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天体.地壳的构造是什么?演变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又怎样?研究这门科学的学问叫大地构造学.现在,世界上大地构造的学派较多,从不同的角度对地壳作了解释.2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南矿冶学院副院长、大地构造研究所所长陈国达教授创立的地洼学说异军突起,对地壳演化的一些解释,已在我国及世界很多地方得到证实,为世界地质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国际地质学界的一些学者认为:地洼学说和板块学说是决定当代地质学发展的两个新学说.  相似文献   
34.
35.
在M.Newman研究矩阵的幂和问题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域中的方法,构造性地给出了有限域Fp上n次首一不可约多项式的次高项系数可以遍及Fp的一个有趣的引理,并由此证明有限域Fp上任一n×n矩阵均可表示成两个矩阵的p次幂之和.  相似文献   
36.
福建海岸带灌草丛灌木地理成分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据对福建全海岸带8个地区共含36处样地、480m2面积的灌草丛调查数据,作地区间灌木属地理成分相似性指数的地区聚类和排序分析.获得闽东南部和闽东北部两个地区组合,且它们依地区温度、日照等变化作有规律的分布格局,其划分结果同福建省植被区划和福建省气候区划均基本吻合,这表明福建海岸带灌草丛灌木地理成分具较明显对应于温度和热量的区域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7.
根据2011年4-9月舟山群岛典型沙滩碎波带仔稚鱼拖网调查数据,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Cluster聚类和MDS排序方法分析了碎波带的仔稚鱼群落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春、夏季共采集到仔稚鱼562尾,隶属于21科,共37种,其中棱鮻占总个体数的20.82%,为绝对优势种,其后依次为纹缟虾虎鱼、中国花鲈、中华侧带小公鱼分别占总个体数的18.33%,12.81%,11.74%。聚类分析表明舟山群岛碎波带仔稚鱼类群落结构相对较稳定;季节变化明显,7月与8月的仔稚鱼群落结构最为相似,4月和9月之间差异最大;桃花岛和朱家尖碎波带的仔稚鱼群落结构最为相似,六横岛与秀山岛之间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38.
黄海南部、东海北部黄鮟鱇的繁殖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鮟鱇雌鱼初次性成熟体长为293 mm,初次性成熟年龄为1.5龄。繁殖季节为2-5月,以4-5月为盛产期。雌鱼成熟系数在4月达到最大,5月次之,雄鱼成熟系数在5月最大。其绝对繁殖力介于(3.11~14.1)×105粒之间,平均为(6.74±2.87)×105粒,相对繁殖力(F/L)为883~2 153粒/mm,平均为(1 521±581)粒/mm,相对繁殖力(F/W)为181~426粒/g,平均为(264±76)粒/g。对Ⅳ期卵巢132颗卵细胞的直径测定结果显示,卵径范围为1.30~1.76 mm,平均为(1.59±0.19)mm,明显的1个峰值出现在1.575~1.625 mm,占总卵粒数的33.3%,其卵径分布不均匀,应属于一次性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39.
对浙赣皖相邻区燕山期两类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成矿元素研究发现,燕山早期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岩石偏中性,成矿元素方面更富含Au、Ag、Cu、Mo、Ni等深源元素,研究区大部分铜金钼矿床都与其有关;燕山晚期岩体主要岩石类型是花岗(斑)岩,岩石偏酸性,成矿元素相对缺乏Au、Ag、Cu、Mo、Ni等深源元素,与之伴生的铜金钼矿床罕见。可见,花岗质侵入体与研究区的金、铜、钼等成矿作用密切相关。通过锆石Ce异常计算出的岩浆氧逸度结果显示,早期花岗质侵入体的氧逸度范围介于FMQ (铁橄榄石-磁铁矿-石英缓冲对)和MH (磁铁矿-赤铁矿缓冲对)之间,平均值为FMQ+2.7,氧逸度较高;晚期氧逸度小于FMQ,平均值为FMQ-1.1。因此,氧逸度对部分元素(如铜、金、钼)的成矿有重要影响,氧逸度高,更有利于形成铜、金、钼等矿床。由于锆石成分分析的普及,获得锆石中的稀土微量元素含量越来越便利,利用锆石成分来计算岩浆的氧逸度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0.
东海区鲳鱼、小黄鱼资源量及其持续渔获量的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96-2009年对浙江海洋捕捞作业方式的调查监测数据及生物学取样和测定数据,结合渔业统计资料,运用体长股分析法(LCA,Length based Cohort Analysis)和最大持续渔获量模型(Schaefer模型和Fox模型),分别对银鲳的资源量和小黄鱼的最大持续渔获量(MSY)进行估算.计算结果为:2005-2006东海区银鲳的平均资源量(扣除叉长130 mm以下幼鱼)为1 374.77×106尾、19.38×104 t,初始资源量(最大资源量)为2 609.20×106尾、36.79×104 t,最大持续渔获量为14.4×104t.以1996-2009年帆张网和2001-2009年双拖网的监测资料,按Schaefer模型和Fox模型分别估算的东海区小黄鱼最大持续渔获量(MSY)为12.96×104~14.08×104 t(平均13.35×104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