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孤岛油田聚合物驱后恢复水驱,含水率迅速上升,油井很快水淹.针对孤岛油田地层温度70℃,地层水矿化度5 004 mg/L的条件,为其研究了聚合物驱后深部调剖剂,并对其配方、性能、组合优化、用量优化和注入方式和时机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调剖剂的交联时间可以控制,冻胶体系成冻时间从1~20 d可调,成冻后强度高.聚合物驱后,为使组合调剖剂能进入深部高渗透层,必须按照先弱后强的顺序注入组合调剖剂.深部调剖剂的用量存在最优值,驱替实验中,用量为0.1Vp时,采收率增幅最大,产出投入比最大.注入相同量深部调剖剂,越早注入,所得的最终采收率会越高.  相似文献   
72.
实验考察了丙烯酸二十二酯降凝剂对原油中蜡相变过程的蜡晶晶格参数的影响。分离出的蜡结晶为正交晶型的晶体,晶面距为0.4156nm,结晶度为70.5%,表现为长程有序;原油组分中胶质和沥青质的存在增大了蜡晶转化成斜方晶型的趋势,使蜡晶的晶面距增大,蜡晶表现为短程有序,这种转化依赖于原油组分的性质和含量;降凝剂降低蜡晶体的有序度,晶面距增大到0.4190nm,57%的蜡转化为斜方晶型,降低了蜡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导致原油凝点和粘度降低。  相似文献   
73.
海上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控水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海上油田采油特点,分析了海上油田控水的迫切性。海上油田产出水主要来源于注入水、边水和底水。为了提高采收率,任何形式的产出水都要控制。海上油田控水技术由注水井调剖技术和油井堵水技术组成,这两项技术都由措施必要性:划断、堵剂选择、堵剂用量计算和堵剂放置工艺等技术组成。海上油田调剖堵水成功的矿场试验说明,海上油田控水技术具有可行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4.
在模拟高温高盐油藏(矿化度20 000 mg/L,钙镁离子总浓度500 mg/L,油藏温度85℃)条件下,利用新合成的2种不同链长(链长分别为22和16)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CTBB与DDBB复配制得新型黏弹性体系,研究了盐度和老化时间对体系黏度和界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体系C5D1(CTBB与DDBB质量比为5∶1)在较低浓度(质量分数0.3%)条件下的表观黏度可以达到110.8 mPa·s,油水界面张力可以低至4.53×10~(-3) mN/m;在进一步提高盐度(矿化度50 000 mg/L,钙镁离子总浓度1 250 mg/L,油藏温度85℃)及老化90 d后,体系黏度和界面活性基本不变。在油砂吸附实验中,发现C5D1体系在模拟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的油砂吸附量仅为1.39 mg/g。室内模拟驱油实验进一步证实了C5D1体系具有良好的驱油性能,即使在老化90 d后体系仍能保持较高的驱油性能。  相似文献   
75.
采用物理模拟和化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油田堵剂的智能作用。结果表明,油田堵剂能感知地层渗透率及厚度的大小,优先进入高渗透层,进入地层的量与地层厚度成正比。同时,油田堵剂还能感知地层水矿化度及流动介质(如油、水等)的变化,其体积及封堵性能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可见,油田堵剂都是具有选择性的智能型堵剂。在一定条件下,堵剂的堵水能力高于其堵油能力。  相似文献   
76.
提出了一项将化学剂吞吐与油井堵水相结合的新技术。该结合技术由吞吐剂技术、油井堵剂技术和工作液注入技术组成。其核心是先后向地层注入吞吐剂和油井堵水剂 ,使后者将前者封存在高渗透层中 ,随后前者被沿高渗透层迫近油井的水 (注入水、边水等 )带至含油饱和度较高的中、低渗透层将油驱出 ,从而达到提高油井产量并降低产液中含水率的目的。介绍了工作液配方的确定、用量计算、注入顺序和将工作液过顶替入地层等技术步骤。该项技术已在濮城油田S下1油藏的油井成功地进行了试验 ,证实了该结合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7.
调剖堵水的潜力、限度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油田试验证明调剖堵水仍很有潜力,这一方面是由于试验区的采出程度低,另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区块整体调剖堵水技术在决策技术和堵剂技术上有新的突破。调剖堵水的潜力随着开发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小。调剖堵水有两个限度:一个是堵剂使用的数量限度;另一个是堵剂作用机理的限度。调剖堵水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对这两个限度的突破所进行的努力,其中包括降低堵剂成本,合理组合堵剂,把握堵剂注入时机,延长堵剂有效期,提高堵剂的整体效果,发展一种在最大限度发挥二次采油作用的同时进行有限度三次采油的技术(“2+3”技术)。  相似文献   
78.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考察2-羟基-3,5-烷基苯磺酸钠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气界面形成单层膜的过程,通过体系各组分的密度分布分析单层膜的形态,采用径向分布函数和氢键分布考察含有羟基的极性基在界面处的吸附构型,并根据转动时间相关函数对双疏水链的吸附构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羟基的存在减弱了极性基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增加了分子的饱和吸附量;两条烷烃链具有不同的界面吸附构型,烷烃链间的叠加缠绕增强了溶剂对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力作用。  相似文献   
79.
针对聚合物驱后恢复水驱,含水率上升迅速的实际情况,通过填砂管平行流动试验,分高、中、低3种渗透率模拟油藏非均质性条件,采用3种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试验方法,分析研究了压力、相对吸水量、各渗透层采收率、含水率的变化,以评价聚合物驱后的几种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表明:聚合物驱后不论水驱时间长短,只进行深部调剖,对有效封堵高渗透层、控制高渗透孔道的吸水能力和提高后续水驱的波及系数效果都不明显;而聚合物驱后恢复一段水驱,通过絮凝和固定技术,可以高效地调整注水剖面,有效地提高后续水驱的波及系数,采收率也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80.
非离子-阴离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防垢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羧酸盐型、磺酸盐型、磷酸酯盐型和硫酸酯盐型四种非离子_阴离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防垢性能进行了评价.试验表明,羧酸盐型、磺酸盐型和磷酸酯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能有效地抑制CaSO4垢的形成.在质量浓度为10~40mg/L时,其防垢效率可达90%以上.防垢效果与分子结构中的EO数有关.而硫酸酯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防垢性能呈现明显的溶限效应,且有最佳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