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0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3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面对长期竞争要素的变化预期,国际企业需要把维系公司生存、发展的部分战略资源迁向某些国家.目前,我国很多大型企业集团把这种资源部署到了维尔京群岛等离岸金融中心.除了购买国外政府债券,我国大部分海外投资都部署在这种离岸金融中心,远未进入西方发达国家本土的产业资本体系.随着各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长期演化,不同类型的地方政府对各族群、族裔公司的支撑能力发生了较大变化.华人创建、接管国外小村镇的趋势已愈益明显,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提供了很多契机.  相似文献   
62.
与以往的创业公司侧重金融、证券、商业创新不同.纽约现在的创业公司也侧重发展高科技.是一种把纽约各个行业都高科技化的新创业。现在.纽约积极发展高科技.是“想拿回它原来不需要的东西”。我国一些城市的新兴公司普遍缺乏独立创新.而主要是离职人员复制、抄袭前雇主的商业模式。中国一些创业公司生态系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推进能力较弱.尚未形成欧美式的企业独立创新模式.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司能较难形成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3.
简讯     
经有关审定委员会各位专家的艰苦努力及全国名委办公室编辑的积极配合,1993年完成了《数学名词》(8800条),《组织胚胎学名词》(2750条),《地质学名词》(3800条),《电子学名词》(5313条),《农学名词》(3000条)等5种学科名词的审定工作。目前正在印制中,预计明年一季度将陆续公布出版。1993年计划公布出版的《医学名词》(二,口腔医学部分1647条),《力学名词》(2637条)以及《测绘学名词》(海外版》均已先后公布出版。1993年全国名委与有关学会先后共同组织成立了机械、航空、材料科学等三个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机械名词由于包括范围广泛,将按专业分九个分册公布出版。这九个分册分别为:机械工程基础,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一)(热加工部分),(二)(冷加工部分),物料搬运机械及工程机械,流体机械,汽车、拖拉机,动力机械,传动及传动元件,仪器仪表。航空名词审定委员会由季文美教授任主任,顾涌芬研究员任副主任,另组成了专门班子具体落实审定工作,目前已完成初稿。材料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2月27日成立,师昌绪教授为主任,肖纪美和陈鉴远教授为副主任。联合国翻译署(UNITED NATIONS TRANSLATION DIVISION)术语员(Terminologist)裴女士年初曾来名词委访问。当她得知我国成立了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并了解到近几年的工作成绩时,非常高兴。她说去年曾到中国买了很多工具书,但各本之间名词订名很不一致,现在名词委所作的工作可解决一部分这方面的困难。名词委的有关领导也希望今后与该组织加强联系和信息交流,并希望能多提供新概念,新名词,使名词委能更好地进行科技前沿新词的汉语命名与审定工作。1993年6月中旬,中华医学会代表团访问台湾,两岸名词统一问题被列为这次交流访问的内容之一。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王树岐教授随团前往,并负责介绍大陆的医学名词工作。在最后签订的“海峡两岸医学交流研讨会备忘录”中第二条明确了医学名词统一问题。双方的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台湾也有这一组织)要探讨医学名词的统一问题,并交流已出版的名词图书。首先摘出不统一的医学名词,在两岸医务人员或海外华人医学界征求意见,确定更科学、更合适的医学名词。双方认为比起其它问题,统一学术名词是最容易做到的,双方都在积极准备落实中。中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1993年6月22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第三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1990年9月-1993年5月的工作,制定了1993-1994年度工作计划。一、总结:(一)标准制定:完成了GB/13725-93《建立术语数据库的一般原则与方法》、GB/13726-26《术语与辞书条目的记录交换用磁带格式》,审定了《辞书编纂基本术语第一部分》国标,完成了《术语工作词汇》、《术语数据库开发文件编制指南》、《术语数据库开发指南》的送审稿。(二)学术活动:1991年7月召开了TSTT’91术语学、标准化与技术传播国际研讨会;1992年8月与台湾农业科学资料服务中心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术语学与术语标准化研讨班”;多次组织委员参加ISO/TC37有关会议;派遣术语工作者参加维也纳国际术语夏日学校培训;接待国际术语专家加林斯基先生,布丁博士及加拿大术语专家崔铭韶先生来访;1992年6月举办了术语库讲习班。(三)翻译出版:出版了TSTT’91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译文集》;完成了《术语学理论与应用译文选》和《当代辞书编纂译文选》的译校工作;《通用术语学和术语辞典编纂入门》已发稿;编辑出版了《术语标准化简讯》等。(四)筹建少数民族语言术语标准化与技术委员会。(五)筹备成立中国术语网。二、计划:(一)组织建设:成立少数民族语言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二)标准工作:1.