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9篇
综合类   6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从语音角度考察,攀枝花仁和方言内部一致性较强,城区语音内部没有差异(除了老派和新派外)。城区语音与乡镇语音相比,大部分差异不大,少部分有一定差异。乡镇方言的语音差异则主要是受周边地域方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碳源和碳汇双重功能,调控森林中碳输入方式对于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森林土壤有机碳(SOC)的主要来源,不同碳(C)输入方式(如地上凋落物、地下植物根系等)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N)循环的影响一直是相关学者的研究重点。笔者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不同C输入方式对土壤活性N库、土壤N矿化、硝化过程及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研究现状,分析了森林土壤活性N库及N转化过程对不同C输入变化的响应,发现:① 地上C排除可以降低土壤有效态氮(主要包括$NH_{4}^{+}$-N和$NO_{3}^{-}$-N)的含量,但地下C排除却增加了土壤$NH_{4}^{+}$-N含量。C输入方式的改变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这可能与生态系统类型、树种组成、时间尺度等因素相关。此外,地下C排除对土壤可溶性氮(DON)含量的影响较地上C排除的大,地下根系可能是影响土壤DON含量的主要贡献者。② 地上C输入对土壤N矿化及硝化速率的影响在短期内较大,而长期影响较小。其主要是通过间接改变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影响了土壤N矿化及硝化过程,地下C排除增加了土壤N矿化速率,且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表现更加明显。③ 地上C输入通过改变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的可利用C源而间接影响了N2O的排放,且受到树种影响显著,而地下C输入对N2O的影响因根系质量等的差异而发生改变。综上可知,森林土壤活性N库及N循环过程对不同C输入具有不同的响应机制,且受生态系统类型、物种、时间等因素影响较大。目前关于两种乃至多物种不同C的输入对森林土壤N影响的研究较少,且定性研究较为普遍;对优化森林生态系统地上地下C输入动态模型和精准预算不足,尚未建立完整的碳减排生态补偿机制。今后的研究亟须定量了解不同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的C输入及其两者或者多物种之间的交互影响对土壤N的影响机制,且需更多地考虑在时间尺度上的长期变化过程;需要提升核算与预测森林地上地下碳中和能力,加快森林碳中和技术研发,为提前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3.
延时转发欺骗性干扰是针对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的一种重要干扰方法,为了对抗干扰产生的假目标,提出一种基于正交脉冲分集的ISAR欺骗干扰识别与消除方法。首先建立了逆合成孔径雷达干扰信号模型,研究并给出了针对此干扰的正交脉冲设计应当满足的约束条件,通过设计一组半正交化的脉冲实现了对于延迟转发欺骗干扰的消除与识别。该方法通过对逆合成孔径雷达波形的正交化设计,可以检测并消除延时转发干扰产生的假目标,实现相应的逆合成孔径雷达抗干扰。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在20 dB的干信比条件下,产生了0.3倍峰值的旁瓣波形,并成功得到ISAR图像。同时在5 dB以上的高信噪比条件下,将文中方法与已有方法进行对比,ISAR图像的峰值信噪比提升了约5 dB,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4.
本文认为,寿命周期费用的理论和方法,即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也是一种实用的决策技术,在设备一生各阶段都应该应用这种理论进行科学决策,以提高管理水平。因此,人们一直强调设备的出厂价格而忽视寿命周期费用的认识、必须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45.
遗传算法在决策表连续属性离散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续属性的离散化是压缩数据和简化分析的重要手段 ,也是模式识别、机器学习和粗集分析等领域研究的难点 .目前已出现多种离散方法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离散效果影响较大的侯选分割点集选择带有较强的主观性 .最优离散化是 NP-困难问题 ,大多数离散化算法采用的启发式也难以得到较满意的离散效果 .基于粗集理论 ,探讨了上述问题 ,把分割点的优选问题转化为 0 -1整数规划 ,并提出一种用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来计算最优分割点集.  相似文献   
46.
针对人体内神经电信号非常微弱、噪声大、环境干扰大等特点,研究与设计了一款应用于神经信号采集的高电源抑制比(PSRR)和共模抑制比(CMRR)的低噪声植入式模拟前端.该模拟前端采用全差分结构来实现模拟前端中的前置放大器、开关电容滤波器及可变增益放大器,使得电路具有较好的电源抑制比和共模抑制比;采用斩波调制技术来抑制电路的低频噪声,并通过带电流数模转换器(DAC)的纹波抑制环路来抑制前置放大器的输出纹波,从而使该模拟前端在具有高PSRR和CMRR的同时能保持低噪声性能.文中采用0.18μm CMOS工艺设计该模拟前端芯片,版图后仿真结果表明,该模拟前端在0.1 Hz~10 k Hz内的等效输入噪声为2.59μV,实现了46.35、52.18、60.02、65.95 d B可调增益,CMRR和PSRR分别可达146及108d B,很好地满足了植入式神经信号采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7.
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斌 《甘肃科技》2011,(14):143-144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疗效。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控制血糖加针刺、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控制血糖。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60%。  相似文献   
48.
直接路径干扰由于路径损耗较小,其干扰强度远大于目标的反射回波,直接影响了无源双基地雷达的目标的探测性能。智能反射表面具有调控电磁波传播的能力,为此在雷达接收机附近放置智能反射表面,通过联合优化监视通道接收机波束赋形和无源智能反射表面的反射相位,可以将进入接收机的直接路径干扰功率约束在一定范围内,并且实现目标反射回波功率最大化,从而提高目标的检测性能。利用交替优化的方法,将联合优化问题转换为2个齐次和非齐次的二次约束二次规划问题,采用半定松弛方法和高斯随机化方法求解获得接收机波束赋形和智能反射表面的反射相位的最优解。仿真分析表明:利用了智能反射表面可以有效提高无源双站雷达在直接路径干扰下的探测性能。  相似文献   
49.
微多普勒特征是弹道导弹目标识别的重要依据。高频雷达体制下,弹头目标与雷达的位置关系直接影响雷达回波生成及后续的微多普勒特征提取,因此必须考虑遮挡效应的影响。首先,使用3D-Max软件对锥体弹头进行几何建模,得到三维网格模型;其次,对于弹头顶点和尾翼散射点,在计算机图形学面消隐算法的基础上,采用平均法向量法进行遮挡判断,得到较为真实的目标仿真回波,对遮挡条件下的弹道目标回波建模与微动特征分析进行了初步探索。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完成弹头目标的遮挡效应建模。  相似文献   
50.
工作流过程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工作流过程模型是整个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础,模型描述能力的强弱决定了系统所支持应用的范围以及系统的灵活度.近年来随着工作流技术应用的发展,对工作流过程模型的研究也就得到普遍重视.文中介绍了工作流过程模型的概念本质,然后对工作流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工作流过程模型理论基础、工作流过程模型的不足等,最后指出了工作流过程模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