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2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22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30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204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目的】评估多种诱食剂对不同食性鱼类的诱食效果,并筛选效果较好的诱食剂。【方法】选取食性分别为草食性、杂食性和肉食性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鲫(Carassius auratus)和乌鳢(Channa argus)共3种鱼类,采用迷宫法,将植物性诱食剂陈皮、香草、大蒜素、丁香和甘草,动物性诱食剂蚯蚓粉、鱼溶浆和乌贼粉,以及化学性诱食剂二甲基-β-丙酸噻亭(DMPT)、核苷酸和氨基酸单独或复合地置于迷宫中,记录实验鱼在30 min内进入实验区和对照区的次数,评估各种诱食剂的诱食效果。【结果】1)对草鱼的诱食效果最好的诱食剂是核苷酸-甘草,之后依次为丁香-大蒜素-甘草、核苷酸、核苷酸-蚯蚓粉、乌贼粉、蚯蚓粉、氨基酸和DMPT。2)对鲫的诱食效果最好的诱食剂是香草,之后依次为香草-陈皮-大蒜素、氨基酸-核苷酸-DMPT、香草-氨基酸-蚯蚓粉、氨基酸、香草-氨基酸和香草-蚯蚓粉。3)对乌鳢的诱食效果最好的诱食剂是蚯蚓粉-鱼溶浆-乌贼粉,之后依次为鱼溶浆-蚯蚓粉、蚯蚓粉、鱼溶浆、鱼溶浆-DMPT、DMPT、乌贼粉和大蒜素-DMPT-鱼溶浆。【结论】对草鱼、鲫和乌鳢而言,诱食效果最好的单一诱食剂分别是核苷酸、香草和鱼溶浆而复合诱食剂分别是核苷酸-甘草、香草-陈皮-大蒜素和蚯蚓粉-鱼溶浆-乌贼粉。
  相似文献   
122.
基于人口迁移和非线性传染率的传染病模型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考虑一类传染病的非线性传染率和人口迁移的斑块效应,建立一个基于两个斑块间具有对称迁移和非线性传染率为βSI/ (1+S+I)的SIS传染病模型。然后利用基本再生数R0和线性化系统的特征值分析方法,获得具有斑块效应的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的稳定性阈值条件,即在R0<1时,无病平衡点是局部渐近稳定的;当R0>1时,地方病平衡点是局部渐近稳定的。最后,给出例子及其数值仿真说明所得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3.
对于离散时间一般状态空间马氏链,Meyn和Tweedie 证明了返回时的矩与漂移条件等价,并用于研究马氏链的正则性和遍历性。本文对马氏过程返回时的矩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返回时矩的递推关系,利用最小非负解方法,得到了马氏过程返回时的矩是相应方程的最小非负解,以及马氏过程的漂移条件等价于矩条件。
  相似文献   
124.
针对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中很少考虑时间因素的问题,提出将配送时间与需求量共同来决定权值的选址模型,使用免疫算法求解带权值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并说明了所提出算法具有全局渐近收敛性。通过实例仿真,与不考虑配送时间因素相比,用所提出的模型得到的结果具有更少的最短距离之和(约少了12.68%)以及更少的运行时间,最佳迭代次数约为不考虑配送时间因素下的1/4,从而论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5.
主要解决了传统的人工标签检测中存在的成本高、速度慢以及检测率低的问题。与传统算法相比,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分类的快速标签检测算法。文章首先设计了自适应特征选择方法,能够在大规模的特征中自动选择鉴别力最高的特征,较好地区分前景和背景。在此引入了基于金字塔随机撒块的随机森林分类器,能够快速有效地完成多种标签的检测。实验结果验证了本算法的高速、高精度特性,适用于高速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标签检测。
  相似文献   
126.
