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9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1.
22.
喻林  陈思 《科技信息》2012,(18):219-219
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师资队伍建设等相关问题出发,详细阐述以市场需求定位培养目标,依据中职生认知特点开展教学改革,提升师资水平改进教学质量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23.
针对金属丝网减振器的滞迟特性和非线性关系,利用金属丝网减振器的静态特性试验得到载荷-位移曲线,并由此建立了金属丝网减振器的滞迟恢复力模型,将恢复力gn分解为无记忆部分g0和记忆部分z(t),并分别用间接Fourier展开法和直接Chebyshev展开法对减振器双折线本构关系进行级数展开和参数辨识,通过参数识别数值模拟得出Chebyshev级数展开识别法的精度略胜一筹,为建立金属丝网减振器非线性泛函本构关系与动力学模型提供了坚实的实验基础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4.
 中国科协第378次青年科学家论坛--光电材料的合成方法与功能于2019年9月7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此次论坛由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承办。本刊摘录部分学者的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5.
利用化学提取方法测定分析辽河吉林省段干支流沉积物中氮和磷的质量比及形态,并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研究沉积物中氨氮和可溶性磷酸盐的释放过程.结果表明:除杨木水库与支流条子河的沉积物中总磷和总氮质量比较高(1.09~3.00g/kg)外,其他干支流沉积物中的总磷和总氮质量比均较低(0.25~0.70g/kg);氨氮的质量比在杨木水库中下游的沉积物中相对较高(0.044~0.052g/kg);钙结合态磷、有机磷和残渣磷是总磷的主要存在形态,可交换态磷、铝结合态磷和铁结合态磷的质量比较低;酸性条件可促进沉积物释放氨氮和磷酸盐,碱性条件有利于沉积物释放氨氮;释放过程受微生物活动、pH值和溶解氧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虫虫之家     
正我有一个温暖的"虫虫之家"。爸爸,是一个特别能睡的"懒虫"。他有一张长着许多胡子的脸,一高兴他就用那长胡子来扎我,吓得我总是跑到妈妈的背后"避难"。星期天,他是"雷打不动",非逼我使出我的"必杀技"——"狮吼功",他才会慢吞吞地起床。妈妈,是一个"网虫"。她长着水灵灵的大眼睛,苗条的身材,戴着一副眼镜。有一次,我让妈妈帮我检查作业,可她却想玩手  相似文献   
27.
对某钒冶炼厂周边土壤和植被进行现场采样,共采集到高等植物20科29种,土壤样品7个,采用ICP- MS和ICP-OES分析本土植物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冶炼厂周边土壤普遍存在V、Cr和Cd污染现象,重金属V和Cr的污染问题突出.29种植物体内均检测到V、Cr、Cd和Pb,其中V含量相对较高.本土植物蜈蚣草体内重金属V含量最高,其地上部分V积累量为86.51 mg·kg-1,地下部分为814.25 mg·kg-1;野胡萝卜对Cd的富集和转运能力显著高于其他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Cd含量分别为18.56 mg·kg-1和5.66 mg·kg-1.两种植物表现出对钒冶炼导致周边复合重金属污染极高的耐性,可作为钒冶炼厂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先锋物种.  相似文献   
28.
智能变电站中,二次设备的软硬压板投退顺序,保护装置、合并单元及智能终端间的检修机制,直接影响二次操作安全性。针对当前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操作安全性存在的两大问题,提出了一种实用性较强的软压板编号规则和压板操作安全技术措施,提升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操作安全性。  相似文献   
29.
矩形基础地基破坏机理细观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自行研制的土体数字化变形测量装置,对承受中心荷载的矩形基础进行了室内细观模型试验,重点研究矩形基础沿着长边和短边剖面上土体位移发展直至破坏的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矩形基础下地基土位移的影响范围随着荷载增加而不断向竖向及水平方向扩展,沿着矩形基础长度和宽度方向竖向位移的影响深度在破坏时趋于一致,而基础宽度方向的水平位移影响范围约为长度方向的1.5倍,且沿着基础宽度方向地表隆起变形比长度方向大,沿着长度方向滑动面主要由基础两边的剪切滑动区及基础正下方的倒梯形弹性平衡区构成,沿着宽度方向弹性平衡区为三角形,矩形基础下弹性核的形状为横置的三棱台。研究结果为矩形基础地基破坏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对民航市场产生冲击。本文利用时间价值的相关理论模型对高铁与民航的竞争空间距离进行分析。通过建立旅客出行时间价值与民航相对于高铁的边际时间节省成本之间存在的关系来探究民航与高铁的竞争性问题,并建立了边际时间节省成本的计算模型,通过模拟的方式,观察了在不同的假设条件下,民航与高铁在不同的出行距离下所对应的消费者群体。总体上,随着旅客时间价值的变化,高铁民航的有效竞争空间距离以800km为界,且随时枢纽衔接时间、运行速度等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