完成已送审的几个标准;完成《辞书常用汉语缩略术语》和《概念和术语的国际协调》等国标。2.建议制、修订下列标准:《概念体系——研究与表述》、(术语标准的制定与编排》、《用于术语编篡和专业辞书编篡符号》、《语言名称三字符表示代码》、《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术语交换格式-SGML的应用》。3.翻译出版:翻译ISO/TC37有关文件,完成已译校和发稿的三本书。4.标准宣贯与培训等。中国术语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黄昭厚和三分会秘书长冯志伟同志代表该委员会出席了1993年8月16-20日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ISO/TC37三个分委员会的工作会议。一分会计划修订ISO/087-2《计算机辅助术语词汇》,ISO/WD12620《术语交换格式TIF,ISO/CD12200《标准通用置标语言SGML的应用》,ISO/DTR12618《术语数据库和文本语料库的建立和使用》。  相似文献   
64.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9年第一次主任、副主任会议于1月26日在委员会办公室新址(东黄城根北街16号)会议室召开。钱三强主任主持了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副主任叶笃正、章综、马俊如、王寿仁、吴衍庆、戴荷生、苏世生、吴凤鸣、黄昭厚以及国家科委熊衍衡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永正等同志,办公室部分同志也列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黄昭厚同志关于委员会1988年工作总结和1989年工作计划的汇报。汇报中指出按1988年修订的计划,大气科学、土壤学、地理学、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和微生物学等六个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已如期完成,并完成了天文学名词海外版(繁体字本)的发稿任务。此外还新组建了生理学、解剖学和自然科学史名词审定分委员会。他还汇报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1989年的工作安排。会议对一年来委员会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钱三强主任在讲话中指出当前处于变革时代,学科发展很快,相互交叉渗透也很历害,科学与社会的结合更加紧密,出现不少新学科,预计二十一世纪将是高科技的时代。在谈到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分析时,特别指出在一国两制的情况下,我们与台湾的文化科技交流日趋活跃,海峡两岸的科技名词的统一工作更加迫切,这对1989年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议原则上同意委员会关于1989年的计划安排,并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一、委员会成立后,首先抓了基础学科的名词审定,现有几个学科的名词已完成审定,其它部分应抓紧审定并陆续公布,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组织应用学科名词的审定工作。在应用学科名词审定中,各学科之间的名词相互交叉较多,且与国家技术监督局(原国家标准局)的部分工作关系密切。因此,要特别注意加强各学科之间交叉名词的协调,以及与国家技术监督局的部分术语国标工作的协调。二、国内外有利于港澳回归、祖国统一的形势发展很快,一国两制深入人心。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工作,是与港、澳和台湾进行文化科技交流的桥梁。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通过各种途径、促进这一交流。并进一步做好汉语科技名词的审定工作,现在在香港及东南亚召开的各种学术会议较多。可利用这些会议,与港澳特别是与台湾的学者进行科技名词的交流,探讨沟通信息,听取意见。我们的名词工作会议可走出去开,也可请进来开。可以多种形式进行交流,要把握时机,多做工作。当前出版各学科名词的海外版(繁体字本)是适时的,应更好更快地组织各学科名词海外版的出版发行。三、要加强对名词审定工作的宣传。对已公布出版的名词,可请有关专家写些文章、评论在报刊上发表。出版的版本也可向各有关方面赠送一些。要造舆论,不断扩大影响。另外还要注意听取各方面对我公布的名词的反应,及时收集反馈意见,以利改进今后的审定工作。四、办公室的工作除完成名词审定任务外可结合各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进行一些术语学的应用研究探讨。要教育年青同志,名词工作很艰苦,它是基础性工作,创造的主要是社会效益,我们要为社会多做贡献。五、为便于与港台及华语地区名词的交流,我拟出版的各学科名词的海外版封面上应附以相应的英文名称。经会议讨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英文名拟定为:“CHINA NATIONAL COMMITTEE FOR NATURAL SCIENTIFIC TERMS”,“天文学名词”的英文名拟定为“CHINESE SCIENTIFIC TERMS OF ASTRONOMY”,将报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领导最后审定*。六、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按组织条例规定四年一届。现第一届任期已满。会议商定今年进行换届工作,拟于今年11月召开第二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希望在大会召开之际能拿出10本公布本(包括海外版)做为第一届的成果。*注:该二英文名称已于1月22日经国家科委和科学院领导批准。  相似文献   
