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0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218篇
系统科学   266篇
丛书文集   154篇
教育与普及   200篇
理论与方法论   71篇
现状及发展   20篇
综合类   517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315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5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10篇
  196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71.
考虑到人眼对颜色信息的敏感性,提出一种基于伪彩色的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图像显示方法,即通过映射函数将DICOM标准图像中的65 536个灰度级映射到红-绿-蓝(RGB)颜色空间,从而以伪彩色方式显示DICOM标准图像,同时可以转化为其他图像格式。实验结果表明,DICOM标准图像中不同的区域会以不同的颜色区分,人眼可以直接有效地观察到DICOM标准图像中的许多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172.
为了减少轨道交通站点运营不稳定现象的发生,优化轨道交通网络结构,提升网络运营效率,对大客流冲击下的轨道交通运行稳定性进行研究。以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为例,采用L空间法构建以轨道站点为节点、相邻站点线路为连边的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模型;仿真分析了节点度、平均路径长度、聚类系数、网络直径、网络效率等特征参数值和其分布规律。根据事件类型将站点分为功能减弱站点和功能中断站点,并分别采用客流传播模型和网络效率模型,仿真量化了不同事件类型发生背景下的网络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具有无标度网络的特征,网络可达性较好,聚类系数较小,网络连通性有待提高;当换乘站因超大客流出现而功能减弱时,若相邻站点数S≤7时,网络中拥挤站点拥挤状态可自行消退,且相邻站点数与拥挤消退所需时间呈负相关;当换乘站出现功能中断时,网络效率值会显著降低,破坏站点的重要度系数在(0.75,1]范围时对网络效率的影响最大,在(0,0.5]范围时对网络效率的影响最小。该研究结果为及时发现轨道网络关键点及其薄弱环节,保障超大客流背景下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安全运营提供依据,也为大客流冲击下的北京市轨道网络应急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3.
以永页2井页岩气地质条件分析为基础,结合其他钻井及前人成果,对比国内外页岩气田地质特征,系统研究四川盆地外复杂构造区湘西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特征及含气性,指出未来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湘西北五峰组—龙马溪组与四川盆地涪陵地区的页岩气聚集条件相近,具有4个显著特征:1)深水陆棚相发育富有机质页岩厚度超过20 m,富含有机质、硅质、黄铁矿以及笔石化石;2)有机质属于Ⅰ型干酪根,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普遍大于2.0%,自西向东逐渐减小,镜体反射率Ro主要在2.0%~3.0%之间,热演化达到过成熟阶段;3)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平均质量分数为47.9%,黏土矿物(主要是伊/蒙混层)次之,平均质量分数为26.9%,碳酸盐岩矿物质量分数低于10%,页岩普遍发育微孔隙(主要为有机质孔、晶间孔、溶蚀孔)和微裂缝,储层吸附能力强;4)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含气量为1.0~3.5 m3/t,以解吸气为主,甲烷体积分数超过90%。深水陆棚相发育丰富有机质,奠定了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聚集基础,但含气性受控于盖层、埋深及断裂等保存条件。未来勘探方向应集中于桑植—石门复向斜内龙山—永顺一带向斜核部。  相似文献   
174.
为了指导铀矿排风井周边地表环境的辐射防护设计,基于放射性气态流出物大气扩散的高斯烟羽模型,建立了铀矿排风井周边地表年均氡浓度以及公众个人年有效剂量的数学计算模型,研究了排风井气态流出物初始氡浓度、排风风量和源强对排风井周边地表1 km范围内年均氡浓度以及公众个人年有效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年均氡浓度和公众个人年有效剂量的最大值随气态流出物初始氡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排风风量的增加而减小;最大值离井口的距离和氡致辐射的影响范围随初始氡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排风风量的增加而减小;相同源强下,最大值随气态流出物的初始氡浓度增加而增大,随排风风量的增大而减小;最大值离井口的距离随排风风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后,根据所得结论提出铀矿排风井周边的辐射防护建议.  相似文献   
175.
