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2篇
系统科学   25篇
丛书文集   33篇
教育与普及   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59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伪均质固液两相流水击压力的计算方程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伪均质固液两相流的特征 ,推求了连续方程及运动方程 ,建立了伪均质固液两相流水击模型 ,并根据实验资料对伪均质流水击模型进行了验证 .由于该模型推导中考虑了伪均质固液两相流黏度、阻力及波速的特点 ,与单相流模型相比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622.
本文报道了利用梓油、季戊四醇、苯二甲酸酐制得三种梓油改性醇酸树脂.并用这三种梓油醇酸树脂分别制成清漆,对清漆漆膜的主要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它们的部分性能指标分别超过国家标准.文章还介绍了三种梓油改性醇酸树脂的配方及制备条件,对其反应过程的控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623.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刘庆春、曲竟南老师和师大医院王丹同志合作,共同研制成溶栓丸——Ⅰ号、Ⅱ号和Ⅲ号等剂型。经过一年多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证明“溶栓丸”有溶解血凝块的作用,又使轻度堵塞的微血管重新畅通。  相似文献   
624.
625.
聚松香苯甲酯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Lewis酸为催化剂,甲苯为溶剂,进行松香与苯甲醇酯化反应合成松香苯甲酯,研究松香与苯甲醇的酯化和聚松香苯甲酯的合成反应。筛选出最佳反应时间(90min)、催化剂用量(4g)及产品分离纯化方法。同时以酯化产物为原料,在50℃恒温下密封催化搅拌反应5h合成聚合物,测定了聚合物的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溶解度及分子质量。  相似文献   
626.
以棉油为基本原料,经酰胺化、酯化、中和,合成出一种新的皮革加脂剂产品。该加脂剂在酸、碱、盐、硬水中稳定性良好,活性物含量高,与皮革纤维结合能力强。  相似文献   
627.
628.
根据撰写要的四要素,对中科技期刊的英要与国外撰写的同源献的英要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依据的定义、功能及英要的性质,提出了撰这与英要的四条原则,即最大信息量原则,简化约原则,客观性原则和规范化原则。  相似文献   
629.
刘传朴 《科学通报》1997,42(10):1074-1076
<正>由于亚稳态分子PCl(b1+)可望成为化学激光工作物质,近十几年来,许多学者对这一分子做了不少工作.Coxon和Wickramaaratchi通过Ar(3P0.2)与PCl3的反应观察到了PCl的b1+→X3-△υ=0和A3∏→X3-的发射Bielefeld和Setser等人测定了PCl(b1+)的辐射寿命及部分小分子对PCl(b1+)的猝灭速率常数.本工作利用Ar(3P0.2)与PCl3的反应,在流动体系中制备了清洁的亚稳态分子PCl(b,υ′=0)源;首次测定了20多种多原子分子对PCl(b,υ′=0)的猝灭速率常数,并讨论了影响猝灭的某些因素.  相似文献   
630.
陈景文 《科学通报》1997,42(2):157-159
取代氮杂环类化合物作为合成除草剂和杀虫剂的中间体而日益得到广泛应用,研究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Hansch模型、Free-Wilsons模型和线性溶解能相关模型常用于有机污染物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研究,但该类模型或所需的分子结构参数较难获得,或缺乏明确的物理意义,因而制约了这类模型的应用。本文以分子间作用力理论为基础,采用量子化学MNDO算法计算的分子结构描述符,提出了一种新的QSAR模型,并成功地应用于取代氮杂环类化合物的QSAR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