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提出并建立了一种用“光子”作试剂代替各种氧化剂的维生素B_1光化学反应——FIA荧光分析法,对反应体系的介质,注样速度,注样管长度以及注样方式进行了实验和讨论,维生素B_1浓度在0~2.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检出限为2.0ng/ml(S/N=3),对9份含维生素B_1为0.10μg/ml的试液进行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7%,对维生素B_1片剂分析,测得维生素B_1含量为标示量的94%,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7%~100%,对维生素B_1注射液分析,测得维生素B_1含量为标示量的100%,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5%~100%,在尿液基质中做标准加入回收实验,回收率为80%~83%。  相似文献   
22.
提出了表面活性剂增敏的碱性降解荧光法测定四环索新方法,四环素在0.5mol/L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强荧光降解物,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后。四环素荧光强度增强150倍,浓度在9.0×10 ̄(-9)~1.0×10 ̄(-6)mol/L范围内荧光强度与四环素含量成正比。本法成功地用于尿液和血清中四环素的回收测定。  相似文献   
23.
荧光素钠在氯化钾介质中的电化学行为表现为:①荧光素钠并没有直接呈现荧光衰变,而是出现了显著的荧光增强现象,然后随着施加电压时间的增长,再发生衰变,荧光强度逐渐下降;②整个过程中溶液颜色由黄逐渐变为淡红,然后再慢慢变为无色③荧光光谱红移.因此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对荧光素钠的这些行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4.
在水相中,以巯基乙酸(TGA)为稳定剂制备了具有短波长荧光的ZnSe量子点.研究了ZnSe量子点光诱导荧光增敏的机理,并提出通过补加Zn{2+}和TGA以提高光诱导荧光增敏效率以及所得ZnSe量子点的稳定性这一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补加的Zn{2+}和TGA的量即可增加ZnSe量子点表面ZnS壳层的厚度,更好地钝化其表面,从而不仅可显著提高ZnSe量子点的荧光量子产率(最高可接近15%),而且可大大地提高其表面的抗氧化性和荧光稳定性.  相似文献   
25.
研究了脱氧核糖核酸(DNA)与Tb^3+的相互作用.发现DNA能增敏Tb^3+的特征荧光.且热变性DNA对Tb^3+的荧光增敏作用比DNA强几十倍.基于上述实验现象,探讨了四种核苷酸d—AMP.d—CMP.d—GMP,d-TTP及四种核苷dA、dC、dG、dT与Tb^3+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发现DNA对Tb^3+的荧光增敏除与鸟嘌呤碱基有关外,还有可能与磷酸基有关.进一步选择了含有不同数目磷酸基的核苷酸GMP、GDP、GTP及dG研究磷酸基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不含磷酸基的dG不增敏Tb^3+的荧光,而分别含有1、2、3个磷酸基的GMP、GDP、GTP三种核苷酸对Tb^3+的荧光增敏程度依次为GTP〉GDP〉GMP.认为DNA对Th^3+的荧光增敏是鸟嘌呤碱基和磷酸基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6.
辅酶与酶蛋白组成结合蛋白酶,而结合蛋白酶催化反应的专一性取决于所含的辅酶,因此有必要建立辅酶的灵敏测定方法,并用于结合蛋白酶的催化动力学行为、构象及活性等化学特性的表征.实验表明辅酶II显著猝灭铽-钛铁试剂络合物的荧光.本文推导了ΔF与辅酶II初始浓度的线性关系式(ΔF=nk[Q]0),并据此建立了辅酶II的高灵敏荧光分析方法.研究了荧光光谱、缓冲液、pH范围、铽离子和钛铁试剂最佳浓度、灵敏度、检测限和干扰等分析化学特性.辅酶II在40.0 nmol/L~1.0 μmol/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线性回归方程ΔF=0.868C(nmol/L)-13.1(R2=0.994),检测限1.63×10-8 mol/L,且牛血清白蛋白及其它生物学中的常见离子在一定范围内均不干扰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测定辅酶II操作简便,测定快速,并预示着该方法可应用于若干含磷酸基的重要辅酶的测定.  相似文献   
27.
现有的荧光猝灭理论的应用混淆了猝灭剂的平衡浓度[Q]与初始浓度[Q]0之间的关系.基于这一问题。本文探讨了生物大分子与有机物小分子探针之间相互作用的静态荧光猝灭理论,推导了相关的表观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的数学表达式,及其相关的定量测定关系式.推导结果表明,荧光体的荧光强度与荧光体和猝灭剂之间的相对浓度有直接的关系,在猝灭剂的初始浓度[Q]0远小于荧光体的初始浓度[P]0时。△F与猝灭剂初始浓度[Q]0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正1比;而在猝灭剂的初始浓度[Q]0远大于荧光体的初始浓度[P]0时.1g1/F与Ig[Q]0呈正比.本文对上述推导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理论推导与实验结果相符,克服了现有的荧光猝灭理论存在的不足,不仅建立了静态荧光猝灭法测定生物大分子的更加科学的方法,而且对研究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荧光探针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8.
在水相中以巯基乙酸(TGA)为稳定剂,通过Zn2 离子和NaHSe反应合成了ZnSe量子点(ZnSe QDs).新合成的ZnSe QDs几乎无荧光,经紫外光照处理后呈现强的带边发射,量子产率显著提高.由于紫外光照可以诱导键合在ZnSeQDs表面的TGA发生光解产生S2-离子,因而与溶液中过量的Zn2 离子及TGA共同作用,在ZnSe QDs表面上形成ZnS壳层,电镜实验结果直接揭示了紫外光照处理后ZnSe QDs粒径的显著增加.研究发现,pH值的变化直接影响ZnSeQDs表面TGA的光催化光解,导致了ZnSe QDs的光诱导增敏作用对溶液pH值的依赖关系.在碱性条件下(pH 8~12),光诱导增敏效率随着溶液pH值的提高而增强,同时ZnSe QDs对光的稳定性也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