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2 毫秒
31.
本文就会计集中核算制产生的背景及其目前起到的作用和不足之处予以了阐述,对其今后转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转化模式和如何转化提出了初步构思。  相似文献   
32.
作为公路建设中一项关键的基础性工作,测量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始终为工程的质量进度检测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对施工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就笔者多年的高速公路施工测量工作中积累的时间经验,探讨了关于公路施工建设中测量放样工作的若干问题,以期与广大同行相互交流和学习。  相似文献   
33.
基于信息网络化的特点,运用简单易学且易于和网络连接的Python语言,依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分类的理论,编写工程岩体质量分级的程序,并且结合Apache HTTP服务器以及Access数据库等技术实现了工程岩体质量分级的网上查询。实践表明,其分级结果正确可靠,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34.
四川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的调节服务价值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以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评估为基础,是定量评估生态保护成效的有效途径.生态系统调节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考虑生态系统产品供给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的情况下,在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的基础上,采用机会成本法、替代市场法、价格替代法、市场替代法等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方法,通过调节服务资产核算对四川省GEP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四川省水源涵养功能量为1 214.92亿立方米;土壤保持价值中,减少泥沙淤积的功能量为33.4亿吨,减少面源污染的功能量为0.55亿吨;洪水调蓄价值总量为312.9亿立方米;固定二氧化碳13.98亿吨,释放氧气15.19亿吨;蒸散发量2 990.25亿立方米.四川省GEP价值为83 064.61亿元.其中水源涵养价值占12.75%,土壤保持价值占4.6%,洪水调蓄价值占1.67%,固碳释氧价值占23.75%,气候调节价值占57.23%.  相似文献   
35.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已成为当今全球性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并被公认为是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威胁。保护自然环境与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态保护的最重要途径。 195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随着自然保护区数量的迅速增长,我国其它保护地类型的增加与功能性质的定位交叉,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所面临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已开始制约自然保护区的进一步发展。探索适应新时期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与政策,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健康发展,已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36.
37.
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生态系统重要功能之一,正确认识不同恢复模式生态系统营养物质的积累和分配对生态恢复、项目实施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对科尔沁沙地4种恢复方式下的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积累与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树种各器官N、P、K含量排序整体上为叶枝根干,N、K的积累排序为北京杨榆树樟子松,P的积累为樟子松北京杨榆树;不同恢复方式草本层地上部分N、P、K的积累均高于地下部分的积累;不同恢复方式乔木层N、P、K积累为0.233~0.292,0.074~0.098 t/hm~2和0.244~0.379 t/hm~2,草本层为0.023~0.049,0.003~0.008 t/hm~2和0.024~0.048 t/hm~2,凋落物层为0.006~0.008,0.001~0.002 t/hm~2和0.001~0.004 t/hm~2,土壤层为2.489~25.682,0.786~2.438 t/hm~2和44.749~98.465 t/hm~2;土壤层N、P、K的积累占总积累量的比例最大,分别为97.54%~98.81%,94.52%~99.49%和99.54%~99.94%,其次是乔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最小;4种恢复方式下生态系统N、P、K营养元素的积累排序均为榆树疏林草地樟子松疏林草地防护林围草地撂荒草地.研究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东南缘营造防护林和稀疏植树显著恢复了沙地植被,对生态系统N、P、K的积累与分配有显著影响,是较适合于科尔沁东南缘降水不足和土壤有效营养元素缺乏的植被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38.
贵州绥阳双河溶洞系统发育机理与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白云岩地层条件下,双河溶洞形成如此庞大的洞穴系统(已探明238.48km)的原因。【方法】根据双河洞的空间展布特征,分析区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白云岩去白云化条件对双河洞形成的影响;同时,以水文系统为基础,探讨双河洞演化过程。【结果】1)双河溶洞发育区上覆有厚度不大的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这为含膏层的白云岩去白云化达到适应的温度和压力提供了条件,从而改变白云岩的溶解效果,加速Mg离子优先溶出,大大提高了含膏白云岩溶解成洞率;2)石膏(硬石膏)水解体积扩大,有助于围岩崩塌,洞道扩大;3)区内平缓的岩层和极其发育并组成"X"状的北东、北西向节理,是双河洞顺层发育及呈北东和东南向展布的前提和基础;4)特殊的地形条件有利于地下水沿着"X"节理溶蚀,是双河洞向北东和北西两方向延伸的动力条件;5)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双河洞穴系统在形成演化过程中经历了3个发育时期,形成了两层旱洞和现在地下河洞穴的纵向展布格局。【结论】区内出露地层的展布关系为白云岩去白云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上岩层中含有水解体积扩大的石膏层,有利于溶洞的形成和扩大;单斜构造、顺向节理发育为地下水运用提供天然通道,而地形条件为地下水运用提供动力基础;新构造运动是双河洞向纵深发育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39.
古人类栖息地古气候-水文环境变化与古人类的生存活动密切相关.泥河湾盆地保存着大量早更新世以来的古人类遗址,完整地记录了我国北方古人类的活动历史.但迄今对其水文环境变化历史以及与古人类生存活动联系的研究仍显不足.本研究对位于盆地东部的黑土沟遗址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磁化率地层学和磁组构研究.通过与邻近大长梁和小长梁剖面的精细磁化率地层对比,发现黑土沟剖面堆积约始于1.9 Ma,可能记录了我国北方中高纬地区最早的古人类活动.详细的磁组构研究结果显示,磁化率各向异性能够有效地揭示泥河湾盆地1.9 Ma以来的古水文变化,黑土沟剖面的磁组构变化显示泥河湾古湖水文环境发生了多次阶段性变化. 1.9 Ma前后,壶流河的出现,抑或研究区发生构造沉降,使得研究区堆积厚层砂砾石,较强的水动力和水位升高使得古人类向高处迁移; 1.9~1.8 Ma期间,古湖扩张,湖面上升,水动力减弱,可能指示了东亚夏季风的增强. 1.8~1.5 Ma,古湖水动力显著增强,而后持续减弱. 1.5~1.3 Ma,水动力显著降低,可能与东亚季风降水增加,气候逐渐变得暖湿,湖水显著加深,而使得河流输入影响减弱有关. 1.3~0.9 Ma,水动力较强但呈现频繁的大幅波动,湖泊水文环境变化剧烈,可能是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事件的响应. 0.9~0.4 Ma,湖泊再度加深,古湖沉积水动力变化显著受控于全球冰量呈现周期性的大幅波动.上述水文变化显著影响着古人类的生活行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泥河湾古人类遗址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0.
欧阳志 《甘肃科技》2011,27(7):113-114,168
多年冻土地区桥梁基础工程往往由于地基的冻融作用,不良冻土现象的影响,会产生各种工程病害,从而影响工程施工和使用。结合多年冻土地区的冻土特征,介绍了冻土地区桥梁基础施工工艺及方法,以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