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自2008年起,全国开展"农超对接"的试点工作。辽宁省有些城市开展了"农超对接"项目,但是效果不理想,商家农户的合作意愿不高。"农超对接"本是商、农、消费者者三赢的好事,是市场发展的趋势,为何成为政府的一厢情愿?本文结合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的历史经验,从流通视角分析"农超对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相似文献   
72.
含N,O,S木犀草素席夫碱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木犀草素的生物活性和席夫碱的特有性质基础上,利用缩合反应,在无水乙醇中合成未见报道的黄酮类席夫碱(木犀草素缩苯胺、氨基硫脲).并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摩尔电导等手段对所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初步确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73.
干旱区生态水文过程研究若干问题评述   总被引:114,自引:0,他引:114  
赵文智  程国栋 《科学通报》2001,46(22):1851-1857
评述了干旱区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的若干进展,提出了临界生态需水量、最适生态需水量和饱和生态需水量的概念,探讨了相应的确定方法。强调了人工植被的建立应在加强对干旱区天然植被格局与生态水文效应、具有水力提升功能植物识别、植物吸收的水分来源、生态需水量及生态地下水水位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从恢复生态学和生态水文学的角度,确定干旱区适宜人工植被的种类组成和格局。  相似文献   
74.
不同路面和幅宽条件下冻土路基传热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多年冻土区高速和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发展,冻土路基稳定性成为工程建设的关键科学问题. 应用有限元计算分析发现,沥青路面下路堤底面的年均热流量为砂砾路面下的3倍;高等级公路在路面宽度较普通公路增加1倍的时候,底面年平均热流量增加60%,且增加的热流主要集中在路堤底面的中心部位,并产生“聚热效应”,导致多年冻土的退化进程加快0.6倍;这种关系不会因路堤高度增加而减弱. 因此,在多年冻土区修建高等级公路,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工程病害,在工程建设中必须充分重视,并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才能确保工程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75.
用冷却路基的原则修建青藏铁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青藏铁路将要穿越的多年冻土半数以上属高温冻土,有40%为高含冰量冻土。在全球转暖的情况下,青藏铁路的修建必须考虑50~100年的气候变化。最近的预测认为:至2050年青藏高原将升温2.2~2.6℃,因而,铁路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保护多年冻土使其不融化。世界上在冻土区筑路已有百处以上的历史,但报道的冻土区铁路的病害率平均在30%以上。根据国内外多年冻土区筑路的经验和教训提出,青藏铁路的设计应该改变单纯依靠增加热阻(增加路堤高度,使用保温材料)消极的保护冻土的思路,而应全面采用“冷却路基”积极的“降低地温”的原则,特别是在高温、高含冰量 地段必须如此,进一步提出了通过改变路堤的结构和材料来调控辐射,调控对流和调控传导,以达到“冷却路基”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6.
任意地形条件下太阳辐射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李新  程国栋  陈贤章  卢玲 《科学通报》1999,44(9):993-998
修正了日照时段计算公式;提出了2个太阳辐射计算的几何因子;环日可见因子和全天各向同性可见因子;同时利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光线追踪算法模拟地形对太阳辐射的遮蔽,利用形状因子计算周围地形对坡面的反射辐射。  相似文献   
77.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特征、变化及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藏高原是全球中纬度面积最大的多年冻土分布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对东亚季风乃至全球气候系统都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基本特征的现状,主要包括活动层厚度,多年冻土面积、温度和厚度的空间分布,以及多年冻土区地下冰和土壤碳储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补充最近监测资料,阐述了高原尺度活动层和多年冻土热状况的动态变化过程及趋势,并分析了这种变化的水文效应.随后,概述了多年冻土与生态系统、多年冻土与碳循环相互作用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在过去数十年来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对多年冻土区地表的水、土、气、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产生了显著影响,进而影响着区域水文、生态乃至全球气候系统.本研究可为冻土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关系的机理研究提供思路,为寒区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78.
青藏高原湿地CH4排放评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青藏高原高海拔淡水湿地分布面积约0.133*10^6km^2,具有显著的CH4排放量,1996年7-8月花石潮高寒草甸,泥岩地,杉叶 泽和次生沼泽平均CH4排放率分别为43.18,12.96,-0.28和45.90mg.m^-2.d^-1,其融化季节湿地面积加权平均值为5.68g.m^-2。  相似文献   
79.
我国是世界大豆主要消费国,近年来的年消费量超过7000万吨。但是,我国消费大豆约80%依赖于进口,造成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严重萎缩,危及我国食品安全及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的保持。所以,大豆是我国最需发展的作物,也是发展潜力极大的作物。发展大豆生产,品种是基础,而品种的培育则取决于种质资源的创新和育种技术的发展。因此,本项目开展大豆分子育种技术和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选育研究,把RNA干扰技术应用于大豆蛋白质改良,建立大豆品质快速改良的新途径;分离和克隆大豆品质、抗性相关功能基因,为大豆分子育种提供选择依据;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聚合高产、优质、抗病基因,创制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种质,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大豆新品种并示范推广。项目从2004年开始实施,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0.
CT检测技术在土样初始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短时压实法制成的两种粉质粘土试样进行CT扫描,获得了两种试样中土颗粒和水的标称质量吸收系数.通过CT扫描结果,对试样的初始损伤进行评价.整体来看,试样的CT数方差不大.密度分布比较均匀,比分层击实法制成的试样的均匀性好,且粘粒含量高,用短时击实法较容易获得初始损伤较小的试样.对密度分布进行具体分析发现:轴向看,试样两端密度大,中间密度小;径向看,周边密度大,中心密度小;径向的总体均匀性比轴向的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