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97篇
自然研究   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4 毫秒
501.
无取向硅钢是电机铁芯所需要的重要软磁材料。目前,生产过程中主要借助冲裁工艺制备电机铁芯的叠片。冲裁工艺会使得无取向硅钢的切割边缘产生形变,从而导致其织构发生演变,进而影响叠片的磁性能。本文旨在研究无取向硅钢冲裁边缘的塑性形变机制,组织及织构演变机理。为了方便研究,本文首先借助钝化模具制备了在冲裁边缘具备较宽变形区域的圆形样品。随后,沿板材轧制方向和横向在圆形样品的冲裁边缘分别选取了一个观测点,并借助电子背散射技术(EBSD)分析了两个观测点的形变机制,组织和织构演变。研究表明两个观测点的形变机制和组织演变相似。由于形变机制相同,样品冲裁边缘两个观测点的织构演变规律也相似。钝化模具使得样品冲裁边缘明显的分为无弯曲,连续弯曲和整体弯曲三个区域。无弯曲和连续弯曲区域的主要形变机制是位错滑移,这一机制促进了{221}纤维织构的形成。整体弯曲区域主要处于冲裁边缘的端部,该区域的形变机制包括位错滑移和微观剪切带的形成,其中微观剪切带的形成导致该区域的织构由原始{111}纤维织构发生向{110}纤维织构的转变。  相似文献   
502.
工业固废?水泥混合物具有低碳、低能耗、低污染等优点,然而低碳水泥中工业固废利用率普遍较低。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本文综述了工业固废?水泥混合物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重点关注工业固废的活化、工业固废?水泥混合物的形成及其相关的水化机制。工业固废经机械活化其平均尺寸通常降至10 μm以下,比表面积增至350 m2/kg以上。热活化可以增加工业固废的玻璃相含量及反应性,其中煤矸石活化温度通常设定为400?1000°C。工业固废在混合物水化中的作用分为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工业固废的物理作用通常作用于混合物水化的早期阶段,随后,工业固废会在水泥水化提供的碱性环境中发生反应,生成C?(A)?S?H凝胶等产物。此外,碱活化会影响工业固废?水泥混合物的水化动力学并改变凝胶产物的比例。最后,讨论了工业固废?水泥混合物的环境影响和成本,以指导利益相关者选择可持续的工业固废。  相似文献   
503.
采用静压循环膨胀挤压工艺(HTCEE)加工超细粒纯铜管,研究了其织构演化和力学各向异性行为。对于超细晶铜(UFG)管,在纵向和周向记录了不同的变形行为和显著的拉伸性能各向异性。研究结果表明HTCEE工艺使材料轴向的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分别提高了3.6倍和1.67倍。同时,这一过程使周向的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分别提高了1.15倍和1.12倍。作为力学各向异性判据的周向极限抗拉强度与轴向极限抗拉强度之比,对于退火粗晶粒和热处理后的UFG管分别为1.7和1.16。因此,结果表明HTCEE过程对力学各向异性有降低作用。此外,HTCEE工艺在两个方向上的延性损失都很低,这是HTCEE工艺的另一个优点。硬度测量显示,周向硬度值略有增加,这与拉伸试验的趋势一致。进行织构分析,以确定晶粒的分布,得到的{111}极点图证明了织构的演化,并证实了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扫描电镜(SEM)显示,在两个正交方向拉伸试验后,出现了不同的断裂模式。  相似文献   
504.
FeSi6.5钢是一种优异的软磁材料,然而较低的塑性使其加工成薄板或细丝非常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改善FeSi6.5钢塑性和成形能力的新方法。在FeSi6.5钢受力变形时,对其实施阳极极化,利用化学力学效应促进其塑性变形。本文对在硫酸溶液中拉伸和拉拔变形的试样施以电流密度为0–40 mA/cm2的阳极极化电流,研究了阳极极化对FeSi6.5钢的室温塑性变形行为和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极极化后,FeSi6.5钢的塑性和成形性显著提高。经受阳极极化的试样的塑性伸长率为4.4%–7%,但在空气中仅为2.7%。与在去离子水拉拔相比,阳极极化下的拉拔变形抗力降低了12.5%–26%。软化效应主要归因于表面原子溶解降低FeSi6.5钢的加工硬化程度。采用Hollomon方程和Voce关系,结合Kocks–Mecking(K–M)方法,分析了FeSi6.5钢丝在阳极极化条件下的加工硬化机理。这些数据支持表面原子溶解促进位错滑移的观点。采用电化学法制备了FeSi6.5冷拔钢丝,五道次拉拔后钢丝表面光滑,延展性好,无裂纹,总截面积减少88%。阳极极化辅助拉拔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加工硬脆金属材料的技术。  相似文献   
505.
