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34篇
  免费   432篇
  国内免费   562篇
系统科学   638篇
丛书文集   242篇
教育与普及   26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0篇
现状及发展   50篇
研究方法   24篇
综合类   9181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316篇
  2021年   324篇
  2020年   278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436篇
  2014年   526篇
  2013年   587篇
  2012年   582篇
  2011年   642篇
  2010年   540篇
  2009年   571篇
  2008年   647篇
  2007年   610篇
  2006年   502篇
  2005年   448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Gelman and Bloom found that adults and children's object naming was sensitive to how an object was created (man-made or not), but they did not reveal on which specific level of conceptual system this effect was. Using a free-naming task and a force-choice task, two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test a hypothesis that this effect was specifically on domain level ("artifact/non-artifact" distinction). In Experiment 1,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name shortly-depicted objects, rate their confidence, and report their reasons for each naming respons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naming responses in "man-made" condition were in artifact domain, and most in "natural" condition were in non-artifact domain, although in both conditions names were very divergent on basic level. In Experiment 2, another group of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choose one from two names (one in artifact domain and the other in non-artifact domain) to match the same shortly-depicted objects presented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Re-sults of Experiment 1 on domain level were replicated in Experiment 2. These convergent findings supported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effect of object's origin is specifically on domain level of conceptual system of objects. Reasons explicitly reported for naming responses in Experiment 1 suggested that participants might automatically infer objects' functions in "man-made" condition but not in "natural" condition. Here the function-based hypothesis of artifacts classificati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2.
唐代妇女常服主要由:襦、裙、半袖和帔构成,在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各个时期显示出不同的特征。初唐妇女穿窄袖襦和长裙,显示出体态苗条。盛唐开始,妇女服饰显示出奢靡的风气,裙襦则向宽肥的趋势变化,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唐代结束。初唐,半袖作外衣穿,盛唐以后,半袖穿在襦内。披帛在唐代应该称为帔或巾帔。帔的披挂方式有10多种。盛唐以后的帔也显示出比初唐更为宽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3.
针对一维单个守恒律的初值问题研究了NND格式,在已有的数值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限制器函数的修正,提出了一类均匀二阶的高分辨率格式。数值实验结果显示,新格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且是无波动的。  相似文献   
994.
碱乳合脂砂     
本文介绍了碱乳合脂粘结剂的基本性能,权述了碱乳合脂砂的工艺性能、配制和烘干规范,以及浇注试验的情况。  相似文献   
995.
作者对普通中碳钢ZG35和低合金钢25MnV进行了加Te试验,借助扫描电镜等手段进行分析,探索碲对铸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Te能加大铸钢凝固时的过冷度,使中碳钢中珠光体量增多,片间距减小,25MnV钢中在铸态下出现上贝氏体组织。碲能细化晶粒,遏制魏氏铁素体的生成。含Te铸钢的硬度值大幅度提高,加Te后会在基体组织中生成大小为5μm左右的MnS+MnTe球状共生物,从而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  相似文献   
996.
合成了染料中间体2-甲基-3-磺酸丙基-取代苯并噻唑氢氧化物内盐Ⅰ_(a-f)及2-磺酸丙硫基-3-磺酸丙基苯并噻唑氢氧化物内盐Ⅱ,由Ⅰ与Ⅱ在三乙胺的催化下缩合制得-甲川噻菁染料Ⅲ_(a-f);初步研究了Ⅲ_(a-f)的结构与其在甲醇中最大吸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7.
当今的国际市场已经跨越产品竞争阶段,进入品牌竞争时代。面对全球化国际市场,是否拥有中国自己的世界名牌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首先分析了中国自主品牌的现状,并探讨了品牌价值的本质,认为企业创新是保持或提升品牌价值的关键。最后,鉴于中国自主品牌创新的乏力,对中国自主品牌的企业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98.
本研究探讨了硒和V_E对家禽外周血中大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与补硒和V_E有关.补硒和补硒+V_E的鸡,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都明显的高于试验前及对照组,且硒和V_E对吞噬活性的增强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99.
阐明了恒功率调速与恒扭矩调速时设计宽V带无级变速器所应采用的设计功率。并介绍了研制的螺旋副式双向调节调速机构。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