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8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06篇
系统科学   67篇
丛书文集   127篇
教育与普及   9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226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对观测滞后和带未知互协方差的两传感器线性离散定常随机系统,提出了一种协方差交叉(CI)融合稳态Kalman滤波器。它给出了不依赖于未知互协方差的实际融合误差方差阵的一个公共的上界,因而具有一致性和鲁棒性。证明了其精度高于每个局部Kalman滤波器的精度,且低于当互协方差已知时的最优矩阵加权融合Kalman滤波器的精度。一个跟踪系统的Monte Carlo仿真例子说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2.
新疆油田J230区块石炭系油藏储层中部深度620 m,地层压力8.6 MPa,平均孔隙度7.26 %,渗透率分布在0.01~96.1 mD之间,平均渗透率1.14 mD,属典型浅层低压砂岩储层。近几年,该区先后进行了水平井多段压裂和体积压裂衰竭式开发试验,提高了油井初期产量,迫切需要对不同压裂方式的长期生产进行预测和评价。论文选取一个典型的裂缝单元,运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相同支撑剂用量下常规多段压裂与体积压裂模式的油井生产规律,预测20年油井累计产量与采出程度。研究表明:一定支撑剂用量下,不同渗透率储层对应最优压裂方式,渗透率低于1 mD时体积压裂效果好,渗透率高于1 mD时普通多段压裂效果好;在相同的支撑剂用量下,体积压裂相对于普通多段压裂具有更高的初产优势,但随生产进行,体积压裂的优势逐渐减弱;对于体积压裂,缝网对储层的改造程度和改造面积是决定油井长期生产的主控因素,不同渗透率储层存在最优的裂缝簇数。新疆油田J230区块石炭系油藏建议以常规多段压裂为主,在极低渗透率区局部辅以体积压裂。论文对于西部石炭系浅层低压油藏压裂方式优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我国大庆、大港、辽河、胜利、吉林等油田部分老油区井网密度已达到密井网级别,这些位于东部裂谷带拉张型盆地的油气田具有油层多、断层多、断块小的特点,建立精细地质模型难度较大。针对这类油气田,以扶余油田中区泉四段储集层为例,提出了一套地质建模方法:1以密井网资料为基础,在三维地震解释数据约束下,进行小层划分与对比、低级序断层识别及微构造研究;2分级次建立断层模型,采用"骨架网格+关键层面+小层层面"三步建立层面模型,该构造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复杂断块内部地层与断层的配置关系;3采用相控下的多次迭代随机模拟方法提高砂体模型精度,采取了"砂控+相控"随机模拟建模方法建立储层参数模型,运用砂模型体控制物性边界,分不同微相进行变差函数分析;4最后,通过概率分布一致性检验及交叉验证证明该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94.
针对无序分拣场景中物体相互堆叠遮挡导致的位姿估计误差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点对特征(point pair feature, PPF)的杂乱堆叠工件位姿估计算法。离线训练阶段,使用更优的点云降采样方案和更为细致的点云法线计算方式,以保留更多具有区分性的点对,实现模型更为精确的全局描述;在线匹配阶段,通过快速投票方案获得杂乱堆叠场景中目标的候选位姿,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体素索引和位姿交并比的聚类策略完成位姿聚类和误匹配位姿的剔除,实现目标位姿的粗估计,最后采用ICP (iterative closest points)算法完成目标位姿的优化,获得目标的精确的6D位姿。分别进行了仿真场景实验和机械臂分拣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在杂乱场景中对3种类型工件的平均识别率为98.4%,单个工件识别时间均小于0.86s,且位姿估计精度较原始PPF算法有明显提升;在实际分拣实验中识别成功率达96.7%,分拣成功率达95.3%,验证了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噪声和杂乱遮挡的鲁棒性较强。  相似文献   
995.
井壁的稳定性问题是一项急需解决的世界级难题,井壁失稳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油田中普遍存在。A-1井是一口位于东海某区块的直井,根据相邻已钻井复杂情况统计可知,该区块遇阻、掉块、卡钻等问题频发。将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通过收集大量的地质、地震、钻井和测井资料,选择合适的理论模型,预测计算了A-1井的地应力、孔隙压力、破裂压力、坍塌压力等,绘制出了地层七压力剖面图,进而得到该井的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经与实测点比对,孔隙压力和破裂压力的预测误差均小于5%。本文基于弹塑性力学理论,分析了井壁围岩的应力状态,并利用ABAQUS软件对井壁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钻井液密度对井筒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在低钻井液密度条件下,井周应变不均匀性明显,最小主应力方向上的井周应变远大于最大主应力方向上的井周应变;而在高钻井液密度下,井周应变较为均匀,没有明显的差异性。研究成果为了解目标区块井壁稳定机理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996.
设计了一种基于时延、时延抖动和包丢失率3个QoS约束下的最大可用带宽多播树求解模型,将可用带宽作为主度量参数来构建多播树.能够针对特定的服务需求对各个QoS度量的重要性进行灵活调整,其算法具有多项式复杂度,并通过仿真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7.
为了研究多孔材料对酶固定化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以地质聚合物管状无机膜为载体的新型酶固定化策略。利用该膜材料介孔中存在的大量硅羟基和铝羟基结构,采用戊二醛交联法成功地将碳酸酐酶负载到该无机介孔膜中。固定化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酶复合膜的酶活性回收率可达63.7%。在稳定性测试中,该膜在连续使用30次后保持了67.8%的相对活性,在4℃下保存60 d后保持了52.0%的相对活性。在CO2捕集试验中,CO2捕集效率在固定化酶复合膜催化下提高了5.6倍。  相似文献   
998.
利用现代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基于ARMA新息模型,提出了多传感器加权观测融合Wiener信号滤波器.可统一处理信号融合预报、滤波和平滑问题.同集中式观测融合方法和分布式状态融合方法相比,不仅可得到全局最优Wiener信号滤波器,而且可显著地减小计算负担,便于实时应用.一个两传感器位置跟踪系统的仿真例子说明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9.
高压静电场对蟆叶秋海棠愈伤组织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 1.0 kV/cm 场强高压静电处理蟆叶秋海棠愈伤组织30 m in, 处理组愈伤组织生长速率达90.7m g/d,比对照组高23% ,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179.0 u/g·FW、14.4 m g/g·FW、49.0 m g/g·DW, 分别比对照增加10.6% 、10.8% 、7.7% 。过氧化物酶 (POD) 和吲哚乙酸(IAA) 氧化酶活性分别为58.0 O.D470/m in·g FW, 163.8 μg/g·h FW, 分别比对照下降12.7% 和23.3% 。  相似文献   
1000.
简要介绍了热轧非织造布工艺流程和卫生用热轧非织造布原料的特点与选择 .通过对 3个试验的描述和对试验结果的分析 ,详细地论证了温度、压力和速度对热轧非织造布性能的影响 .根据市场的现状 ,发表了对卫生用薄型非织造布生产技术发展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