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针对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Ng23 层油、水的性质及油层温度等条件 ,采用绘制界面张力等值图的方法对两种国产石油磺酸盐KPS和APS的复配结果进行了优化 ,筛选出可与该区块原油产生最低平衡油水界面张力的驱油剂配方 (0 .2 0 %KPS +0 .0 7%APS) ,并通过室内驱油试验验证了该配方的洗油能力。在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Ng23 层的调驱试验中 ,为对抗石油磺酸盐在地层的吸附损耗以及地层水的稀释作用 ,按比例增大了驱油剂配方中各种物质的浓度 ,矿场试验取得了成功。试验结果表明 ,将性质和结构互补的两种不同来源的石油磺酸盐进行复配 ,可与原油产生超低界面张力 (4.7× 10 -5mN/m)。界面张力等值图法是筛选驱油剂配方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2.
孤岛油田聚合物驱后恢复水驱,含水率迅速上升,油井很快水淹.针对孤岛油田地层温度70℃,地层水矿化度5 004 mg/L的条件,为其研究了聚合物驱后深部调剖剂,并对其配方、性能、组合优化、用量优化和注入方式和时机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调剖剂的交联时间可以控制,冻胶体系成冻时间从1~20 d可调,成冻后强度高.聚合物驱后,为使组合调剖剂能进入深部高渗透层,必须按照先弱后强的顺序注入组合调剖剂.深部调剖剂的用量存在最优值,驱替实验中,用量为0.1Vp时,采收率增幅最大,产出投入比最大.注入相同量深部调剖剂,越早注入,所得的最终采收率会越高.  相似文献   
23.
海上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控水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海上油田采油特点,分析了海上油田控水的迫切性。海上油田产出水主要来源于注入水、边水和底水。为了提高采收率,任何形式的产出水都要控制。海上油田控水技术由注水井调剖技术和油井堵水技术组成,这两项技术都由措施必要性:划断、堵剂选择、堵剂用量计算和堵剂放置工艺等技术组成。海上油田调剖堵水成功的矿场试验说明,海上油田控水技术具有可行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在模拟高温高盐油藏(矿化度20 000 mg/L,钙镁离子总浓度500 mg/L,油藏温度85℃)条件下,利用新合成的2种不同链长(链长分别为22和16)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CTBB与DDBB复配制得新型黏弹性体系,研究了盐度和老化时间对体系黏度和界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体系C5D1(CTBB与DDBB质量比为5∶1)在较低浓度(质量分数0.3%)条件下的表观黏度可以达到110.8 mPa·s,油水界面张力可以低至4.53×10~(-3) mN/m;在进一步提高盐度(矿化度50 000 mg/L,钙镁离子总浓度1 250 mg/L,油藏温度85℃)及老化90 d后,体系黏度和界面活性基本不变。在油砂吸附实验中,发现C5D1体系在模拟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的油砂吸附量仅为1.39 mg/g。室内模拟驱油实验进一步证实了C5D1体系具有良好的驱油性能,即使在老化90 d后体系仍能保持较高的驱油性能。  相似文献   
25.
提出了一项将化学剂吞吐与油井堵水相结合的新技术。该结合技术由吞吐剂技术、油井堵剂技术和工作液注入技术组成。其核心是先后向地层注入吞吐剂和油井堵水剂 ,使后者将前者封存在高渗透层中 ,随后前者被沿高渗透层迫近油井的水 (注入水、边水等 )带至含油饱和度较高的中、低渗透层将油驱出 ,从而达到提高油井产量并降低产液中含水率的目的。介绍了工作液配方的确定、用量计算、注入顺序和将工作液过顶替入地层等技术步骤。该项技术已在濮城油田S下1油藏的油井成功地进行了试验 ,证实了该结合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6.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考察2-羟基-3,5-烷基苯磺酸钠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气界面形成单层膜的过程,通过体系各组分的密度分布分析单层膜的形态,采用径向分布函数和氢键分布考察含有羟基的极性基在界面处的吸附构型,并根据转动时间相关函数对双疏水链的吸附构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羟基的存在减弱了极性基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增加了分子的饱和吸附量;两条烷烃链具有不同的界面吸附构型,烷烃链间的叠加缠绕增强了溶剂对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力作用。  相似文献   
27.
非离子-阴离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防垢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羧酸盐型、磺酸盐型、磷酸酯盐型和硫酸酯盐型四种非离子_阴离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防垢性能进行了评价.试验表明,羧酸盐型、磺酸盐型和磷酸酯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能有效地抑制CaSO4垢的形成.在质量浓度为10~40mg/L时,其防垢效率可达90%以上.防垢效果与分子结构中的EO数有关.而硫酸酯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防垢性能呈现明显的溶限效应,且有最佳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28.
29.
原油组分对石英表面润湿性的影响与表征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石油酸、沥青质和原油对石英片表面进行处理,用动态板法和悬滴法分别评价处理前后石英表面的润湿性,获得水湿、中性润湿和油湿3种不同润湿性的石英表面,分析石英表面润湿性改变机制。结果表明:经过铬酸洗液处理后,石英表面亲水性增强;用石油酸甲苯溶液处理后,石英表面变为弱水湿状态;沥青质甲苯溶液使石英表面变为中性润湿性;用20%正庚烷原油混合体系处理得到油湿性的表面,沥青质的吸附和沉积是导致石英表面润湿性反转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0.
采用美国Mllipore切向流超滤系统,在消除了油井产出液中盐等杂质影响的前提下,准确测定了产出液中聚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水解度,并与注入聚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水解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油井采出的聚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幅度降低,而水解度明显提高;传统方法所测的油井采出液中的聚丙烯酰胺的质量浓度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