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7篇
系统科学   28篇
丛书文集   117篇
教育与普及   1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174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采用本体聚合法,以壳聚糖(CTS)为基材,L-甲硫氨酸为印迹分子,聚乙二醇(PEG)2000、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了L-甲硫氨酸-戊二醛-聚乙二醇-壳聚糖分子印迹复合膜.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L-甲硫氨酸-戊二醛-PEG-壳聚糖分子印迹复合膜的溶胀性和膜清水通量较好,对氨基酸的渗透量为0.130 mmol·cm-2和L,D-甲硫氨酸的分离因子为1.76.FT-IR、SEM、XRD和TGA表征分析显示:分子印迹膜表面平整、微观结构规整紧密,具有较低的结晶度和高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2.
利用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解译成果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支持下,分析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及其变化速率等。研究结果表明,自1985-2010年近25年来,鄱阳湖流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和耕地;研究期内,工矿居民点用地、林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而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工矿居民点用地增加来源主要为耕地,林地来源主要为耕地,水域来源主要为未利用地;从土地利用稳定性来看,工矿居民点用地相对不稳定,从流域分析来看,鄱阳湖区的土地利用相对最不稳定。  相似文献   
53.
基于相对论组态相互作用理论方法,系统研究了类氖和类钠钨离子的LMM双电子复合过程(DR).考虑了电子关联效应、Breit相互作用、QED等效应,计算给出了LMM-DR过程相关的W63+,W62+离子单、双激发态的能级和相关的辐射、Auger几率,以及DR过程的强度和截面.基于理论计算,对Tokyo-EBIT实验测得的1.0~5.0keV能区的X射线谱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理论计算很好地模拟并标识出了实验谱中来自W64+和W63+离子的共振峰.  相似文献   
54.
不同轮伐期巨尾桉人工林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轮伐期对人工林经济效益的影响,为从经济视角科学确定人工林的合理轮伐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短(7a)、中(13a)、长(21a)轮伐期的南亚热带巨尾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轮伐期巨尾桉人工林的蓄积量(Stand volume,SV)、营林成本、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NPV)和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进行分析,揭示不同轮伐期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随着轮伐期的延长,巨尾桉人工林的蓄积量持续增长,7a、13a、21a轮伐期的蓄积量分别为144.95m~3/hm~2、346.97m~3/hm~2、553.69m~3/hm~2。随着轮伐期的延长,巨尾桉人工林净现值不断增加,在12a时达到最高值(30 297.61元/hm~2),之后逐渐降低,7a、21a轮伐期的净现值分别为17 239.86元/hm~2、22 008.59元/hm~2。内部收益率在13a开始趋近峰值(53.32%),明显高于7a时的39.29%。【结论】在南亚热带,巨尾桉人工林的轮伐期确定在13a左右较为适宜,既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又可大幅提升蓄积量。  相似文献   
55.
【目的】深入探讨不同轮伐期对巨尾桉人工林碳固存的影响,为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视角确定合理轮伐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轮伐期为短(7a)、中(13a)和长周期(21a)的巨尾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轮伐期桉树林分生物量、碳固存、年平均固碳量的分析,揭示不同轮伐期对桉树林分碳固存的影响。【结果】巨尾桉人工林的生物量碳随着轮伐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由7a轮伐期的(75.81±5.12)t·C/hm~2增至13a轮伐期的(180.11±19.97)t·C/hm~2以及21a轮伐期的(192.08±16.50)t·C/hm~2,方差分析表明,13a和21a轮伐期的总生物量碳显著高于7a轮伐期,而13a和21a轮伐期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巨尾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随轮伐期延长而显著降低,由7a轮伐期的(89.99±0.35)t·C/hm~2、13a轮伐期的(85.42±0.76)t·C/hm~2下降到21a轮伐期的(74.64±0.24)t·C/hm~2。7~13a仍是巨尾桉人工林固碳能力迅速增长期,年平均总生物量碳由7a时的10.78t·C/(hm~2·a)迅速提高到13a的19.54t·C/(hm~2·a),增长81%;21a时巨尾桉人工林进入固碳能力下降期,年平均总生物量碳降至3.78t·C/(hm~2·a),固碳能力只是13a的19.34%。【结论】在南亚热带,巨尾桉人工林的最佳轮伐期确定在13a左右较为适宜,这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一致。  相似文献   
56.
氮素作为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一直以其独特的方式在自然界中循环。经典氮循环理论认为细菌的好氧氨氧化是氧化氨氮的唯一途径,然而,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新的氮循环途径被不断发现,其中的古菌好氧氨氧化以及厌氧氨氧化过程,由于其突出的生态及工程应用重要性,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氮循环新途径中的厌氧氨氧化以及古菌好氧氨氧化过程的发现及研究现状,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两类氨氧化菌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
顶岗实习是新时期探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实习方式。为了能全面认识顶岗实习并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有必要厘清顶岗实习的内涵;了解顶岗实习的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基本经验;懂得顶岗实习实施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及教师教育一体化理论;然后,就玉林师范学院在实施顶岗实习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经费保障、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建设、实习指导与交流四方面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8.
DRV8860是德州仪器公司最新推出的一款驱动芯片,本文结合实际使用及测试情况,分析并介绍了该芯片的应用电路及使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9.
作为城市旅游和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旅游正逐步进入更多人的生活.以ArcGIS Engine为平台,Visual Studio2010为开发工具,以哈尔滨师范大学为例,设计开发高校文化旅游系统,旨在实现实时路线规划并为游客快速提供校园信息.同时突出校园文化特色,让旅客快速、清晰、直观地了解校园信息.  相似文献   
60.
体毛的作用     
<正>与其他灵长类动物一样,人体也有毛发,在经历数百万年的演化后,才形成现代人种的毛发特征及分布特点。人的体毛包括头发、汗毛、眉毛、睫毛、鼻毛、阴毛、腋毛、肛毛、胡须、胸毛等。前5种体毛无论男女,在出生时就有,而后5种体毛属第二特征,在进入青春期后才会生长出来。这些毛发具有防护、保暖、引流、触觉、分泌、散热、御寒、调节体温等功能,对研究人类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细分来讲,不同处的体毛,其作用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