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84篇
系统科学   82篇
丛书文集   28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37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有效预防煤矿井下水害事故,提高煤矿应急救援水平,实现对水害事故紧急避险系统的定量评价,建立煤矿井下水害事故紧急避险系统逻辑模型和系统可靠性数学模型,分析水害事故发生时各单元件间逻辑关系,并对其进行任务效率评价,计算各单元件及系统的可靠度.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在相同约束条件下,系统中各单元件并联时的可靠性大于串联时的可靠性;井下37#右采区发生水害事故时,系统可靠度为良.该研究为紧急避险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2.
利用经验似然方法考虑异方差半参数变系数部分线性EV模型中兴趣参数置信域的构造.分别在误差方差已知和未知情形下,构造模型参数部分的经验对数似然比统计量,并验证非参数情形下的Wilks定理成立.模拟研究表明经验似然估计方法具有优良的性质.  相似文献   
63.
Apriori是挖掘关联规则最经典的算法之一,针对该算法存在的瓶颈问题研究了基于MapReduce编程框架的简单Apriori并行算法;并在简单Apriori并行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采用固定多阶段结合挖掘策略的改进算法——多阶段并行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缩短挖掘时间,提高执行的效率。  相似文献   
64.
在异步条件下应用特征值分解算法估计变换域通信系统基函数时,分段得到的特征向量存在模糊现象,此时将造成系统接收性能的下降。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了基函数周期序列的同步算法。详细分析估计基函数的特征值分解算法,推导接收数据的采样延时与其自协方差矩阵特征值的关系式,得到同步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方法,依据范数的等价性原理,进一步将最大似然估计中的最大特征值求解问题转化为F-范数的求解以降低算法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相比最大特征值算法,采用F-范数的估计算法性能一致,但计算时间明显减少,算法的估计精度与接收信噪比成正比。异步条件下当估计的基函数存在模糊时,系统接收性能在同步之后能得到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65.
A class of two-heat-reservoir heat engine model with heat leakage,finite heat capacity high-temperature source and infinite heat capacity low-temperature heat sink,is researched with the finite-time thermodynamic theory and the entransy theory.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based on the minimum entropy generation and the maximum entransy loss under the given cycle is searched,which are compared with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based on the maximum output work,and all the heat transfer in the model is assumed to obey the Newton’s law.The results show that,for the infinite heat capacity high-temperature source,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does not change whether heat leakage exists or not;however,for the finite hightemperature reservoir,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is different among which based on the minimum entropy generation,the maximum entransy loss,and the maximum output work when the heat leakage exists.  相似文献   
66.
一种测试冶金熔体流变特性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采用可改变转速的高温粘度计,测试冶金熔体中熔渣和熔盐流变特性的方法,这种高温粘度计只对较为普启遍采用的高温粘度计进行少量的改进,提出利用这种高温粘度剂确定所测熔体的流变参数的方法,并给出修正后的本构方程。  相似文献   
67.
目前现存的LVDS驱动不能在低供电电压下工作,双电流源(DCS)LVDS驱动和开关电流源(SCS) LVDS驱动等两种新驱动适用于低电压应用。同时,这两种驱动大大减少了功耗以及器件尺寸,并且可以以超过1 Gb/s的速度传输数据。在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8.
为了克服传统雷达故障检测方法对专家经验依赖性强、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容易造成过度检修、无法对退化故障进行提前告警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更新神经网络的无监督雷达退化故障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微波测量设备采集峰值功率和工作频率历史数据,其次利用动态更新神经网络对历史数据进行动态更新并预测后续数据,最后采用孤立森林方法对预测数据进行无监督故障检测,以此实现雷达退化故障预测并提前告警。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至少提前10个时间步(100 min)预测退化故障并实时告警,能够在小样本、无故障样本、无特征提取、无人工阈值的情况下实现雷达退化故障预测。  相似文献   
69.
Cu原子在表面台阶扩散的Ehrlich-Schwoebel势垒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分子动力学中的静态结构弛豫方法对Cu原子在面心立方铜的台阶表面扩散过程中的Ehrlich-Schwoebel(ES)势垒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二维和三维ES势垒的差别,并将Cu与面心立方Al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1)与Al相似,Cu的二维和三维ES势垒存在明显的差别;三维ES势垒随着台阶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最终趋于定值,定值的大小及其ES势垒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变与台阶的类型有关.2)对于某些情况,Cu的ES势比同种情况下Al的ES势小.  相似文献   
70.
为了解常绿阔叶林在遭受不同采伐干扰后的恢复和更新,于2003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浙江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中对5个不同采伐处理下的样地进行了5年的秋季植被跟踪调查.样地处理分别是:(Ⅰ)去除大树保留萌枝,(Ⅱ)去除地表植物保留枯枝落叶层,(Ⅲ)去除地表植物和10 cm的表土,(Ⅳ)清除下木层保留大树,以及(Ⅴ)对照.结果显示: ① 样地Ⅰ和Ⅱ的胸高断面积(BA)增长量最高, 分别为1 631.8 cm2和1 619.4 cm2;而样地Ⅳ的BA值增长量最少,为43.4 cm2. ② 样地I的BA值增加以常绿阔叶乔木的BA增量为主,主要通过残留植株的生长而恢复;样地Ⅱ的BA值在5年中的恢复速度最快,主要以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和落叶阔叶乔木的BA增量为主; 样地Ⅲ的BA值恢复主要以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和常绿阔叶乔木的BA增量为主;样地Ⅳ中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都非常少,BA值都小于10 cm2. ③ 各样地中幼苗的补充有一个波动的过程,恢复第1年最多,恢复第2年则发生锐减.样地Ⅰ中幼苗主要以常绿阔叶乔木为主.样地Ⅱ中幼苗也以常绿阔叶乔木为主,但相对样地Ⅰ有较多的落叶树种.样地Ⅲ中幼苗主要以落叶阔叶树种为主.样地Ⅳ中幼苗主要以常绿阔叶乔木为主.结果表明采伐模式对常绿阔叶林的恢复和更新有着深远的影响.择伐上木层后,常绿阔叶树种能得到较快的恢复;清除下木层,保留大树后,主要树种恢复缓慢;在皆伐下,落叶树种侵入,形成落叶树种为优势种或者常绿和落叶混交的群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