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1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07篇
系统科学   100篇
丛书文集   92篇
教育与普及   39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研究方法   9篇
综合类   2388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2 毫秒
981.
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空间作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的空间作用,采用伪静力试验方法对按1/4比例缩小的单跨、4层、4柱距的钢框架、带水平支撑钢框架、组合框架以及带水平支撑组合框架模型进行了弹性比较试验,并对组合框架结构模型进行了破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钢混凝土组合楼板能够满足水平荷载作用下协同框架结构整体受力的要求。在弹塑性阶段,混凝土楼板和钢梁之间仍然能够通过栓钉共同工作,有效地减小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侧向位移。试验验证了组合楼盖传递水平荷载的有效性,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82.
以北京谱仪数据获取系统一个读出分支的单机箱读出模型为例,为提高实时系统性能及可扩展性要求,提出了一个基于VM E总线的面向多处理器应用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实现方法。对多处理器任务之间的通信和同步采用了中断机制来实现,同时保证事例片段组装时的顺序以及事例数据上传时的保序问题。经测试,该系统能够稳定运行,与单处理器系统的应用相比较,CPU占有率降低了将近一半,并在实时性能方面也满足了系统需求,为将来系统升级提供了一个可扩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983.
考虑垃圾洁净燃烧炉内高温烟气对流及辐射换热,应用有效导热系数法,对不同形状(球体、圆柱体、立方体)不同特征尺寸具有多孔介质特性的垃圾团块非稳态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垃圾团块中心温度稳态值大小与换热边界流体温度大小密切相关,且高温流体换热表面越多,团块内部稳态温度值越大,垃圾团块的形状对其在垃圾洁净燃烧炉内加热升温特性影响较大,在相同特征尺寸(L=V/F)下,球形体垃圾团块升温速度最快,柱形体次之,方形体最小;随着垃圾团块特征尺寸增加,垃圾团块中心单元温度达到稳定的时间明显增长,特别是特征尺寸大于10时,稳定时间增加幅度较大,且特征尺寸越大,稳定时温度越小,越不利于垃圾的挥发份析出,不利于垃圾燃尽。  相似文献   
984.
在油气勘探领域,射流式液动冲击器常被用来加速硬岩钻井,降低钻柱摩擦,解决钻头粘滑等问题。实验表明,利用清水不能准确预测实际钻井中油基钻井液驱动的射流式液动冲击器性能。采用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油基钻井液对射流式液动冲击器的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基钻井液密度和固相颗粒对液动冲击器的压力降及运动特性具有显著影响。在液动冲击器的工作流量范围内,由于高速流体的剪切稀释特性,油基钻井液的非牛顿流变特性对其输出特性影响不大。总的来看,射流式液动冲击器可以在油基钻井液中稳定工作,具有正常的动力水平和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85.
在渗吸采油过程里,致密油储层微纳米孔隙中流体的吸附散和运移行为难以通过常规实验手段来描述。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渗吸过程中原油从孔道置换的现象和致密油自身的赋存状态,并分析分子间的作用机制。模拟结果表明,原油的自身扩散能力和压裂液剥离能力是导致原油被置换出孔道的两种现象“析出”和“剥离”的原因。烷烃自扩散能力导致“析出”少量的游离态原油会在升温的影响下产生微弱增加,而由于压裂液对原油的配位数接近于1说明油水两相混相,大量的原油成油带状被“剥离”出孔道,剩下孔道内吸附态的原油随着温度的提升逐渐减少,并且从范德华力的角度解释原油对岩石表面的吸附是从远离压裂液一端率先发生。此外也揭示了压裂液中内部组分和岩石表面的羟基结合生成氢键和隔绝分子层使原油剥离的机理。此研究结果全面深刻的从分子尺度探究了压裂液/致密烷/纳米级孔道体系下渗吸驱油机理,对致密油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6.