从城市等级视角出发,运用2003—2015年福建省空间面板数据验证了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与制造业FDI的协同关系。研究发现: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FDI和制造业FDI之间确实存在显著协同定位,且主要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FDI的追逐;大型城市生产性服务业FDI和制造业FDI之间也存在协同定位,但主要表现为制造业FDI对生产性服务业FDI的追逐;而中小型城市生产性服务业FDI和制造业FDI还未形成协同关系。因此,大型城市应将引资重点逐步转向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而中小型城市仍应将引资重点放在基础制造业。  相似文献   
176.
活性炭在石化、电力、化工、临床医疗、环保等多个行业中广泛应用,其市场需求量也与日俱增.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方法,微波法制备的活性炭具有孔隙结构更发达,比表面积更大,孔隙结构分布更均匀等优势.然而,这些研究都局限于实验室层面,现有的微波加热装置普遍存在热点、热失控和加热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严重限制了微波能在活性炭工业制备中的大规模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国内大量存在的竹子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可用于活性炭制备的微波均匀加热装置设计方案.通过多物理场仿真计算,以原材料的受热均匀性及装置的能量馈入率为考核标准,采用参数扫描分析的方法对装置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了S11参数为-26.81dB,温度场的变异系数为0.2834的加热装置.此外,本文还结合参数扫描过程以及不同算法的运用,验证了该仿真计算的鲁棒性和准确性.该文章的工作对当前的活性炭工业制备装置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7.
珍稀物种的分布特征是物种濒危等级评定和保护策略制订的基础资料.本文利用MaxEnt模型对分布于凉山山系的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包括光叶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var.vilmoriniana)种群的生境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珙桐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2300m的中山地带;在水平方向上珙桐基本分布在凉山山系东坡的小凉山地区.珙桐总分布面积为1832.446km2,其中最适宜生境面积为958.448km2,次适宜生境面积为873.998km2.刀切法检验结果及限制因子分析表明影响珙桐分布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温度季节性变异系数、海拔、最冷月最低温、最冷季降水量、降水季节性变异系数、到居民点距离.本文建议应加强对凉山山系保护区外的大面积珙桐生境的保护及关键连接区域的恢复,以促进山系内珙桐资源的增长和生境的连接.  相似文献   
178.
本文以苏南地区常见的30种公路绿化树种为研究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不同光强梯度下光合作用的光响应特性及树木光合日变化,对30个树种的日净固碳量和光合生理拟合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香樟的固碳量最大((11.957±1.053)g·m-2·d-1),其次为碧桃、紫薇、无患子、杨树、竹子、广玉兰、朴树,固碳量最小的为紫叶李((3.888±0.204)g·m-2·d-1),香樟和紫叶李的日净固碳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无患子、洒金珊瑚、银杏在苏南地区生长适应性较好,其次为香樟、木槿、碧桃等;建议在苏南地区公路碳汇林建设中可以优先选用香樟、碧桃、紫薇、朴树、无患子、竹子、桂花、榆树、梅花、腊梅这10个树种.  相似文献   
179.
针对陕西省环境污染治理问题,采用基于网格的树形层次化排放清单编制方法,建立2015年陕西省与分城市VOCs人为源高分辨率排放清单,从而研究VOCs的排放分布特征.首先,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陕西省和分城市VOCs排放量;然后,比较选取合适权重因子分配VOCs月排放量,以研究时间分布特征;最后,根据所得数据绘制出1 km×1 km的空间网格分布,并得出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陕西省VOCs排放总量为92.91×10~4t,其中化石燃料燃烧、生物质燃烧、工艺过程源、溶剂使用量、移动源和储存与运输源的排放量分别为1.87×10~4,11.43×10~4,29.94×10~4,15.32×10~4,21.86×10~4,12.49×10~4t,工艺过程源为最大的排放源,占比为32.22%;分城市VOCs排放量对比分析,最大的为西安市,其次为咸阳市和榆林市;根据陕西省时空分布图分析,污染排放集中于关中地区,且6月份为全年VOCs排放量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180.
在研究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系统的运行原理,并分别对ORC系统的循环工质、性能影响参数、系统优化方式以及主要应用领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ORC系统作为一种热力发电系统,虽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分析上,要推广其应用,仍存在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