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砖混结构的抗震设计重在概念设计,本文结合设计工作以及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2001),谈谈砖混结构房屋抗震概念设计。  相似文献   
62.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免费师范生的暑期社会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走向就业岗位的师范生们提前对自己的职业有直观认识,又能使得暑期社会实践这一重要的高校生社会实践形式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3.
实验采用热水提取金针菇鲜品,提取液用超滤膜超滤后的截留液冻干得金针菇粗多糖,测定金针菇粗多糖抗氧化性能和滤过液中氨基酸含量.利用羟基自由基法、超氧离子自由基法、DPPH法检测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能力.结果表明金针菇粗多糖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基本随浓度升高先升高后下降.金针菇粗多糖的红外光谱测定表明是以葡聚糖为主的多糖.超滤膜的滤过液浓缩冻干后得到金针菇汤粉,氨基酸测定仪测定金针菇汤粉氨基酸的含量,为金针菇营养价值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4.
介绍了取代环戊二烯和桥联双环戊二烯基稀土金属有机化学的进展,包括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反性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65.
66.
研究以稀土固体超强酸SO2-4-TiO2-La3+为催化剂, 癸二酸和无水乙醇为原料, 合成癸二酸二乙酯, 并考察影响反应的因素. 结果表明, 最适宜的反应条件为醇酸摩尔比4.0∶1, 催化剂用量1.0 g (癸二酸0.1 mol), 带水剂苯15 mL, 反应时间3.0 h. 酯化率达96.8%.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糙皮侧耳固体发酵菌丝的断裂繁殖,定量测定了其细胞结构特征物——壳聚糖,在断裂繁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以此对糙皮侧耳的生物量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糙皮侧耳固体发酵菌丝断裂繁殖开始后,等量样品提取的壳聚糖质量明显增加.至断裂繁殖第10天,壳聚糖产量比第1天提高了285.59%,比常规静置培养提高了292.24%.但断裂繁殖10天后壳聚糖产量不再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8.
研究了3种茂型双核铼羰基配合物催化苯甲醚及其衍生物与多种酰化剂的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结果表明:配合物在催化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中均显示出了一定程度的催化活性,催化效果受到苯环上取代基的电子效应、空间效应和不同酰化剂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研究了风电接入某实际电力系统对系统动态频率产生的影响。通过建立直驱式永磁同步风电机组动态模型和含风电的实际电力系统模型,对含风电的电力系统动态频率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风速扰动对系统动态频率的影响、风电渗透率上升对系统频率调节能力的影响以及风机脱网故障对系统动态频率的影响。在风机增加了基于虚拟惯性的频率控制系统,研究了具有调频系统的风电机组对系统动态频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规模风电场的风速扰动将导致系统频率出现显著波动;随着系统风电渗透率的增加,系统的调频能力将明显下降;风电场在故障下的风机脱网事故将对系统动态频率造成严重影响。增加频率控制系统使风电机组具备了一定的调频能力,有效地抑制了扰动情况下的系统频率波动。  相似文献   
70.
林进  杨光 《长春大学学报》2010,20(1):47-48,51
1840年到1919年这段时间的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政治意义。这个时期,西方文化开始冲击中国,由于语言、客观条件等因素的限定,大批留日学者和翻译家开始翻译日语译本的西方作品。这些爱国学者们通过这种方法把西方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技术传入中国,为我国经济、政治、科技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当时有名的根据日译本翻译的西方作品的详细资料的调查,进一步分析了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界定了日语译本的西方书籍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