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93篇
系统科学   6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5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由于腐蚀带来的严重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问题的日趋突出,腐蚀在线监测作为一种在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对设备的腐蚀速度和某些与腐蚀速度有关的参数进行连续测量的技术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国内石油化工企业中,该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研究了两种腐蚀在线监测系统的结构特点和流程,介绍了三种典型的系统可靠性模型:串联系统可靠性模型、并联系统可靠性模型和混合结构系统可靠性模型,并选用混合结构系统对两种腐蚀在线监测系统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腐蚀在线监测系统的可靠性模型,该模型既可用于预测系统备选监测设备的可靠性,也可以用于评估运行中的在线监测系统的可靠性。最后以一算例对部分腐蚀监测系统的可靠度、总失效率和平均寿命进行了计算,对生产实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2.
针对HQ1400型压裂泵在引进10余年后相继发生动力端非易损件损坏、失效等一系列问题,研究基于反求工程技术展开,在对HQ1400型压裂泵实物的深入推敲和对方案的反复论证基础上,通过反求分析、实物学习、CAD建模、材料分析、有限元分析和研究,最终确定了新设计的1400型压裂泵动力端的总体结构形式为五缸、单作用、往复式柱塞泵,基本的结构为曲柄滑块机构和蜗轮蜗杆传动。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和结构分析,设计出了一种满足同等工况要求的1400型压裂泵。该研究方法可为相关产品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3.
针对吐哈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基于数值模拟手段,运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注气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评价。研究表明,影响温五区块注气效果的因素显著性强弱依次为含水饱和度、注入气组成、压力保持、注入速度等。为温五区块注气动态监测及方案调整提供了依据,对制定注气提高采收率开发方案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4.
利用“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专用水合物测试装置,测定了不同二氧化碳含量的烃类气样在不同给定压力下生成水合物的温度,同时基于分子热力学理论建立了高含二氧化碳气体的水合物生成条件预测模型。将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对高含二氧化碳气体水合物预测结果较准确,最大相对误差仅为0.91%,能满足工程设计与计算的要求,为高含二氧化碳体系水合物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5.
针对凝析气田特有的泡排剂携液和持液两种情况,对比分析了泡排剂LH1和泡排剂UT11C的动态性能,从泡排剂的抗高温性能、抗高矿化度性能、抗高凝析油性能对比分析泡排剂LH1和国内常用的几种泡排剂的泡沫静态性能,提出了综合考虑泡沫的起泡性能、稳泡性能、携液量和持液率因素优选泡排剂LH1的方法。设计了泡排剂LH1的凝析气井的现场应用的施工方案并在凝析气井中进行现场施工。泡排剂LH1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6.
运用测井曲线伽玛值来研究罗家寨西南地区的沉积古地貌,通过上百口井测井曲线对比,发现飞仙关组底部的电性变化主要集中在50m范围内,以飞仙关组底界50m段的伽玛加权平均值来研究飞仙关早期沉积古地貌,指出20~30API的伽玛值区域可能是鲕粒最适宜生成的地区,且同时是后期鲕粒岩云化及鲕滩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域,依据处于有利相带、较高古地貌、邻近井的云化及储层发育较好的原则,提出QL25—PX1区块和DT7—DT5区块两个勘探有利区块。为该区勘探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7.
摘要: 四川盆地东北部罗家寨地区为高山、高陡复杂构造和含油气各向异性的地质体相对集中区,对其精细解剖迫在眉梢,二维勘探和窄方位角三维勘探已不适应。经过多年攻关研究,在深入分析大山区全三维勘探的特点和难点后,提出了采用中间激发8×5次覆盖、线距400m、最小炮检距为565.7m,最大炮检距为4216m的全三维观测系统;三维浮动基准面处理、层析静校正、偏移速度场的串级构建等全三维处理技术;波动方程正演、多井约束反演、地震属性叠后裂缝检测等全三维储层预测技术。形成了一套山地全三维采集、处理、解释和储层预测技术,已在川东北部罗家寨地区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8.
针对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有效的地层品质测量方法,设计了一套品质因子测量的仪器和流程,能模拟测量不同埋深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未成岩的粘土或沙的品质因子。通过对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多个沙样的测试,证实了仪器和测量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研究表明:沙漠地区表层沙纵波品质因子随埋深、纵波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当相对含水量小于某一值时,品质因子随含水量增加而减小,当相对含水量达到该值后,品质因子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大。对油气勘探领域地震波能量损耗机理研究及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9.
与砂泥岩地层相比,碳酸盐岩地层常以高电阻率、深浅双侧向大幅度差异为特征。而影响碳酸盐岩地层电阻率高低的因素众多,由此造成储层的划分和流体性质解释难度较大。结合实测资料和模型模拟结果,对影响双侧向测量值和差异的各种因素逐一进行了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包括井眼大小、裂缝、岩性、流体电阻率、侵入深度等。总结了各种因素对双侧向测量值的影响程度,较好地解释了碳酸盐岩地层电阻率巨大起伏的原因和储层电阻率复杂多变的特性。该分析结果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碳酸盐岩地层中双侧向的变化规律,对储层进行更为精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0.
依据磨鞋硬质合金堆焊层断裂、磨损及剥落的失效形式,自制4种堆焊焊条并对铸造碳化钨堆焊层进行淬火或淬火+深冷处理。试验证实自制焊条碳化钨和管皮重量比直接影响到抗冲击磨损性能及碳化钨的剥落。碳化钨和管皮重量比恰当,堆焊层硬质相的阴影效应和基体、粘结相对硬质相支撑效应的相互作用是提高抗冲击磨损的原因。淬火及淬火+深冷处理磨鞋堆焊层,其抗冲击磨损性能比铸造碳化钨堆焊层分别提高17.4%和43.0%。组织分析表明深冷处理对堆焊层硬质相影响不大。其粘结相成分、形态、分布的变化是深冷处理提高抗冲击磨损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