65.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拟定的任务中,有一项是审定新词。《自然科学术语研究》1991年第1期刊登了第一批天文学新词362个。1994年第1期刊登了第二批298个。下列是第三批天文学新词425个。希望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完成最终审定。下列的天文学名词仍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A阿列克希斯,低能X射线成象飞行器 Alexis,Array of Low-Energy X-ray Imaging Sensors矮球状星系 dwarf spheroidal矮旋涡星系 dwarf spiral艾达(小行星243号) Ida艾卫 Dactyl暗晕 dark haloB巴纳德星系 Barnard’s galaxy(NGC 6822)巴普天文台 Vainu Bappu Observatory白矮前身星 pre-white dwarf斑点分光 speckle spectroscopy斑点掩模 speckle masking暴态脉冲星 bursting pulsar本轮轨道 epicyclic orbit毕团星 Hyad编码掩膜成象 coded mask imaging编码掩膜望远镜 coded mask telescope波前传感器 wave-front sensorC测光夜 photometric night产星活动 star-formation activity产星效率 star-formation efficiency长驼峰星 superhumper场脉冲星 field pulsar超高光度星系 ultraluminous galaxy超级风星系 superwind galaxy超巨分子云 supergiant molecular cloud,SGMC赤道自转速度 equatorial rotational velocity赤基黄道仪 torquentum稠密星团 dense star cluster磁激变变星 magnetic cataclysmic variableD大爆炸核合成 Big-Bang nucleosynthesis大红移 high-z大型双子望远镜 Gemini Telescope大质量X射线双星 high-mass X-ray binary单镜面望远镜 monolithic-mirror telescope蛋状星云 Egg nebula(AFGL 2688)氘丰度 D abundance导星镜 guidescope低分辨分光 low-resolution spectroscopy第三光源 third light典型大爆炸 canonical Big Bang东边缘 following limb杜邦望远镜 Du Pont Telescope对木点 anti-jovian point多布森望远镜 Dobsonian telescope多普勒谱线致宽 Doppler line broadening多天体分光 multi-object spectroscopy多通道天测光度计 multichannel astrometric photo meter,MAPE蛾眉月星云 Crescent nebula(NGC 6888)二维分光 bidimensional spectroscopy二维摄谱 bidimensional spectrographyF法布里—珀罗成象摄谱仪 Fabry-Perot imaging spec trographCH反常 CH anomalyCN反常 CN anomaly反映运动 reflex motion分光巡天望远镜 SST,Spectroscopic Survey Telescope分界 separatrice<风>,太阳风地球外空磁层探测器 Wind丰度效应 abundance effectG高分辨分光 high-resolution spectroscopy高偏振类星体 highly polarized quasar,HPQ高温测定 pyrometry<哥白尼>卫星 Copernicus弓形激波星云 bow-shock nebula共轨卫星 co-orbital satellite共面轨道 coplanar orbits共生刍藁 symbiotic Mira拱线进动 apsidal precession观测季 observing season光球丰度 photospheric abundance广角红外探测器 Wide-Field Infrared Explorer,WIRE轨道频率 orbital frequency轨道演化 orbital evolution轨道圆化 orbital circularization国际天球参考系 International Celestial Reference Frame,ICRF<国际宇宙>天文卫星 IntercosmosH哈勃速度 Hubble velocity<海盗>号火星探测器 Viking海尔望远镜 Hale Telescope海王星环 Nepturian ring海外天体 trans-Nepturian object氦白矮星 helium white dwarf氦主序 helium main-sequence毫米波天文 millimeter-wave astronomy核占优类星体 core-dominated quasar,CDQ核周产星 circumnuclear star-formation核周产星环 circumnuclear star-forming ring河外背景 extragalactic background河外背景辐射 extragalactic background radiation河外喷流 extragalactic jet赫比格—阿罗激波 Herbig-Haro shock wave赫比格—阿罗流 Herbig-Haro flow黑眼星系 Black-eye galaxy(M 64)恒星复合体 star complex恒星环境 stellar environment恒星晕 stellar halo恒星早期演化 early stellar evolution横向色散棱镜 cross disperer prism红超巨后星 post-red supergiant红化改正 dereddening红矩形星云 red rectangle nebula红离散星 red straggler红色云状体 red nebulous