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78篇
系统科学   6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50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研究了一种实用的开环载波相位估计算法。首先,应用QLBAR算法对QPSK信号进行相位估计,然后采用双ROM算法消除相位模糊抖动,经过算法改进后,系统的误比特率性能得到提高,并大大降低了运算复杂度,从而得到一种实用的开环载波相位估计算法。对改进前后的算法进行了性能仿真,在误码率为5×10-2时,信噪比比改进前降低了约1.5 dB。对于具有低复杂度和开环结构要求的星上解调来说,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2.
基于移动设备的Mobile SVG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obile SVG是由W3C组织的SVG工作组专门针对PDA,SmartPhone这类移动设备基于 XML技术规范所开发的一种开放标准的移动矢量图形技术规范。典型移动设备的计算能力和内存容量是有限的,创建了Mobile SVG文档时最小化绘制时间所采用的方法,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模块化和有一定移植性的Mobile SVG浏览器。  相似文献   
113.
分析了传统的安全审计分析方法,发现传统方法没有利用主机日志和网络数据特征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主机日志得到可疑安全事件,再进一步融合主机日志和网络数据的有关特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比较当前安全事件与正常历史事件、异常历史事件的相似度,审计出异常可疑事件。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4.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森林资源、教学科研价值、环保和旅游功能作了全面介绍,对存在的问题也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5.
为了抑制多径衰落造成的符号间干扰,提高TDSCDMA系统的吞吐量。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多用户检测算法—多径干扰消除算法(MPIC),比较了该算法与线性多用户检测算法(联合检测)的基本原理,对这2种算法的性能进行了仿真,进行了复杂度的比较,得出了多径干扰消除算法优于联合检测算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6.
Fe3F4是一种高自旋极化材料,在自旋电子器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第一性原理赝势法计算了3种Fe空位缺陷对Fe3F4磁电性能(能态密度、电荷分布、分子磁矩等)的影响,并利用配位场理论分析了3种空位缺陷影响Fe3F4磁电性能的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117.
考虑二阶微分方程f ″+[exp(P1)+exp(P 2)+Q(z)]f=0,这里P1=p1zn+…,P2=p2zn+…是非常数多项式,Q(z)是阶小于 n的整函数, 该文研究当-1<p2/p1<0时,方程解的振荡结果.  相似文献   
118.
FeedbackMechanisminDecisionSupportSytemsTXFedbackMechanisminDecisionSupportSystemsSunZhanshanInstituteofSE.DalianMaritimeUnive...  相似文献   
119.
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沥青质沉积资料的基础上,对沥青质的物理化学沉积机理、沥青质堵塞储层孔喉的机理进行了总结。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将沥青沉积模型划分为基于相劈分的沥青质沉积模型及基于胶体不稳定性的沥青质沉积理论模型,指出了各模型的局限性及其存在根源。通过分析原油中沥青质发生絮凝的温度、压力、组分,可以找出发生沥青质沉积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搞清沥青质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为油藏注气开发方案设计提供依据,对防止储层损害,确保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0.
通过分析对比目前生产实践中所使用的几种常见的窄方位与宽方位观测系统、多接收线与重复炮点的宽方位观测系统、陆上水网地区与滩浅海过渡带的宽方位观测系统的参数与属性,说明了三维地震采集宽方位观测系统是现在乃至今后一定时期内应该大力推行的技术。提出了对于道距、线距和炮点距完全规则相等的全方位三维采集观测系统的理想目标,认为海底电缆(OBC)技术、陆上万道采集系统、微机集群技术的推广使全方位、高密度及高覆盖观测系统的三维地震数据采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