为改善某平头卡车气动特性,降低风阻,通过卡车整车风洞试验研究不同部件对阻力系数的贡献,发现导流罩、领口板、后视镜、侧裙板对阻力系数的贡献很大. 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对导流罩等对阻力系数贡献大的部件进行气动减阻优化设计,并通过试验对减阻效果进行验证. 通过后视镜与导流罩的改型设计,改善卡车前端流场;对货箱尾部导流片进行参数组合设计,改善卡车尾部流场;得到各部件减阻效果较好的组合方案. 风洞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气动减阻设计,卡车车身气动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相比于初始模型,最佳气动性能组合方案的减阻效果约为7%.  相似文献   
506.
面向领域特色创新方法的推广应用,为了解决对众多创新方法进行优选时的决策困难,通过分析和评价不同方法对实际应用情境的适应度,提出一种领域特色创新方法优选决策模型.以轨道交通装备领域为例,通过企业实际应用情境分析,建立了包含产品类型、创新对象、创新链环节、创新类别和创新程序的五维应用情境空间;根据空间维度及其层次关系,构建了应用情境适用度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为了减少人为评价的主观影响,提出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结合逼近理想值排序法,建立多种领域特色创新方法的FE-T优选决策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各方法的总适用度分值,基于规则排序确定多方法优选序列.将该决策模型用于指导某企业转向架创新项目中的方法选择,得到了适用于该项目应用情境的领域特色创新方法优选序列,为领域特色创新方法的优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7.
为在不依赖特征工程的情况下提高中文领域命名实体识别性能,构建了BLSTM-CRF神经网络模型。首先利用CBOW模型对1998年1月至6月人民日报语料进行负采样递归训练,生成低维度稠密字向量表,以供查询需要;然后基于Boson命名实体语料,查询字向量表形成字向量,并利用Jieba分词获取语料中字的信息特征向量;最后组合字向量和字信息特征向量,输入到BLSTM-CRF深层神经网络中。实验结果证明,该模型面向中文领域命名实体能够较好的进行识别,F1值达到91.86%。  相似文献   
508.
为了实现首饰的自动识别,设计了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首饰识别系统,并提出相应的算法。采用8种首饰作为试验样本,利用G+R分量和的颜色阈值分割法,并用27×27的模板对二值化图像进行滤波,采用2×2窗口内像素灰度值之和并结合阈值的边缘提取方法。提取面积特征和图像形心到边缘的距离特征。对面积判断其大小在设定数值范围内,对距离特征采用互相关算法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识别准确率达100%,识别一个首饰所用时间约3秒,满足在实际中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509.
污水清洁的管道内机器人的引入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管道检查的新选择,如泄漏、裂缝、气体和腐蚀检测,这些都是当前工业场景中常见的标准应用。在所有这些情况下经常被忽视的问题是机器人固有的抗腐蚀能力。基于旋转超声和机械搅拌(RUMS)的铸造方法,讨论了加入不同碳纳米管质量分数(0、0.5wt%、1wt%和1.5wt%)的7075铝的机械、微观结构和腐蚀性能,同时不会影响机器人的机械性能。结果表明,1wt%铝-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腐蚀和机械性能,达到了机器人对污水环境的要求。  相似文献   
510.
为研究矩形钢管偏心相贯梁柱节点的平面内抗弯性能,完成了节点的平面内抗弯承载性能试验,得到其承载力和破坏模式,并通过有限元参数分析对理论式进行改进,结合回归分析,建立节点平面内抗弯承载力的实用计算式. 结果表明,节点的破坏模式为主管翼缘管壁屈服与腹板压屈的组合破坏. 加劲肋可有效提高矩形管偏心相贯梁柱节点的抗弯承载力. 通过参数分析,得到了梁柱翼缘宽度比、梁截面高度与柱翼缘宽度比、柱截面管壁宽厚比、梁柱截面壁厚比等参数对矩形管偏心相贯梁柱节点承载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大梁高以及增大柱壁厚对于提高承载力最为有效. 最后拟合得到矩形管偏心相贯梁柱节点的承载力计算式,通过和试验结果及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计算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