object,RNO红水平分支 red horizontal branch,RHB红外冕 infrared corona红外天文台 infrared observatory红移巡天 redshift survey后随边缘 following limb胡克望远镜 Hooker Telescope怀俄明红外望远镜 Wyoming Infrared Telescope环面穿越 ring-plane crossing黄离散星 yellow straggler彗暴 cometary burst彗爆发 cometary outburst彗耀 cometary flare彗状原行星盘 cometary proplyd混合大气星 hybrid star混合色球星 hybrid-chromosphere star<火鸟>太阳探测器 Hinotori火星探路者 Mars Pathfinder,MPFJ积分号星系 Integral sign galaxy(UGC 3697)极端氦星 extreme helium star计时年龄 timing age计数—星等关系 count-magnitude relation计算天体物理 computationa1 astrophysics纪年法 dating method伽勒环 Galle ring交点进动 nodal precession交点退行 nodal regression角径—红移关系 angular diameter-redshift relation金牛分子云 Taurus molecular cloud,TMC金属度梯度 metallicity gradient<金星>号行星际探测器 Venera近银心距 perigalactic distance近质心点 periapse近质心距 periapse distance进动盘模型 precessing-disk model进动周期 precession period浸渍阶梯光栅 immersed echelle经典类星体 classical quasar惊叹号星系 Exclamation mark galaxy鲸鱼ZZ型星 ZZ Ceti star聚光孔径 light-gathering aperture距角 angular elongation绝对能量分布置 absolute energy distributionK<卡西尼>土星探测器 Cassini卡曾斯颜色系统 Cousins color system凯克Ⅰ望远镜 Keck Ⅰ Telescope凯克Ⅱ望远镜 KeckⅡTelescope康普顿耗损 Compton loss<柯伊伯>机载天文台 KAO,Kuiper Air-Borne Observatory柯伊伯盘 Kuiper disk<克莱芒蒂娜>环月测绘飞行器 Clementine空间红外望远镜 SIRFT,Space Infrared Telescope Facility快速变化 intraday variation快转脉冲星 fast pulsar宽波段成象 broad-band imaging宽线射电星系 broad-line radio galaxy,BLRG葵花星系 sunflower galaxy(M 63)L勒威耶环 Leverrier ring类小行星天体 asteroid-like object离解复合 dissociative recombination连续不透明度 continuous opacity联机滤波 on-line data handling联机数据处理 on-line filtering猎户四边形星团 Trapezium cluster猎户星协 Orion association流量标准星 flex standard<旅行者>号行星际探测器 Voyager罗斯贝数 Rossby number螺度 helicity螺旋星系 Helix galaxy(NGC 2685)M<麦哲伦>金星探测器 Magellan麦哲伦望远镜 Magellan Telescope慢转脉冲星 slow pulsar猫眼星云 Cat’s eye nebula(NGC 6543)昴团星 Pleiad<昴星>望远镜 Subaru Telescope玫瑰分子云 Rosette molecular cloud,RMC梅奥尔望远镜 Mayall Telescope面源测光 area photometry面源分光 area spectroscopy冕区磁能 coronal magnetic energy冕区丰度 coronal abundance木心轨道 jovicentric orbit木星磁层 Jovian magnetosphere木星细环 Jovian ringlet牧羊犬卫星 shepherd satelliteN氖新星 neon nova内彗发 inner coma年轻恒星体 young stellar object,YSOP碰撞电离 collisional ionization碰撞谱线致宽 collisional line broadening碰撞去激发 collisional de-excitation偏食解 partial-eclipse solution偏心盘模型 eccentric-disk modelQ奇异星 strange star前导边缘 preceding limb强磁场脉冲星 high-field pulsar强氦线星 helium-strong star强射电类星体 radio loud quasar全环食 annular-total eclipse全息光栅 holographic gratingR扰动星系 disturbing galaxy热背景辐射 thermal background热反照率 bolometric albedo热温度 bolometric temperature人马矮星系 Sagittarius dwarf日冕活动区 coronal active region日冕照相机 coronagraphic cameraS三角仪 triquetum三维分光 tri-dimensional spectroscope三维结构图 tomograph色球谱斑 chromospheric plage射电污染 radio pollutionX射线冕 X-Ray coronaX射线晕 X-Ray haloX射线成象望远镜 XMM,X-Ray Mirror MissionX射线计时探测器 XTE,X-Ray Timing Explorerγ射线天文台 GRO,Gamma-Ray Observatory深空天体 deep sky object深空天象 deep sky phenomena深天区观测 