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PCR方法,将羊生长激素(oGH)成熟蛋白编码序列扩增,再将扩增产物接入分泌型表达载体pET12a(SalI位点)中,利用宿主菌自身的OmpT信号肽引导羊生长激素在E.coli BL21(DE3)中分泌,获得正向插入重组质粒pET12-oGH8,对重组子及对照菌进行诱导表达,薄层色谱扫描(SDS-PAGE)检测结果发现,oGH在OmpT信号肽引导下未见明显分泌,推测oGH自身的氨基酸序列可有是  相似文献   
12.
利用PCR方法,将羊生长激素(oGH)成熟蛋白编码序列扩增,再将扩增产物接入分泌型表达载体pET12a(SalI位点)中,利用宿主菌自身的OmpT信号肽引导羊生长激素在E.coliBL21(DE3)中分泌,获得正向插入重组质粒pET12-oGH8,对重组子及对照菌进行诱导表达,薄层色谱扫描(SDS-PAGE)检测结果发现,oGH在OmpT信号肽引导下未见明显分泌,推测oGH自身的氨基酸序列可能是影响其在E.coli中分泌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用PCR方法扩增人胎内乳素(hPL)cDNA得到597bp的片段,在其两端加上了合适的酶切位点及起始、终止密码子,钭其与高效表达载体pBV220重组连接,转入大肠杆菌DH5α,得到稳定遗传的重组质粒转化子pBV-hPL。pBV-hPL菌株经热诱导后,有22kD的蛋白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2.94%,hPL表达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复性处理后,得到有生物活性的成熟蛋白。  相似文献   
14.
β-淀粉酶基因在黄单胞菌中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泛寄主范围载体pKT210可在辅助质粒pRK2013的协助下转移进入黄单胞菌(革兰氏阴性)中并能稳定存在;来源于枯草杆菌的β-淀粉酶基因与载体pKT210形成重组质粒pYL1,并以其转化大肠杆菌;通过三亲本接合将pYL1引入带有利福平抗性的黄单胞菌NK01-R中,通过抗性选择接合子,并测定接合子的淀粉酶水解能力及产胶能力.本文获得一株黄原胶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20%,且淀粉酶水解能力显著提高的工程菌株.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玫瑰花抗氧化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测定红细胞溶血抑制率、肝组织匀浆脂质过氧化产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RT-PCR基因扩增法检测中药材玫瑰花(F21)对小鼠(SAM-P/8)体内抗氧化作用,并探讨抗氧化作用机制.经过体内实验,F21对不同月龄小鼠的抗氧化效果不同,对8月龄以上的小鼠抗氧化作用效果显,同时明显提高了SOD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F21对衰老的鼠不仅在组织水平上和细胞水平上有显的抗氧化作用,而且在分子水平上能提高基因表达量.F21含有高效抗氧化成分,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玫瑰花中两种抗氧化成分的分离鉴定与活性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体外抗氧化活性检测寻找玫瑰花(rosarugosa)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柱层析分离技术对玫瑰花抗氧化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数据及色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出2种抗氧化活性成分Ⅰ,Ⅱ.分别是3,5,7,3′5′-五羟基黄酮(槲皮素)和3,4,5-三羟基苯甲酸(没食子酸).化合物Ⅰ(槲皮素)为首次从玫瑰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的抑制小鼠红细胞溶血活性和抗小鼠组织匀浆脂质过氧化活性均高于玫瑰花粗品,  相似文献   
17.
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X.C.)的利福平及杆菌肽抗性突变与产黄原胶(xanthan gum)的能力正相关。从出发菌株X.C.NK-01中筛选自发突变的利福平抗性(rifampicin—resistent.Rif)和抗菌肽抗性(bacitracin—resistent,Baci)菌株,然后通过28℃,200r/min的250ml摇瓶发酵试验,筛选到两株Rifr及两株Bacir菌株。其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0%和30%,黄原胶粘度分别提高了20%-30%。分析了利福平和杆菌肽抗性突变菌株产胶能力提高的可能生化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野油菜黄单胞菌NK-01生物合成黄原胶的分子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野油菜黄单胞菌NK-01得到多糖合成缺陷的不产粘突变株。经SalI部分酶切得到NK-01染色体DNA片段,将其连接到广泛寄主载体pRK293上,在E.coliHB101中建立完整的NK-01基因文库。在协助质粒pRK2013存在下,不产多糖突变株分别与含基因文库的E.coli菌落群进行三亲接合转移,筛选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产粘接合后体。对接合后体进行重组质粒的酶切分析表明,所克隆的DNA具有片段重叠。上述重组质粒对另外9株不产多糖突变株互补检测及遗传学分析表明,13.4kb的DNA片段含有合成黄原胶所必需的基因。  相似文献   
19.
恶臭假单胞菌萘质粒ⅠNL基因的克隆及酶切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tidaG7)携带的质粒NAH7,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I切割后,产生含有萘降解酶全部基因(24,6kb)的片段,此片段插入到载体pUC119的多克隆位点,构成了pKAO质粒,此质粒经HpaI,EcoRI酶切获得的5.1kb片段亚屯隆到pUC119中,衍生出pNN1质粒,绘制出内切酶图谱。从pNNI质粒上切下含目的基因nahI、nahN和nahL的kpnI-kpnI片段(2.3kb).正向插入载体BluescriptⅡSK+中获得重组质粒pNN2,反向插入为pNN3,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XL1-Blue中,目的基因得以大量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