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37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方腔斜进风对流换热分叉现象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数值模拟了二维方腔两顶角狭缝集中斜进风、两底角狭缝集中出风通风方式下的流动与换热。研究表明 :即使是具有对称结构的开口系统 ,其稳定的流型也可能是不对称的 ;斜进风通风方式在进风角度小于一定值时流动存在静态分叉 ,即随计算初场的不同会得到不同的解 ;这种不对称的流动仍具有较好的流场、温度场分布均匀性以及较高的换热能力 ;在工程上对斜进风进行研究时 ,必须用全场分析的方法 ;数值计算结果与可视化实验的结果得到了较好吻合。该研究为空间站舱内的通风换热系统的设计与选择及其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2.
对于不透明漫射固体表面组成的稳态封闭空腔表面辐射传热系统,分别针对非等温灰体漫射表面和非灰体漫射表面定义了辐射(火积)流、单色辐射(火积)流等概念.基于这些定义,分别在全波长和单色波长下得到了辐射(火积)平衡方程和辐射(火积)耗散函数,进而发展了辐射(火积)损失极小值原理、辐射(火积)耗散极值原理和最小辐射热阻原理.辐射(火积)损失极小值原理表明,满足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的热势与热流分布,必使系统的辐射(火积)损失达到极小值.辐射(火积)耗散极值原理表面可通过寻求辐射(火积)耗散的极值来获得给定系统传热量时的最小系统平均传热势差以及给定系统平均传热势差时的最大传热量;而最小热阻原理则表明,辐射(火积)耗散的极值与最小辐射热阻是相对应的.本文还给出了单色辐射(火积)耗散极值原理和最小单色辐射热阻原理的应用算例,论证了该原理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3.
随着用户需求的日益强烈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电力企业开始重视信息系统运维工作,文章从运维服务的职能、组成等方面讨论了如何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运维服务体系,更好地为企业信息化服务,从而达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4.
空间站热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过增元  梁新刚  张信荣 《科学通报》2001,46(16):1403-1408
热管理是空间站热控制的更高层次,它从系统整体和集成的角度研究空间站的能量转换、输送排散和利用等过程以及各子系统之间内在的联系,提出提高空间站能源利用效率的热管理技术和布局方案。运用热力学原理提高整个空间站能量利用效率、减少废热排散的热管理技术、相关的专项技术研究、集成式热管理系统、空间站热管理运行机制的动态分析和热管理模拟仿真平台等。开展空间站热管理研究不仅仅是发展大型空间站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空间站研究和设计水平的需要。  相似文献   
25.
ExperimentalandNumericalStudyonInfraredThermalWaveImagingHeDongming(何东明),ZhuDezhong(朱德忠),GuYuqin(顾毓沁)DepartmentofEngineeringM...  相似文献   
26.
聚光与冷却条件下常规太阳电池的特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进一步开发常规电池的聚光光伏热电系统提供指导和依据,设计加工了太阳能电池的冷却换热器,建立了聚光条件下太阳电池热电性能试验系统,并对聚光强度为0.85~20kW/m2、无冷却和采用水自然对流冷却条件下常规太阳电池的热电特性进行了试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太阳电池入射光强为1kW/m2的峰值输出功率为66W/m2;采用聚光但不进行冷却,入射光强为3.3kW/m2时仍有较高效率,此时其峰值输出功率为177.7W/m2,是不聚光的2.7倍。采用聚光并进行冷却后,常规电池在光强为6kW/m2时仍有较高效率,此时其峰值输出功率为318.5W/m2,是不聚光的4.8倍;当光强在1~20kW/m2范围内的时候,设计加工的换热器能够保证在聚光状态下太阳电池低于60℃,使电池在较高的转换效率下工作。  相似文献   
27.
载人航天器SPE制氧系统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载人航天器中 SPE制氧系统进行优化改进 ,根据热力学守恒定律、能量输运规律以及相关电化学理论 ,建立了系统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系统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表明 ,提高电解槽工作电流密度 ,不仅有利于提高电流效率和氧产量 ,也有利于减小单位产氧量的电耗 ;而提高氧、氢产品背压会对系统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产氧量下降 ,且单位产氧量的电耗升高 ;工作温度的提高 ,既有正面影响 ,如理论分解电压下降 ,单耗减小 ,也有负面影响 ,如造成电流效率降低 ,产氧量下降。研究结果对载人航天器中水电解制氧系统的设计及运行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描述物体传递热量能力的物理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导热过程与导电过程的比拟出发,引入了与电容器的能量相对应的新的物理量Eh=QvhT/2. 它具有“能量”的性质,它描述了一物体所具有的热量传递的总能力. 由于它是热容量与温度乘积之半,因此把此物理量称之为. 热量传递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在传递过程中部分将被耗散,其数值可由耗散函数的体积分求得. 在建立了平衡方程的基础上定义了传递的效率,从而可讨论传热过程的优化. 在变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导热过程优化的耗散极值原理:对于具有一定的约束条件并给定热流边界条件时,当耗散最小,则导热过程最优(温差最小);在给定温度边界条件时,耗散最大,则导热过程最优(热流最大). 基于的耗散这个物理量定义了多维导热问题中的当量热阻,从而可把导热优化的耗散极值原理归结为导热优化的最小热阻原理. 最后,以体点散热问题为例,计算了使导热性能最好的导热系数的最佳分布,并对优化前后的导热性能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9.
雾化细度对液体燃料火焰长度和燃烧完全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毓沁 《科学通报》1966,11(6):275-275
雾状液体燃料燃烧过程中,雾化细度对过程进行的优劣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简述有关的实验研究工作,提出雾化细度对燃烧完全度的影响有最佳值的实验现象及其简化分析。实验方法实验系统如图1所示,用离心风机供给空气,用气压法供给燃油,用气动喷咀作雾化器。雾状燃料与空气经混合室进入50×50毫米~2的方形断面的燃烧室。燃烧室中有圆柱形稳定器,在点火时,稳定器后部可以流出苯-空气预混气体,以电火花点燃,形成苯-空气火焰,起点火器的作用,而在稳定燃烧时,则起稳定火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复合材料瞬态热性能的简便计算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义了复合材料的掺混度,探讨了利用有效导温系数计算复合材料热性能的条件,结果表明,对给定的精度要求,复合材料存在一临界掺混度,当复合材料的混合程度满足此临界条件时,可以利用有效导温系数的概念和合材料的内的逐时温度分布和通过它的逐时流密度,对于许多实际问题,上述方法可大大简化分析与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