deep-field observation甚强线巨星 very strong-lined giant,VSL giant甚强线星 very strong-lined star,VSL star狮子三重星系 Leo Triplet<石榴>天文卫星 Granat食外变光 outside-eclipse variation视超光速运动 apparent superluminal motion视向速度参考星 radial-velocity reference star视向速度巡天 radial-velocity survey收缩年龄 contraction age受扰星系 disturbed galaxy数字光学巡天 digital optical sky survey数字巡天 digital sky survey双极喷流 bipolar jet双极行星状星云 bipolar planetary nebula斯特罗姆洛山和赛丁泉天文台 Mount Stromlo and Siding Spring Observatory,MSSSO岁差仪 precession globeT太阳系仪 orrery碳矮星 carbon dwarf,dwarf carbon star碳氧白矮星 C-O white dwarf特贫金属星 ultrametal poor star特深天区观测 ultradeep-field observation<天鹅>X射线天文卫星 Hakucho<天马>X射线天文卫星 Tenma天文统计学 astrostatistics天空热背景辐射 celestial thermal background图象消旋 image deconvolution土星反照 Saturnshine土星细环 Saturnian ringlet退行周期 regression periodW外带小行星 outer-belt asteroid外小行星带 outer asteroid belt微角秒天体测量 micro-arcsec astrometry微湍速度 microturbulent velocity微引力透镜效应 gravitational micro-lensing<维加>行星际探测器 VegaX西边缘 preceding limb<先驱>空间探测器 Sakigake小红移 low-z小行星天体测量 asteroid astrometry小熊流星群 Ursa Minorids小质量X射线双星 low-mass X-ray binary蝎虎天体 BL LacertidFm星 Fm star星暴后星系 post-starburst galaxy星等范围 magnitude range星风互撞双星 colliding-wind binary星冕气体 coronal gas星位尺 organon parallacticon星系棒 galactic bar<星系>X射线天文卫星 Ginga星象劣化 image degradation星象增锐 image sharpening星周尘盘 circumstellar dust disk星周天体物理 circumstellar astrophysics星周物质 circumstellar material行星定位仪 equatorium行星环卫星 moomB型亚矮星 subdwarf B starO型亚矮星 subdwarf O star寻星镜 finderscope,viewfinderY亚当斯环 Adams ring亚毫米波空间天文 submillimeter space astronomy亚毫米波天文台 submillimeter observatory亚恒星天体 substellar object亚角秒射电天文 sub-arcsec radio astronomy亚同步 subsynchronism亚同步自转 subsynchronous rotation哑铃状射电星系 dumbbell radio galaxyDDO颜色系统 DDO color systemDWVR颜色系统 DWVR color systemRGU颜色系统 RGU color systemUBV颜色系统 UBV color systemUBVRI颜色系统 UBVRI color systemuvby颜色系统 uvby color systemVRI颜色系统 VRI color system<阳光>太阳探测器 Yohkoh氧氖镁白矮星 O-Ne-Mg white star野鸭星团 Wild duck cluster(M 11)夜间定时仪 noctural<依巴谷>卫星 Hipparcos,High Precision Parallax Collecting Satellite银河系棒 Galactic bar引力透镜效应 gravitational lensing硬X射线源 hard X-ray source宇宙线曝射法年龄 cosmic-ray exposure age玉夫星系群 Sculptor group元素丰度 elemental abundance原始双星 primordial binary原双星 binary protostar,protobinary原星系天体 protogalactic object原行星盘 proplyd圆轨解 circular solution远距目视双星 wide visual binary远距双重星系 wide binary galaxy远质心点 apoapse远质心距 apoapse distance月球勘测者 Lunar Prospector越火小行星 Mars-crossing asteroid越木小行星 Jupiter-crossing asteroid越土小行星 Saturn-crossing asteroid越月小行星 moon-crossing asteroid晕族矮星 halo dwarf晕族大质量致密天体 MACHO,massive compact halo objectZ早期地球 early earth早期太阳 early sun早期行星 early planet造父距离 Cepheid distance造父双星 Cepheid binary窄线射电星系 narrow-line radio galaxy,NLRG诊断法 diagnostics正常彗尾 normal tail证认图 finder chart织女星现象 Vega phenomenon指向精度 pointing accuracy致密双重星系 compact binary galaxy中分辨分光 moderate-resolution spectroscopy重元素星 heavy-element star主带小行星 