滇西北地区是马先蒿属植物的重要分布中心,但有关该类群在此区域分布格局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利用大尺度的马先蒿属植物物种分布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滇西北地区马先蒿属植物的物种组成、分布宽度及其多样性的地理格局。结果表明:滇西北地区共拥有马先蒿属植物174种,分属于 13 个群、61 个系。比较重要的群主要包括根叶群 Grex Rhizophyllum、短叶群Grex Brachyphyllum、马先蒿群 Grex Pedicularis 和无枝群 Grex Apocladus 等; 比较重要的系主要包括长花系Ser. Longiflorae、轮叶系 Ser. Verticillatae、琴盔系 Ser. Lyratae 和肉质系 Ser. Carnosae。在种的水平上,45.4%的物种 (包括大部分特有种) 分布生境狭窄,仅在 1-2 个县域有分布。这可能意味着因其狭窄的生境,部分马先蒿属植物存在着较高的濒危风险; 在群、系和种的水平上,马先蒿属植物多样性随着纬度的升高均有增加趋势,这可能与马先蒿属植物的起源及地壳的差异性抬升所致的区系分化强度的纬度分异有关。同样在群、系和种的水平上,随着海拔高差的增加,马先蒿属植物多样性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同时,研究单元内,马先蒿属植物的总体海拔分布宽度与海拔高差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R2= 0.56 ,P< 0.01 )。这可能意味着,由海拔高差所表征的生境异质性也可能是影响滇西北地区马先蒿属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因素之一。总体上,马先蒿属植物的多样性分布格局可能与其区系起源、地壳的差异性抬升和生境异质性格局有关。
  相似文献   
127.
粘弹性方程utt-Δut-Δu=φ(x,t)能描述震动在粘弹性介质中的传播。首先对一类含Caputo型的时间分数阶粘弹性方程给出一种有限差分格式,讨论它的差分解的存在唯一性;然后利用能量范数证明了该差分格式的稳定性和收敛性;最后通过数值实验1 说明在不同空间及时间步长取值下,数值解越接近精确解,也即该格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8.
采用棚栽对照试验,对一种转基因玉米(36Ba3C42-1-3)及其受体在大喇叭口期进行了耐旱性鉴定。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受试植株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以及胁迫结束后花粉活力降低,细胞膜损伤程度增大;MDA积累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升高;在上述指标中,除叶绿素含量变化表现出无显著性差异外,转基因植株均比受体植株表现出更好的耐受性。研究结果提示该转基因植株比受体植株具有更好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129.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是仅次于化石能源消耗的第二大碳排放源。1979年以来,中国旅游业保持高速增长,旅游发展所需的交通、住宿、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导致显著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为测算旅游业发展驱动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对旅游景区植被碳库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多次田野调查重建了景区尺度的土地利用格局,利用土地转移矩阵明确了景区土地利用动态演变路径,结合研究区植被碳密度计算了2004-2010年景区植被碳库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业的发展导致景区土地利用格局显著变化。在研究期内草地是景区主要植被,但随着旅游的发展,草地与灌丛、林地等用地之间不断相互转换。尽管有约 52ha土地用于旅游住宿、基础设施及休闲活动设施,但景区内植被碳库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442.4Mg,这主要是因为景区为提高旅游环境质量而进行的植被保护措施。这表明旅游业可以通过良好的景观营造等土地管理措施,增加景区碳汇,用以“中和”旅游业能源消耗引起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130.
以中国知网主要引文数据库为基础,结合百分比法、普奈斯定律法和限定被引频次法确定了《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后简称《学报》)2007—2012年间高被引论文的被引次数标准为被引次数不低于7次,以此选出了在此期间刊出的动物科学栏目高被引论文共 20 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2009—2010 年间是动物科学栏目高被引论文篇数最高时期;动物科学栏目高被引论文主要研究领域为鱼类生理生态学、昆虫发育生物学和水生动物寄生虫学;高被引论文发表篇数、被引次数和篇均被引次数均排前 3 位的作者是高被引论文的核心作者;核心作者的高被引论文学术影响力较大,对提升动物科学栏目整体的影响力有较大贡献;与《学报》同期刊登的其他生命科学论文高被引论文相比,动物科学栏目高被引论文对《学报》生命科学领域论文的传播效果的贡献较前者更大。建议进一步促进动物科学栏目其他刊登领域的发展,继续加强与核心作者的合作,在该栏目现有作者群中进一步培养潜在的核心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