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19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针对分布式数据共享及计算中的隐私保护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规模分布式环境的隐私保护计算模型(PPCMLS),该模型的核心为隐私安全模块,其将计算划分为本地计算和全局计算.通过综合运用同态加密、安全点积协议、数据随机扰乱算法等多种安全技术,在实现了多个节点在一个互不信任的分布式环境下合作计算的同时,任何节点无法获取其他节点的隐私信息及敏感中间计算结果.据此,又给出了基于该模型的分布式隐私保护方差计算、分布式隐私保护数据聚类算法.安全及动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及其应用算法既可保证隐私数据的安全性,又避免了繁琐的一对多的交互加密过程,并在节点变化时,恢复计算仅涉及到变化的节点和构成隐私安全模块的3个节点,从而满足了大规模分布式环境所要求的高效性和良好的动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52.
加筋土挡墙是利用加筋土技术修建的一种支挡结构物,是通过筋带与填土之间的摩擦作用,改善土体的变形条件和提高土体的工程性能,从而达到加固、稳定土体的目的。本文介绍的是某度假酒店挡土墙的选型和设计过程,应用的恰好是加筋土挡土墙结构和振动沉管碎石桩地基处理技术。为了提高地基土强度,需加快土中水的排泄,并可达到缩短工期,减少工后沉降。利用高填土自身的重量作为地基加载、地基中设置砂石桩作为排水压实固结通道,和土工加筋砂石垫层相结合的新型复合地基处理方法加固地基土,使地基土满足上部结构的要求。在填土中加筋可有效地提高土体的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竖向沉降量,提高填土层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53.
乌蕨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植物乌蕨(Stenoloma chusanum(L)Ching)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开展其抗菌试验.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成分分析;采用纸片法扩散法开展其抑菌试验.从乌蕨挥发油中分析出36种成分,鉴定了其中的24种,其主要成分是芳樟醇(24.76%),松油醇(7.24%)和香叶醇(6.06%).抗菌活性研究显示,乌蕨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藤黄微球菌抑制活性很低或没有活性.乌蕨挥发油成分检出率为72.0%,其中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54.
为观察HER—2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38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骨肉瘤组织38例中HER—2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骨肉瘤细胞系中HER—2表达。结果55.3%的骨肉瘤组织HER—2表达阳性,骨肉瘤细胞系中HER—2表达为42.9%,高表达的骨肉瘤患者预后较差。说明在骨肉瘤组织中HER—2表达异常,提示可能对骨肉瘤的发展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也为骨肉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生物靶点。  相似文献   
55.
结合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实际,围绕产业政策、第三产业结构调整、体育消费需求、体育产业市场国际化等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完善产业政策、整体规划、优先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结合专家访谈的结果,将研究所面临的风险划分为外部风险、合作风险和个体风险。根据不同风险的影响因子,构建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研究所应该提高技术实力,选择声誉良好的合作方,通过制定目标、定期交流等方式规避合作中产生的冲突和误会,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57.
通过识别复杂产品研发项目中任务间功能关联和组织任务间执行关联,建立基于技术关联的研发项目组织-任务相依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技术风险事件发生时组织任务间相互作用机理,构建复杂产品研发项目技术风险扩散动力学模型,并针对由少数任务引发的技术风险扩散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少数任务引发的技术风险扩散会在短时间内造成较大影响,扩散过程经历缓慢扩散,失控扩散,最终达到相对稳定状态;扩散范围与组织网络规模呈近似"倒U"型关系;组织网络规模一定时,组织任务间执行关联越均匀,相依网络鲁棒性越差;存在最佳风险资源投入量使得技术风险的影响范围保持在最低水平;不同袭击策略对技术风险扩散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研究成果丰富了风险扩散动力学理论,对提高复杂产品研发项目抗风险能力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8.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分离方法对细叶杜香叶正己烷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4种单萜类化合物.依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2-醛基-5-异丙基二环[3,1,0]-2-己烯(1),[1R,2S,5S]-5-异丙基二环[3,1,0]-2,7-己二醇(2),[1R,2R,5S]-5-异丙基二环[3,1,0]-2,7-己二醇(3),乳香醇C(4).其中,化合物2~4为首次从细叶杜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9.
基于风险矩阵和风险来源两个维度识别出R&D网络的不同风险类型. 从节点风险负荷、风险阈值和失效节点如何影响邻居节点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了R&D网络风险相继传播的动力学模型,并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仿真. 仿真结果发现风险相继传播过程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R&D网络的抗风险能力与各节点企业风险阈值分布的平均程度正相关,而与网络平均度无关,外源性风险比内源性风险对网络的破坏力更大,度大袭击与随机袭击比度小袭击更易于导致网络崩溃. 该研究成果对提高R&D网络的抗风险能力、保持其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0.
应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Tb(Ⅲ)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络合发光情况.试验表明,牛血清白蛋白在pH=9~10范围内与Tb(Ⅲ)络合,并发射Tb(Ⅲ)的特征荧光,其络合比为4:1.应用Forster理论测定了牛血清白蛋白与Tb(Ⅲ)之间能量传递的距离,测得能量传递的临界距离R0为3.6A,能量传递距离R为15.7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