Lotus Notes访问异种数据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 otus Notes的基本元素是文档 ,关系数据库使用是的结构型数据。 L otus Notes使用 ODBC标准存取关系数据库信息 ,本文介绍了 L otus Notes存取外部数据所使用的函数 ,以一个实际应用说明如何在L otus Notes下用 Notes库访问 SYBASE数据库  相似文献   
963.
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普遍采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智能天线可以有效的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 ,克服共信道干扰等日益严重的问题。由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基站系统普遍采用的是圆形阵列的接收天线 ,所以本文从实际需要出发 ,给出了相应的基于 ESPRIT的 DOA估计和波束赋形算法并根据该算法在衰落信道模型中的性能仿真结果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964.
为了缓解数据传输时的网络拥塞问题,在考虑了TCP-Friendly的基础上,对基于模型的流媒体拥塞控制算法-TFRC(TCP-Friendly Rate Control)从RTT以及丢失率的估计两方面进行了改进,并在网络传输系统中进行了应用实现。  相似文献   
965.
自20世纪70年代被确立为一项全球性议题以来,荒漠化治理就从地方行为上升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性政策话语.荒漠化是一个复杂的土地退化过程,一直以来学者们的重点是基于物理、化学和生物视角的水土保持与土地退化防治研究,而政策层面的研究较为少见.围绕荒漠化治理政策执行过程中呈现出的政策稳定和政策变迁两种取向,发现政府政策工具的运用...  相似文献   
966.
专用春小麦品质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用国内外优质春小麦品种,通过对不同品种播期、密度、施肥等与小麦品质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区域春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67.
基于DPCA的机载雷达杂波抑制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基于相位中心偏置天线(DisplacedPhaseCenterAntenna,DPCA)的机载战场侦察雷达主杂波的抑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具有一定空-时二维处理能力,是空-时自适应处理(Space-TimeAdaptiveProcessing,STAP)的一种简易工程实现。其对地杂波的抑制能力优于AMTI,特别是在动目标速度较慢时,优越性更为明显。通过对回波仿真数据的实际处理,证明了该系统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8.
Lu X  Wang L  Chen S  He L  Yang X  Shi Y  Cheng J  Zhang L  Gu CC  Huang J  Wu T  Ma Y  Li J  Cao J  Chen J  Ge D  Fan Z  Li Y  Zhao L  Li H  Zhou X  Chen L  Liu D  Chen J  Duan X  Hao Y  Wang L  Lu F  Liu Z  Yao C  Shen C  Pu X  Yu L  Fang X  Xu L  Mu J  Wu X  Zheng R  Wu N  Zhao Q  Li Y  Liu X  Wang M  Yu D  Hu D  Ji X  Guo D  Sun D  Wang Q  Yang Y  Liu F  Mao Q  Liang X  Ji J  Chen P  Mo X  Li D  Chai G  Tang Y  Li X  Du Z  Liu X  Dou C  Yang Z  Meng Q  Wang D  Wang R  Yang J  Schunkert H  Samani NJ  Kathiresan S  Reilly MP 《Nature genetics》2012,44(8):890-894
We performed a meta-analysis of 2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omprising 1,515 cases and 5,019 controls followed by replication studies in 15,460 cases and 11,472 controls, all of Chinese Han ancestry. We identify four new loci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at reached the threshold of genome-wide significance (P < 5 × 10(-8)). These loci mapped in or near TTC32-WDR35, GUCY1A3, C6orf10-BTNL2 and ATP2B1. We also replicated four loci previously identified in European populations (in or near PHACTR1, TCF21, CDKN2A-CDKN2B and C12orf51). These finding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pathways contributing to the susceptibility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the Chinese Han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969.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肿瘤干细胞在体外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和干细胞相关标志物CD133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结直肠肿瘤干细胞分化走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来源于人结直肠癌的细胞系HCT116,无血清培养分离出CD133+细胞,加血清诱导分化,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在未分化状态下无血清培养第7天和14天与血清诱导分化后收集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标志物CD133的表达量,采用激光共聚焦检测CD133表面标记分子的表达。结果 1)细胞形态:无血清培养分离的CD133+细胞,在生长过程中聚集成规则的细胞球,血清诱导后即贴壁生长,贴壁形态与同来源细胞形态一致,且再次无血清悬浮培养后聚集成球稳定生长。2)标志物变化:结直肠肿瘤干细胞未分化时CD133表面标记分子高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未分化细胞CD133第7天表达率为(20.4±0.52)%,第14天表达率为(78.5±2.80)%,分化后表达率为(0.50±0.17)%。结论细胞形态和标志物表达改变均表明高表达CD133+的HCT116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同源的结直肠癌细胞,CD133+细胞经血清诱导后表达下调而使细胞失去干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970.
During organogenesis, the foregut endoderm gives rise to the many different cell types that comprise the hepatopancreatic system, including hepatic, pancreatic and gallbladder cells, as well as the epithelial cells of the hepatopancreatic ductal system that connects these organs together and with the intestine. However, the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demarcating ducts versus organs are poorly understood. Here, we show that Fgf10 signaling from the adjacent mesenchyme is responsible for refining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hepatopancreatic duct and organs. In zebrafish fgf10 mutants, the hepatopancreatic ductal epithelium is severely dysmorphic, and cells of the hepatopancreatic ductal system and adjacent intestine misdifferentiate toward hepatic and pancreatic fates. Furthermore, Fgf10 also functions to prevent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proximal pancreas and liver into hepatic and pancreatic cells, respectively. These data shed light onto how the multipotent cells of the foregut endoderm, and subsequently those of the hepatopancreatic duct, are directed toward different organ f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