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7 毫秒
31.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采用Cu-Fe-La/FSC催化剂的CWO法处理印染废水影响因素,以及优化操作条件下的水样可生化性.结果表明:水样脱色率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总压的增加和反应时间的延长而提高,随进水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各因素对水样处理的影响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反应总压>进水浓度;CW...  相似文献   
32.
采用铝铁电极对三次采油废水进行电凝聚试验研究,以聚丙烯酰胺(HPAM)和含油量去除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极板材料、电流、电解时间、极板间距和pH值对电凝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极板材料、电流、pH值等对电凝聚效果有明显的影响.采用铝板作阳极材料,铁板作阴极材料,在电流为75mA,电解时间为20min,极板间距为1cm,pH值为5的条件下,对三次采油废水电凝聚效果最好,废水中HPAM和含油量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4.2%和96.0%.  相似文献   
33.
新型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钙的合成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l2O3和CaCO3为原料在高温下进行焙烧后酸溶、聚合、干燥制备了新型的无机高效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钙,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原料配比(Al2O3∶CaCO3)为3∶2,提高焙烧温度利于产品的合成,最佳酸溶时间为3h·对合成的聚合氯化铝钙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4.
工程材料覆盖物护坡和传统的生态护坡均会一定程度上扰动河流边坡,改变原有的生境,使河流生态系统面临不同程度的危机.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植入型生态护坡配方工艺和施工方法: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主要原料,氧化钙和氯化镁作为微生物灭活剂和胶凝剂,混合草种制成“植入泥浆”,采用泥浆泵加压,应用直径为10cm的高速旋转(1000r/min)喷射头在地表以下10~50cm深度范围内注入“植入泥浆”.“植入泥浆”内的草种发芽,经过约20天的生长后形成生态护坡.对比试验表明,这种方法一方面利用剩余污泥的保水性能和肥效,另一方面采用独特的地表下旋喷植入工艺,对河流边坡表层土壤扰动很小,在保持河道边坡稳定的同时,很好地保护生境,有利于河流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5.
PCR-DGGE方法解析电凝聚膜生物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膜组件两侧设置以铁为牺牲阳极的电凝聚极板,构建电凝聚膜生物反应器(ECMBR)处理活性艳蓝X-BR模拟印染废水,与传统SMBR相比,ECMBR中活性污泥对COD,NH+4—N,TN,TP和染料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7%,38%,47%,392%和286%.应用PCR-DGGE方法,对普通SMBR和ECMBR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运行期ECMBR中污泥的多样性Shannon指数为29,略高于同期的SMBR,两个反应器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很小,相似性维持在97%以上,在膜生物反应器中采用电凝聚强化微生物多样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6.
应用植物油淋洗可去除土壤中高浓度多环芳烃,为进一步去除多环芳烃,采用高级氧化(臭氧氧化、过氧化氢和紫外线联合氧化)对两种含多环芳烃植物油进行处理,并考察了运行参数对多环芳烃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具有氧化植物油中多环芳烃的能力,对蒽和荧蒽的氧化能力强于菲.用紫外线、10%过氧化氢,在pH=3的条件下处理MO植物油,总多环芳烃的去除率最高,为81%;按此条件对含高浓度多环芳烃EO植物油处理8 h,总多环芳烃去除率为76.5%,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7.
为了制备用于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的催化剂,实验中以COD达2 000 mg.L-1的亚甲蓝水溶液作降解对象,用均相催化湿式氧化法进行处理,催化剂性能以COD去除率和脱色率进行评价.在对19种可溶盐进行普选的基础上,对双组分催化剂进行复配.结果表明:铜盐和铁盐的催化活性居于前列,而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复配的Cu1Fe1催化剂在活性和成本上显示了优越性,同等条件下对水样的COD去除率比不加催化剂时提高约50%.对Cu1Fe1的作用机理分析表明,自由基反应以及Fe(Ⅲ)聚合物的混凝同时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38.
为找到一种高效供气的方法,降低反应器内溶解氧浓度,对旁路多孔中空纤维膜组件供气时,小球藻ZY1固定CO2的效果及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旁路中空纤维膜组件供气有效,与直接鼓泡供气方式相比,小球藻ZY1对CO2的固定率有相似值(分别为CO21114mg·(L·h)-1和1012mg·(L·h)-1),反应器内溶解氧的浓度约降低40%·值得注意的是,在同等测试条件下,中空纤维膜的传质系数值在用于CO2固定实验后比用于CO2固定实验前低11%~15%,因此,在利用中空纤维膜组件供气进行微藻固定CO2的研究过程中...  相似文献   
39.
以OPMSE仿真计算造纸污水中COD,BOD5,NH3-N排放质量浓度为研究对象,查询及调研清河流域典型造纸行业产生的污水中COD,BOD5,NH3-N质量浓度范围,通过OPM SE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置信水平为99%时,COD置信区间为(34.09,41.84),BOD5置信区间为(6.65,8.40),NH3-N置信区间为(6.28,7.34);最佳出水各指标为ρ(COD)=12.79 mg/L,ρ(BOD5)=2.62 mg/L,ρ(NH3-N)=3.33 mg/L,最差出水各指标为ρ(COD)=70.47 mg/L,ρ(BOD5)=14.51 mg/L,ρ(NH3-N)=10.22 mg/L.将仿真结果与现有排放标准对比,拟定造纸行业的污染物直接排放限值为ρ(COD)=45 mg/L,ρ(BOD5)=9 mg/L,ρ(NH3-N)=8 mg/L.  相似文献   
40.
采用脉冲开关电源代替传统电吸附中的直流稳压电源,用活性炭粉末为吸附材料制备电极板,并构建了脉冲电吸附反应装置.比较了脉冲电吸附法和直流电吸附法在吸附去除模拟废水中NO3-N和NH3-N的去除率差异,60min内,脉冲电吸附法有更高的去除率.以NO3-N的去除率为判据,研究了脉冲电流的占空比和频率对氮素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占空比50%、频率104Hz的条件下,NO3-N的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