main-belt asteroid主小行星带 main-asteroid belt主序后星 post-main-sequence star自动光电测光望远镜 automatic photoelectric telescope,APT自转演化 rotational evolution,spin evolution缩写词(按英文字母排序)底片自动测量仪 APM,Automated Photographic Measuring system宇宙学和天体物理高新卫星 ASCA,Advanced Satel lite for Cosmology and Astrophysics澳大利亚射电望远镜 AT,Australia Telescope高新技术望远镜 ATT,Advanced Technology Telescope高新X射线天体物理台 AXAF,Advanced X-ray Astrophysical Facility卡尔斯伯格自动子午环 CAMC,Carlsberg Automatic Meridian CircleCFHT望远镜 CFHT,Canada-Franch-Hawaii Telescope康普顿γ射线天文台 CGRO,Compton Gamma-Ray Observatory宇宙背景探测器 COBE,Cosmic Background Explorer底片自动测量仪 COSMOS极紫外探测器 EUVE,Extreme Ultraviolet ExplorerX射线天文卫星 EXOSAT全球太阳振荡监测网 GONG,Global Oscillation Net work Group射线天文台 GRO,Gamma-Ray Observatory通讯和天文高新空间实验室 HALCA,Highly Advanced Laboratory for Communications and Astronomy高能天文台 HERO,High-Energy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大型拼镶镜面望远镜 HET,Hobby-Eberly Telescope哈勃深空区 HDF,Hubble Deep Field国际极紫外飞行器 IEH,International Extreme Utra violet Hitchhiker图象光子计数器 IPCS,Image Photon Counting System红外成象器/摄谱仪 IRIS,Infrared Imager/Spectrograph红外光度计/分光计 IRPS,Infrared Photometer/Spectrometer美国宇航局红外望远镜 IRTF,NASA Infrared Telescope Faci1ity空间红外望远镜 IRTS,Infrared Telescope in Space红外空间望远镜 ISO,Infrared Space Observatory国际紫外探测器 IUE,International Ultraviolet ExplorerK型巨变星 KGV,K giant variable大天区多天体光纤分光望远镜 LAMOST,Large Multi-Object Fibre Spectroscopic Telescope大型双筒望远镜 LBT,Large Binocular Telescope大型地基太阳望远镜 LEST,Large Earth-based Solar Telescope大型毫米波望远镜 LMT,Large Millimeter Telescope火星环球勘测者 MGS,Mars Global Surveyor毫米波射电望远镜阵 MMA,Milli-Meter Array多镜面望远镜 MMT,Multiple-Mirror Telescope火星探路者 MPF,Mars Pathfinder国立新技术望远镜 NNTT,National New Technology Telescope国立光学天文台 NOAO,National Optic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ies北欧光学望远镜 NOT,Nordic Optical Telescope新技术望远镜 NTT,New Technology Telescope天文卫星 ROSAT,RoentgensatellitX射线计时探测器 RXTE,Rossi X-Ray Timing Ex plorer空间红外望远镜 SIRTF,Space Infrared Telescope Facility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阵 SMA,Sub-Millimeter Array太阳极大使者 SMM,Solar Maximum Mission亚毫米波望远镜 SMT,Submillimeter Telescope<索菲亚>,机载红外天文台 SOFIA,Stratospheric Observatory for Infrared Astronomy<索贺>,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 SOHO,Solar and Heliospheric Observatory分光巡天望远镜 SST,Spectroscopic Survey Telescope亚毫米波天文卫星 SWAS,Submillimeter Wave Astronomy Satellite太阳过渡区和日冕探测器 TRACE,Transition Region and coronal Explorer联合王国红外望远镜 UKIRT,UK Infrared Telescope Facility联合王国施密特望远镜 UKST,UK Schmidt Telescope甚长基线射电望远镜阵 VLBA,Very Long Baseline Array甚大望远镜 VLT,Very Large Telescope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空间天文台计划 VSOP,VLBI Space Observatory Programme全球望远镜 WET,Whole Earth Telescope赫歇尔望远镜 WHT,William Herschel Telescope广角红外探测器 WIRE,Wide-Field Infrared ExplorerWIYN望远镜 WIYM Telescope,Wisconsin-Indiana Yale-NOAO Telescope  相似文献   
