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1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31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20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1.
【目的】筛选行之有效的草履虫(Paramecium)单克隆培养方法。【方法】结合形态学与 SPSS统计学方法对7种单克隆培养方法下的草履虫种群增长趋势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采用稻草培养法、大米培养法、莴笋叶榨出汁培养法、熟鸡蛋黄培养法、马铃薯培养法、玉米培养法、酸奶培养法等不同草履虫单克隆培养法培养的草履虫在单克隆培养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时空量化关系及与之相关联的生殖方式。【结论】马铃薯培养法培养效果最差,而莴笋叶榨出汁培养法培养效果最好;生殖方式直接影响草履虫的种群增长趋势。草履虫的单克隆培养不仅应该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还应掌握虫体在培养过程中的时空量化关系,以保证对草履虫材料的足量需求。
  相似文献   
112.
113.
【目的】在改进动态惯性权重粒子群算法的基础上,结合 VNS 算法,进一步改善该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和全局寻优能力。【方法】以配送质押物的车辆运行总距离最小为目标,将它转化为带距离和容量约束的车辆路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针对粒子群算法的优缺点,设计用于求解该问题的混合变邻域搜索粒子群算法。【结果】利用该算法求解应用实例,与基本粒子群算法对比求解的算法收敛过程和所得配送路径方案。【结论】通过实例研究表明,所改进的算法能够快速跳出局部收敛,全局寻优能力得到改善,且收敛速度更快,能够较好地为质押物配送路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4.
【目的】将权互补问题引入到二阶锥上,研究二阶锥权互补问题。【方法】基于一个新的带参数的光滑函数,将二阶锥权互补问题转化为一组带参数的非线性方程组,并采用非单调非精确光滑牛顿法进行求解。【结果】在每次迭代中,该算法只需近似地求解一个非线性方程组且只需进行一次非单调线搜索。在适当假设下,证明该算法具有全局和局部二阶收敛性质。【结论】数值结果表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5.
【目的】计算重庆市2000和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研究2000—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情况,分析生态承载力变化原因,通过生态赤字/盈余分析重庆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方法】引入水资源账户和环境负荷并结合重庆市实际调整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改进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结果】2000—2010年除水资源用地、污染吸纳地和草地的生态足迹在降低,总生态足迹和其他生态足迹在升高;生态承载力方面除耕地降低外,总生态承载力和其他各类用地生态承载力在升高,原因是2000—2010年间耕地转为其他类型用地。【结论】林地、建设用地和水资源处于生态盈余状态,耕地、草地、水域处于生态超载状态,重庆市总体上处于生态超载状态。
  相似文献   
116.
【目的】完善重庆市缙云山维管植物物种多样性资料。【方法】采用常规植物调查方法,调查采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并于室内进行物种鉴定。【结果】根据野外植物活体植物和标本馆相关植物标本的比较形态研究,确定团叶鳞始蕨(Lindsaea orbiculata (Lam.)Mett.ex Kuhn)为重庆市1新纪录种。【结论】重庆市又增加1种维管植物,缙云山是团叶鳞始蕨已知分布区的北缘。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水库岸坡破坏机制是库岸地质减灾的重要科学问题。【方法】以三峡库区龚家方岸坡为例,采用现场勘查和模型实验方法,探讨类土质岸坡破坏机制问题。【结果】现场勘查结果表明,类土质岸坡破坏的地质基础包括两方面:一是岸坡由灰岩、泥灰岩、白云岩、页岩、片麻岩、板岩等并富含蒙脱石和伊利石亲水性矿物的碎裂岩体组成;二是岸坡卸荷作用强烈,卸荷结构面岩桥区段是岸坡破坏的关键环节。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类土体渗透性良好,水库蓄水初期库水进入岸坡后地下水在类土体空隙内产生明显的紊流作用,孔隙水压力波动特征明显。【结论】水库蓄水浸泡条件下岸坡卸荷结构面岩桥区段抗剪强度参数劣化作用和水库蓄水初期岸坡内孔隙水压力波动作用是类土质岸坡发生雪崩式破坏的物 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8.
【目的】考查营养水平对鱼类觅食和隐匿行为的影响。【方法】将 80 尾体质量为( 3.83±0.03 ) g 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幼鱼在( 25±1 ) ℃ 条件下驯化 14d 后分为不同营养水平的 4 组,即摄食后 2h 组(消化状态)、禁食2d 组(空腹状态)、 14d 短期饥饿组及 56d 长期饥饿组。随后记录分析各处理组实验鱼在觅食环境和隐蔽环境之间的选择行为。【结果】摄食后 2h 组的实验鱼的觅食潜伏期明显大于其他处理组,而 56d 长期饥饿组在隐蔽场所的停留时间有所缩短。不同处理组的实验鱼在选择区的游泳行为没有明显差异;56d 长期饥饿组在食物区的停留时间和移动距离均大于其他处理组,并在 p <0.05 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摄食后 2h 组、禁食 2d 组和 14d 短期饥饿组在选择区停留时间和移动距离均大于食物区,并在 p <0.05 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 56d 长期饥饿组在食物区停留时间较其他处理组更长且在p <0.05 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食物区与选择区的移动距离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长时间的饥饿会影响中华倒刺鲃在觅食行为和隐匿行为之间的权衡。
  相似文献   
119.
【目的】完善相对同调理论中对强泛G-投射模、强泛G-内射模和强泛G-平坦模的研究。【方法】利用同调方法讨论了许多相关性质,举例给出了一个模是强泛G-投射模但不是强G-投射模。【结果】给出了强泛G-投射模(或强泛G-平坦模)是强G-投射模(或强G-平坦模)的充分条件,利用强泛G-投射模、强泛G-内射模和强泛G-平坦模的概念,刻画了强G-半单环、强G-Von Neumann正则环和强G-遗传环。【结论】补充了已有文献关于强泛G-投射模、强泛G-内射模和强泛G-平坦模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