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22篇
系统科学   74篇
丛书文集   127篇
教育与普及   10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3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230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谢少万 《皖西学院学报》2003,19(4):102-103,106
语言交际是人类生存、生活的主要手段,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以及世界各民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得以传承并发展的主要方式。“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语言交际与文化”三者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本质上的不同。语言交际与文化同质同构,二者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构成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42.
报道了广义睡莲科中三属代表植物与龙胆科莕菜的花柄的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莼菜的花柄中具有3—4个外韧维管束;野生居群睡莲具4个外韧维管束和4个双韧维管束,两种维管束相间排列成一轮;栽培居群睡莲具约20个维管束,由外韧型和双韧型两种维管束组成,呈3轮排列;莲的花柄中具70余个维管束,呈星散状排列,其结构和排列方式与单子植物非常相似;蕃菜花柄中具8个维管束,成不规则的一轮排列,维管束韧皮部和木质部均正常发育,木质部具导管,在广义睡莲科中,莼菜属、睡莲属、芡属、萍蓬草属、王莲属的维管束具有许多相似性,因而它们具较近的亲缘关系,可能拥有一个营水生生活的共同祖先,应该置于共同的睡莲目中,莲的维管束的结构和排列方式不同于广义睡莲科中的其它属,而与单子叶植物相似,但它又具有子叶两枚等双子叶植物的特征,加上具有一个独特的倒圆锥形的花托,离生心皮嵌在其中,因此,莲属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原始的植物类群,应该单独成科并立目,并且可能是被子植物系统树基部的一个在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分化之前就分开的进化分枝。  相似文献   
43.
孔冬冬 《科学通报》2003,48(8):755-760
质体是植物细胞中一类重要的细胞器, 其正常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的分化和发育密切相关. 人们对于质体分裂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质体分裂过程的形态学观察和对某些突变体材料的遗传学分析, 而对于控制质体分裂的分子基础尚无明晰的认识. 近年来, 随着原核细胞分裂基因类似物在植物中的发现以及对质体进化祖先原核生物细胞分裂机制的解析, 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质体分裂机制的认识. 通过对分裂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 人们认为作为内共生产物的质体可能与其原核祖先具有相似的分裂机制, 特别是对在分裂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ftsZ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为人们从分子水平上认识质体分裂的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对质体分裂的研究历史进行了简单的回顾, 并对近来质体分裂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44.
本文研究2个Lucas数乘积和交换问题,给r次恒等变换公式并给出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45.
Nd-Fe-B-Sn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其对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粉末冶金烧结法制备了Nd-Fe-B,Nd-Fe-B-Sn和Nd-Dy-Fe-B-Sn永磁合金,用SEM和TEM分析了合金的显微形貌及相结构,并用永磁参量测量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了合金的磁性能.研究表明,添加在合金中的Sn元素主要分布在富钕相中,且改善了富钕相与基体相(Nd2Fe14B)的润湿性.合金的相组成仍然是Nd2Fe14B相(Φ相)、富钕相、富硼相(η相),添加锡没有导致合金中析出新相.但是,添加锡使Nd-Fe-B系合金的室温磁性受到损害,然而却使合金在较高温时的矫顽力温度系数和开路磁通不可逆损失明显减小.锡元素对合金显微组织的改善,可能是合金高温磁性能改善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6.
提出了t2阶Kirkman三连系的构造方法,阐明了t2阶Kirkman三连系构造的基本理论,介绍了9×9阶Kirkman三连系构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47.
本文讨论了N个符号组成的(单边)符号空间中由N×N,0,1-矩阵A所决定的有限型子转移(∑A,σA)。  相似文献   
48.
库万军 《科学通报》1997,42(11):1216-1219
自从在CoFeSiB非晶丝(带)及FeCuNbSiB的纳米晶丝(薄膜)材料中发现巨磁致阻抗效应以来,GMI效应在实际运用中有广阔的前景,而且在理论上探讨GMI的起因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受到普遍的关注。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具有高的磁导率,在一定频率的交流驱动电流作用下,外加直流磁场阻碍了交流电流所感生的磁通量的变化,从而降低磁导率,提高趋肤深度,降低了交流阻抗,引起效应。及非晶薄带在不同的温度下热处理可以形成纳米级软磁合金,降低各向异性常数和磁致伸缩系数,提高磁导率,有利于GMI效应的出现。本文对以上三类材料进行不同温度下的热处理,研究GMI效应随外加磁场及驱动电流频率(f)的变化关系,并探讨GMI的来源。定义。  相似文献   
49.
近交系BALB/c小鼠繁殖与保种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银平  万筱荣 《江西科学》1997,15(3):180-183
在保种繁殖过程中,采用修饰平行线系统保种法对近交系BALB/c小鼠进行严格兄妹交配繁殖,保持完整的谱系记录,控制饲养环境条件,成功地建立了BALB/c小鼠基础群及血缘扩大群,广泛提供科学研究试验应用。  相似文献   
50.
采用主电机测速器、制动器测速器、半径传感器、制动器及控制柜组成的bs-3型变张力控制系统、比用张力反馈式控制系统结构更简单、操作更方便、控制效果更好。 本文对bs-3型变张力单点控制的原理及加速过程建立了实用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