66.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名词委)于四月二十六日召开了一九九四年第一次常委会会议。委员会主任卢嘉锡主持了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章综(中科院)、刘杲(新闻出版署)、林振申(中国科协)、苏世生(科学出版社)、黄昭厚、潘书祥等副主任。还有三位副主任因故派代表出席了会议:科委林泉的代表是邵立勤同志,基金委胡兆森的代表是郭师曾同志,技术监督局鲁绍曾的代表是吴青同志。中科院出版委副主任李廷杰同志与全国名词委办公室领导列席了会议。会议开始,卢嘉锡主任宣布由于黄昭厚副主任退休,经上级批准任命潘书祥同志为全国名词委常务副主任。会上,黄昭厚同志汇报了1993年全国名词委工作总结及1994年工作要点。1993年全国名词委又公布出版了《医学名词(二)》、《力学名词》;完成了数学、电子学、地质学、计算机、农学的名词审定工作,目前分别都已进入排版、印刷阶段。1993年新组建了机械、航空两个名词审定委员会。至今总共成立了48个分委员会。1990年以来根据需要组建的一批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工程技术学科名词委员会,进展较快,不少已进入二审,部分已基本完成了三审。作为试点补充、修订加定义或注释的天文学和大气科学第二批名词也已进入终审阶段。1993年办公室组织了对已出版名词的自查工作,征询了专家的意见和收集了各方面读者的反映,对现存的数据库文件作了修改,准备适当时候再版。潘书祥同志向常委会汇报了理顺名词委体制问题和落实经费的情况。由于国家经济改革形势的发展,各方面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名词统一工作作为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支撑性、基础性的工作,全国名词委作为承担这项工作的事业单位,在当前的形势下遇到了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了名词工作的开展。在1993年全国人大会议和全国政协会议上,近百名科学家代表呼吁解决全国名词委的困难。经过一年多的奔波,中国科学院与国家科委正在与中央编制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名词委办公室主任樊静向常委会汇报了有关开展海峡两岸科技名词统一工作的情况和建议。听取汇报后,常委会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卢嘉锡主任谈到名词委在1993年体制不顺,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做了很多工作是很不易的。肯定了1993年的工作成绩,认为总结符合实际。卢老指出体制不顺,经费不足,渠道不畅的问题,造成的困难是从来没有碰到过的,现正在努力逐步解决。只要给几个铜板,就要把名词工作做好。汉语科技名词的统一,对台湾及华语地区都有重大意义。卢老赞成名词委办公室提出对海峡两岸及华语地区名词统一工作应本着“积极推进,增进了解;统一为上,选取最佳;求同存异,逐步统一”的精神。常委会同意名词委1994年工作计划安排,主要是:1.继续请科学院和国家科委抓紧解决名词委的体制、编制和经费。2.拟于今年四季度召开名词委全国委员会会议,会议主要内容:①总结第二届委员会工作;②成立第三届委员会,并讨论工作规划及有关文件;③交流名词审定工作经验。3.继续做好审定工作①94年完成数学、地质学、组织学胚胎学、电子学名词的公布出版,并力争公布出版农学、计算机、石油、医学(三)等学科名词。②争取完成航海、建筑、煤炭、动物、医学(四)、电工、化工等学科名词的终审。③成立航天和计量两个名词委员会。④对个别审定工作进展缓慢的学科拟采取措施促进其开展工作。⑤对第二批加定义或注释的试点学科(天文与大气)进行经验总结并推广。⑥对工程技术学科的审定工作将进行总结。4.加强与台湾学者或有关部门联系,促进海峡两岸名词交流与统一工作。5.加强宣传贯彻与推广工作①利用换届会议前后,召开记者招待会及其它活动,宣传名词委工作。②选择几个中心城市召开宣传座谈会,散发宣传材料,广泛联系科教、文献情报、新闻出版等部门和有关人士、各学科专家,扩大名词工作的影响,加强名词工作对全国各有关部门的约束力。③采取措施,改善已公布名词书的推广发行工作。④进一步办好《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刊物。6.加强办公室建设7.关于名词委改名的建议鉴于当前对“自然科学”一词的涵义理解不一,为了更明确表明全国名词委的工作范围将包括基础学科和技术学科领域的各学科,并在原审定公布规范名词的工作外,还应包括科技名词的研究、管理等工作,常委会建议将全国名词委的全称改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委员会”或“国家科学技术名词委员会”。有待上级部门审批。  相似文献   
67.
1987年11月8-10日在南宁召开了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一批免疫学名词二审会。出席会议18人。会议首先传达了国务院〔1987〕142号文件及全国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明确名词审定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肩负的艰巨任务。会议讨论了名词的排序(以相关概念排列、标数码)和反馈的意见。1987年12月15——20日海洋科学名词委员会在广州召开了广州地区海洋名词座谈会。出席会议40人。在会议上对海洋科学一千余条名词和海洋科学名词审定工作征求了意见。会议提出以下几点意见:1、海洋科学名词框架应修改。2、总论内容应调整。3、收词范围不一致,有粗有细,应统一。副词、形容词不应收。4、个别词订名不准确。5、海洋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名额不平衡。1987年12月24——30日在青岛召开了海洋科学名词三审会。出席会议60人。会议对二审反馈回来的意见进行了审定。会议取得了如下成果:1、重新制定海洋科学框架。2、重新调整总论部分。3、认真审定了反馈意见。4、对原定名不准确的名词进行了修改。