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27篇
  免费   591篇
  国内免费   838篇
系统科学   795篇
丛书文集   379篇
教育与普及   126篇
理论与方法论   87篇
现状及发展   63篇
研究方法   15篇
综合类   12690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280篇
  2021年   309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273篇
  2016年   271篇
  2015年   444篇
  2014年   610篇
  2013年   738篇
  2012年   756篇
  2011年   871篇
  2010年   854篇
  2009年   907篇
  2008年   1016篇
  2007年   928篇
  2006年   818篇
  2005年   684篇
  2004年   538篇
  2003年   397篇
  2002年   384篇
  2001年   375篇
  2000年   384篇
  1999年   294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阐述自动配置IP地址和计算机名实现方案,给出在WINDOWS2000和WINDOWS98下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52.
浅谈中小医院如何留住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小医院人才流失的影响因素,探讨了人才流动的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避免人才流失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53.
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不可避免的接触到各种语言层面的歧义现象,比如:语法层面、词汇层面、句法层面等。本文从心理和语言的角度介绍了歧义容忍度的概念。接着分析了歧义容忍度和二语学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歧义容忍度的测量方法。最后,文章概括性的讨论了歧义容忍度对二语习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54.
方水平  刘炯  吴浪 《江西科学》2007,25(2):162-165
在曲率模态理论基础上,建立一连续桥梁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研究了桥梁损伤的结构动态响应特点,验证了曲率模态对桥梁结构整体损伤、局部损伤都有较好的敏感性,其结论可为实际公路桥梁损伤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本研究用实证的方法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验证,并做了一定的扩展。结果发现与可识别身份条件相比,完全匿名与单向匿名均使得评价的批判性增强,评价者关注点在评价内容上,但评价的认知涣散也增强。匿名评价效应的关键因素在于评价者身份的隐匿。  相似文献   
56.
多媒体在因特网络中实时传播,常因网络的带宽限制造成传输过程中数据包丢失.如何提高多媒体传输的质量是一个重要而有挑战性的任务.现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丢包率判决来自适应控制H.264视频流量的传输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解决了有效带宽变化对视频传输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多媒体传输的质量.  相似文献   
57.
弱拟正规子群对有限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任意有限群G,利用其子群的弱拟正规条件刻划原群G的结构,给出G超可解的若干充分条件,并推广相关文献的结果.  相似文献   
58.
对PBO-AS单丝实施拉伸,通过观察拉伸断裂后的单丝形态,分析单丝断裂强力同单丝微观结构的关系.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PBO断裂后的单丝微观结构发生变化.提出单丝本身结构和原纤化可能是导致这些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9.
60.
楊廉夫為元末明初的著名詩人、書法家,表字廉夫,其名維楨,亦作維禎。楊廉夫之名二字混用由來已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未對“楨”“禎”二字作考證,直以“楨”字》是。本文通過對歷代目志、石刻碑誌材料、楊廉夫法真蹟與印鑒題識以及方志材料等多個方面的考察,證實楊廉夫本名應作“楊維楨”,楊氏文集中“楨”“禎”混雜的現象,並非刊刻傳抄過程中形成的訛誤,而是始自楊廉夫本人對二字的有意混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