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7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1.
通过对辛甫生公式余项的研究,给出了辛甫生公式余项“中间点”的渐进性定理,利用此定理得到了一个改进的辛甫生公式.数值实例表明,改进的辛甫生公式比直接利用辛甫生公式能达到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2.
Haynaldia villosa (L.) is a wild relative species of common wheat that possesses many beneficial genes that can be used for wheat improvement. The accurate detection of H. villosa chromosomes in the genetic background of wheat is critical for transferring its beneficial genes to common wheat by chromosome engineering.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wo repeated DNA sequences, pSc119.2 and pAs1, as well as two rDNA multigene family sequences, 45S rDNA and 5S rDNA, in the individual chromosomes of H. villosa for the future precise identification of alien chromatin in germplasm development and breeding programs. A set of common wheat-H. villosa disomic addition 1V-7V line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se specific signals on individual chromosomes of H. villos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wo rDNA probes, pTa71 (45S rDNA) and pTa794 (5S rDNA), were located on 1VS and 5VS, respectively, and the signal could be discriminated exclusively in the common wheat background as effective markers of 1VS and 5VS. Furthermore, all seven chromosomes of H. villosa could be distinguished clearly by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using pSc119.2 and pAs1 as probes in combination. The utilization of these cytogenetic markers of repetitive sequences, combined with other molecular markers sometimes, will make it possible for a precise identification of alien chromosomes with high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23.
基于数据挖掘的蔬菜图片病害自动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蔬菜病害进行自动检测和分级,克服传统的评估方法检测成本高、划分等级随意性比较大的缺陷,探讨了基于蔬菜图像的病害等级自动分类,设计了预处理技术提取图片特征.具体方法是对叶片图像进行分割并转变为分布概率的灰度矢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决策树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未分级叶片的级别进行预测.还引入了元挖掘算法Bagging,与决策树模型综合使用,进一步提高了预测效果.实验表明这一蔬菜病害等级自动分类方法准确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将多目标决策的效用函数法运用于工程建设用地综合评价数学模型中,能够有机地将专家的"定量"和"定性"知识结合起来,得出较为切合实际的结果,利用“层次分析法”将工程建设用地综合评价牵涉的众多影响因素,划分为不同层次并根据专家经验将其“定量”化,评价结果可根据目标值直观地得出,最后用案例验证该数学模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5.
柔性高桩承台与桩基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柔性高桩承台与桩基计算的一种有限单元法,其计算模型不仅将承台和桩基作为刚性联结的整体结构来分析,且考虑桩土间相互作用,可用于任意动、静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位移与内力计算.  相似文献   
26.
玉米粉直接发酵生产L-乳酸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米根霉(RhizopusOryzae)突变株R-188为菌种,直接用玉米粉为原料,在700L发酵罐连续进行四批L-乳酸钙生产试验.平均发酵单耗为每kgL-乳酸钙耗玉粉1.03kg;平均产酸0.952mol·L-1,产酸速率为1.18g·L-1·h-1.L-乳酸钙平均提取率为81.8%.  相似文献   
27.
用维生素B6族化合物吡哆胺、吡哆醇及吡哆醇衍生物与二乙三胺五乙酸二环酸酐(DTPAA)合成了三种含有维生素B6的0氨羧螯合剂及六种钇螯合物,研究了它们对水质子的纵向弛豫性能和其它性质。结果表明,这些钇螯合物均具有良好的弛豫率,高于目前临床使用的母体配合物GdDTPA^2-,能满足临床应用对造影剂弛豫性能的要求。此外,这些钆螯合物还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稳定性,极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
湄洲湾天然菌群对石油烃的降解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湄洲湾海域内湾及中湾的3个不同站位采集水样,测定它们对大庆原油的自然降解率,结果表明,营养盐及原油的初始浓度对降解作用有很大的影响,将采集的水样经富集培养后,分离、纯化、挑选出38个能在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平板上生长的菌落,经鉴定这些菌株多数为革兰氏阴性菌,从微生物细胞的表面结构及其与界面的作用分析海洋烃降解菌革兰氏阴性菌占优势的原因。  相似文献   
29.
采用真空熔炼、氩气保护的方法制备了AJ61-xNd镁合金,研究了稀土元素Nd对AJ61镁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采用静态失重法、极化曲线法研究了AJ61-xNd镁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随着Nd的加入,合金中出现Al2Nd、Al3Nd新相,合金晶粒得到细化,当Nd的质量分数为0.5%时合金晶粒最细.稀土元素Nd的加入显著降低了AJ61合金的腐蚀速度和腐蚀电流,提高了AJ61镁合金的平衡电位和腐蚀电位,显著改善了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在本实验范围内,当Nd质量分数为0.5%时,实验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30.
为了解决在干线协调控制中,采用绿灯延长、红灯早断等方法实施公交优先可能破坏干线协调的交通流问题,提出了干线公交信号优先的2层优化方法,上层为干线协调控制,下层为公交优先控制.在干线协调层面,以检测器检测到的社会车辆流量数据优化公共周期、绿信比和相位差;在公交优先层面,以协调相位绿波带上下限作为配时参数调整的约束条件,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