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4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李标 《科技信息》2012,(27):375-375
对于公路水毁一定要了解水流、泥沙运动、河床变形的作用过程,尤其沿河路基水毁最多的是河湾凹岸冲刷、弯道螺旋流引起的,则应从研究螺旋流的发生、发展和消失出发,寻找河湾中冲刷的范围、深度等规律;再如,引起桥台、桥墩和丁坝冲刷的原因是流体边界层分离,不断地产生随机的旋涡体系,旋涡高速旋转的动能和旋涡中心的负压强,把床面泥沙挟带到下游的结果。  相似文献   
32.
李标 《科技资讯》2011,(11):58-59
流溪河大坝第二次安全定期检查工作中,对大坝上游面进行水下检查时发现坝前淤积较为严重,之后对水库库容进行了校核测量,发现库容淤积明显.在大坝第三次安全定期检查工作中,将淤积造成水库库容变化对调洪演算结果的影响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进行讨论.为此,对不同频率的设计洪水进行调洪演算,以便深入了解库容淤积对水库防洪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本文通过对红林坪矿区煤层的对比,对其形成机制的分析与研究,初步探讨了主采煤层的顶底特征,对今后该矿区的勘探与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通过结合工厂和科研背景的设计选题,对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改革尝试。实践结果表明,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改革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选择设计方案、查找数据、选用公式及科学的设计方法等方面得到综合训练,较好地达到培养学生工程开发综合设计能力的教学目的,并推动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5.
一、引言气液传质设备为化工过程气液分离操作的关键设备。在以往的《化工原理》教学中,该部分内容的讲授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参观实物或模型、观看录像为辅,需要课时较多,且教与学双方都感枯燥无味。尤其是设备结构、气液接触状态和流体动力学等影响设备操作性能的这部分内容,很是抽象,难以具体描述。在当前教学时数普遍压缩的情况下,为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教学方法亟待革新。因此在《化工原理》教学中,各高校都在尝试引入多媒体教育技术,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具备集文字、仿真动画、影像、图形、声音等于一体的“…  相似文献   
36.
绿藻的光培养及其生长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空气及富CO2空气作碳源,采用与太阳光波长接近的荧光作为模型光源,对绿藻进行悬浮培养,考察了光照度及通气中CO2的浓度对藻类生长速度、色素组成的影响,研究了其生长规律,确定了本实验条件下培养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37.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兰科石斛属(Dendrobium Sw.)植物所特有的石斛碱型生物碱,及其代表性成分石斛碱的生物合成途径,对石斛碱型生物碱的结构组成和药理活性,以及石斛碱生物合成等三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并推测了一条以金钗石斛次生代谢产物为可能中间体的石斛碱生物合成通路;发现已报道的石斛碱型生物碱有31个,来源于9种石斛,其药理活性主要在抗肿瘤、抗白内障、降血糖等方面;石斛碱的生物合成部分处于初期研究阶段,仅确定了合成途径为MVA途径以及7个相关基因;最后为石斛碱生物合成研究的深入提出了三个切入点:以法尼基焦磷酸(FPP)为底物通过酶促反应得到可能中间体;将FPP加入金钗石斛组培苗的培养基,促进可能中间体的产生;以石斛碱的累积特点入手,找到中间体最多的点,进行可能中间体的分离。  相似文献   
38.
2-O-α-D-吡喃葡萄糖基抗坏血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标  唐双焱 《广西科学》2017,24(1):48-53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抗坏血酸在食品、医疗、化妆品等行业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由于自身的不稳定性,易被氧化降解,严重影响其应用。为解决这个问题,对稳定的抗坏血酸衍生物的研究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抗坏血酸的一种重要衍生物——2-O-α-D-吡喃葡萄糖基抗坏血酸(AA-2G),作为抗坏血酸的替代品,稳定性显著提高,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价值。国内外针对该物质进行了诸多的研究,本文就AA-2G生物合成和应用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39.
mRNA差异显示PCR技术是在基因转录水平上研究基因差异表达和性状差异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方法在生物的发育、分化和对各种生物、理化因子作用时应答过程基因表达的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就mRNA差异显示PCR技术的基本原理、优点与不足、改进与完善等作了简要归纳,综述了该方法在水稻的发育分化、激素调控、抗逆性和抗病性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对该方法在水稻方面的应用前景作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40.
可见光响应型TiO2光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国内外在TiO2可见光光催化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从染料光敏化、阳离子掺杂、阴离子掺杂及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四个方面详细探讨该类复合TiO2的制备方法、催化机理、实际效果和缺点;较系统地介绍可见光化光催化剂的研究现状、成果及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