为满足对活细胞进行数小时以上跟踪观测的实验需求,设计了一种能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对其进行持续动态观测的原位恒温培养系统。系统以微控制器STM32为核心,以增量式PID算法实现对温度的高精度控制,采用引入权重矩阵的分布式温度控制技术保证了微型培养箱内的温度高均匀态。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温度控制精度为±0.10℃,温度均匀性为±0.20℃。通过在系统中连续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3 h,对比标准37℃恒温培养箱始终状态下细菌菌群平均面积增长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证明了系统性能满足实验所需,同时,对比在标准培养箱下同步进行的间断细菌培养对照组细菌生长状态,证明了生长环境温度的改变对细菌活性有负面影响,原位培养系统能够提高实验效率和实验结果可靠性。  相似文献   
987.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志丹地区延长组7-8段深水细粒层系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利用研究区测录井、岩心、薄片,结合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 TOC)、全岩X射线衍射等资料识别细粒沉积岩的岩相类型,分为粉砂岩和泥页岩2大类,细分为7亚类,分别是风暴粉砂岩、地震滑塌粉砂岩、异重流粉砂岩;中低有机质纹层状长英质页岩、高有机质纹层状长英质页岩、高有机质纹层状黏土岩、低有机质块状长英质页岩。利用标志层、测井响应特征、地球化学等高精度测试资料将研究区长7-8段划分为一个Ⅲ级层序、3个体系域、7个准层序组,并建立剖面精度到准层序组(10~20 m)的精细层序地层格架;讨论精细层序地层格架演变约束下的细粒沉积岩分布规律。对于粉砂岩:低位和高位体系域晚期水深相对较小,受风暴影响大,发育风暴粉砂岩;高位体系域早期,受陆源洪水影响,发育异重流粉砂岩;地震滑塌粉砂岩的分布受幕式构造运动控制,在低位和湖侵体系域均有分布:对于泥页岩:中低有机质泥页岩分布在低位和高位体系域晚期,高有机质泥页岩则分布在湖侵和高位体系域早期。可见湖平面的升降变化控制了不同岩相类型的垂向分布,体现为粉砂岩与泥页...  相似文献   
988.
葛婷  胡俊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3):10120-10126
为提高电动自行车过街安全,选取苏州市四个无信号控制路段,采用人工录像与无人机航拍相结合,获取了电动自行车过街视频数据。利用Tracker软件提取电动自行车速度、时间和电动自行车坐标等参数,采用过街速度、过街等待时间和轨迹作为电动自行车过街特性描述特征指标,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76.5%的骑行人员会选择加速或减速过街,加速过街的平均速度为4.1802m/s;电动自行车的过街等待时间的均值为46.26s,标准差为38.113;同时发现,性别、职业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都对过街速度以及等待时间有影响;将电动自行车的过街轨迹与路口现状图叠加分析发现斑马线两端开口越宽轨迹偏移量越明显,地块出入口的位置也对行驶轨迹有影响。  相似文献   
989.
司法判决预测任务指的是根据真实的案情描述文本来预测案件的判决结果,有助于司法专业人士高效的工作,在智能司法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实践中,易混淆罪名和少样本罪名的判别问题是目前的两大难点,普通模型很容易在上述问题上出现误判。为使易混淆罪名得到更好的区分,结合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 BiGRU)深度学习网络,提出BGAAT(BERT BiGRU Attribute Self-Attention)网络模型。该模型引入具有区分性的罪名属性标签,通过注意力机制分别抽取属性特征与上下文特征,使用注意力分布对可解释性进行描述。为使少样本罪名更好的被识别,引入罪名分类权重,使模型在少样本罪名分类取得了更高的F1值。最后在真实的司法判决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证明了所提出模型在该任务上有良好表现。  相似文献   
990.
张泉  葛敬松  李喃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10):4255-4264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要求,顺应全域旅游与文旅深度融合新趋势,开展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资源格局的研究,能够为示范区后续开发建设提供思路与导向。借助平均最近邻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解析示范区内A级景区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示范区A级景区整体分布不均衡,呈现集中分布特征。②示范区内A级景区显现“两主、四次”的空间格局,呈现“Y”字型分布态势。③遗产点密度因子驱动力最强,经济发展因素对A级景区空间分布影响程度较大,自然环境因素驱动力较弱;局部自相关分析表明多数因子聚类特征表现明显;交互探测结果表明两种因子共同作用强于单因子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