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3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论述了神经网络技术的原理、模型及其算法 ,并进一步指出了应用神经网络技术中的局限性和其相应的解决途径 .其中包括有数据的准备、模式的扩展、隐层数目的选择和计算过程中涉及的权值、步长、动量因子、压缩因子的处理 .最后以神经网络在测井岩性识别中的应用为例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22.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第三系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认清柴北缘第三系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在岩心观察、微观照片及分析化验的基础上,认为本区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有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及溶解作用,其中早期及中期的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解作用对本区第三系储层形成次生孔隙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碳酸盐质量分数小于20%的情况下,易产生有利的次生孔隙。成岩作用的发育造成北缘地区第三系储层以剩余粒间孔-粒间溶孔-粒间溶蚀缝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23.
火山岩是一种不多见的储集岩类型。本文根据岩心和薄片分析讨论了流状熔岩(即熔岩流)的岩相特征。并且指出在一典型的流状熔岩层中,顶部岩流自碎角砾状熔岩、上部和下部气孔状、杏仁状熔岩三个微相是有利储集层,而致密块状熔岩微相不能作为储层。  相似文献   
24.
对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化学反应提供的酸性水介质环境和异常压力带流体的循环热对流是影响和控制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的重要因素。有机质热演化、粘土矿物转化、硫酸盐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油田水化学性质和烃类物质进入储层等因素引起地层水介质化学性质的变化,这严重影响了深部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循环热对流是深部储层注体的主要流动方法,它控制着自生矿物  相似文献   
25.
对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有机无机化学反应提供的酸性水介质环境和异常压力带流体的循环热对流是影响和控制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的重要因素。有机质热演化、粘土矿物转化、硫酸盐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油田水化学性质和烃类物质进入储层等因素引起地层水介质化学性质的变化 ,这严重影响了深部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循环热对流是深部储层流体的主要流动方式 ,它控制着自生矿物在砂层中的析出位置和次生孔隙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6.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南区的火山岩主要分布于中生界和下第三系,岩石类型多种多样。在岩石取心和岩石薄片不多的情况下,为了对本区火山岩准确定名,了解本区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岩浆的结晶分异等岩浆作用的形成和演化,对本区12块火山岩的主元素分布(包括铬、钴、镍等微量元素分析)和7块火山岩的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本区中生界岩石类型主要为安山岩和碱流岩,而房身泡组主要是碱性玄武岩和玄武岩类,这表明在岩浆的演化过程中曾发生过橄榄石和辉石的结晶分异作用。本区火山岩应主要来自上地幔,而房身泡组源区相对较浅,可能有下地壳物质混人。  相似文献   
27.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南区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南区的火山岩主要分布于中生界和下第三系岩石类型多种多样。在岩石取心和岩石薄片不多的情况下,为了对本区火山岩准确定名,了解本区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岩浆的结晶分异等岩浆作用的形成和演化,对本区12块火山岩的主元素分布(包括铬、钴、镍等微量元素分析)和块6块火山岩的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本区中生界岩石类型主要为安山岩和碱流岩,而房身泡组主要是碱性玄武岩和玄武岩类,这表明在岩浆的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28.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古生界优质碎屑岩储层形成机理及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孔隙铸体和阴极发光薄片的仔细观察, 结合成岩演化史、烃源岩成熟史、古构造演化史以及物性分布特征研究, 提出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古生界优质碎屑岩储层的孔隙主要为次生成因, 并阐述了次生孔隙的多种识别标志、发育程度和分类, 认为溶蚀作用对优质储层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提出了形成次生孔隙的铝硅酸盐、二氧化硅和碳酸盐3种溶蚀机制. 明确指出优质储层的形成、分布、保存和破坏受古构造格局及其演化、烃类注入与散失等多重因素控制. 古构造格局控制了酸性水运移的路径和方向, 从而控制了溶蚀发育的部位和范围, 古构造高部位和长期继承性的古隆起区次生孔隙发育. 烃类注入使溶蚀孔隙得到了保存, 烃类的散失使早期形成的溶蚀孔隙被后来的碳酸盐或石英次生加大胶结而破坏. 在寒武系、奥陶系和石炭系烃源岩成熟期(地质时代分别为S, P, K)的构造高部位、或长期继承性的隆起区是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29.
30.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第三系碎屑岩储层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是青海油田三大产油气区之一。该区第三系碎屑岩储层主要分布于下干柴沟组(E3)到下油砂山组(N2^1)地层中,前人认为此地层主要以河流相和泛滥平原相为主。对该地区的地面、井下岩性和岩相进一步研究表明,自下干柴沟组至下油砂山组的储集砂体主要为滨-浅湖滩坝亚相和湖泊三角洲相。这一结论对正确估算柴北缘地区的第三系油气储量及促进青海油田的增储上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