1988年1月23日在科学院院部召开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副主任会议。钱三强主任,叶笃正、吴衍庆、戴荷生、苏世生、吴凤鸣和黄昭厚副主任,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副主任谢淑莲等同志出席了会议。钱三强同志主持了会议。黄昭厚同志汇报了1987年的工作总结和1988年工作计划。吴凤鸣同志介绍了交叉学科协调组的工作情况。会议进行了讨论,原则上同意87年总结和88年计划,并做出一些决定(见另文)。1988年2月4日在北京数学研究所召开了数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会议。出席会议5人。会议讨论了数学名词一审后工作进展情况。会议决定开始印发征求意见稿,订于5月份召开二审会。并决定到上海和杭州去征求几何学方面的意见。1988年2月25日在北京召开了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会议。出席会议17人。参加会议的有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各组学术秘书、全国名词委黄昭厚副主任和特邀代表田志仁同志等。吴鸿适同志主持了会议、曹黄强同志介绍了前一段工作进展情况,田志仁同志通过全面研究初稿后在会上提出了修改意见。经过热烈讨论和补充,与会同志得出如下意见作为进一步修改名词初稿的依据:1、参考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制订的《名词术语审定的原则及方法》,对初稿进行修改和补充。2、抓住本学科的基本词,层次不宜太多,词数以精为好。代表电子学发展趋势的重要新词不能遗漏,收词要反映本学科特点,也要反映本学科最新水平。3、应与数、理、化等基础学科协调一致,力求统一。4、全稿应有统一体例。5、在编排方面增加总论部分,工艺技术部分统一列出,补充显示器件、表面分析技术、核电子学等。会议提出88年4月底以前拿出第二稿,然后广泛征求意见,与有关学科进行协调。计划在88年第四季度召开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进行进一步审定,以达定稿。1988年3月7日在北京召开了海洋地质与地质的协调会。出席会议的有海洋地质、地质、地理和地球物理各名词审定委员会的17名同志。会议对这几个学科的交叉术语进行了协调。如:在海洋学中的“深海”、“深渊”词,在地质学中称为“半深海”、“深海”,为统一起见,“半深海沉积”、“深海沉积”二词改为“远洋沉积”和“半远洋沉积”。又如海洋学中的“湖滩”词,在海洋地质学中称“湖坪”,协调后统一称“湖滩”。1988年3月24-25日在京召开了遥感名词协调会和地理、地质和气象协调会。参加会议23人。对各学科中有关遥感的交叉名词,做了适当调整。纠正了“潟湖”,使为“潟湖”。“热带稀树草原”订为“萨王纳”。“岩溶”与“喀斯特”定为哪个,尚在争议中。1988年4月8-10日在京召开了物理学名词终审会(审核上报稿)。87年8月三审会后又征求一次意见,这次会议对反馈的意见逐条加以讨论。对各学科有分岐的词条做了处理,如矢量、向量问题,物理学定为矢量、注明数学中称向量。对本学科有不同定名的词,列“亦可称”。讨论认为这比“又称”妥当,“又称”为100%的相等,“亦可称”表示有的场合可用,但还是推荐正文中的订名。如“角动量”,亦可称“动量矩”。曾用名即为废除名。1988年4月12-13日在京召开了地球物理学与地质学、气象学协调会。出席会议20人。对地球物理学与地质学物探专业方面交叉的名词,进行了协调,并与气象学交叉的术语进行了协调。会议决定地球物理学名词待第二次广泛征求意见后,再开协调会(梁际翔 整理)  相似文献   
68.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在伴随发动机起动过程中,由于离合器的动作复杂,在模式切换时极易产生转矩的巨大波动,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动态协调控制方法。通过对切换过程的动力学分析,依据发动机、电机和离合器等所处状态不同,将切换过程分为发动机起动、转速同步和转矩突变3个阶段。综合考虑到各阶段控制目标的不同,分别设计了基于开关控制的发动机起动、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转速同步和基于电机补偿发动机转矩突变的动态协调控制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和搭建的试验平台,对3种动态协调控制方法分别进行了仿真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协调控制策略后,整车冲击度降低了68%,有效改善了驾驶舒适性。  相似文献   
69.
<正>zhōng yī pí fū kē xué中医皮肤科学dermat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研究皮肤疾病诊治与预防的临床中医学。pí fū皮肤skin被覆人体表面,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的组织。有保护机体,防御外邪,排泄汗液,调节体温,辅助呼吸的作用。pí máo皮毛skin and hair皮与毛之合称。皮,即皮肤,被覆人体表面,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的组织;毛,附着于皮肤的毫毛。具有防止外邪侵入,调节人体津液与体温的功能,并能辅助呼吸。  相似文献   
70.
为了进一步提高烟苗的素质,培育出适合闽北地区烟叶生产的适茎壮苗,该研究采用不同水体温度、不同空气温度、不同光照强度、不同光质以及金属卤化物灯照射等增温、补光处理措施对烟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5种处理中,提高各处理的温度或光强均能提高烟苗的生长速度和烟苗质量.因此,在综合考虑试验成本的情况下,以金属卤化物灯照射处理的烟苗素质最好,壮苗率最高,成本最低,操作最方便;育苗池水体温度在18℃以上时,烟苗生长较好,成本较低,值得进一步试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