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160例停经≤49天的早孕妇女施行药物流产,除1例失访外,其完全流产率可高达94.3%,且阴道出血少,出血时间短,并发症少,副反应轻;该药物价格低廉,应用简便、安全,病人痛苦少,广大妇女易于接受,值得普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2.
费恩伯格技术本质观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四个方面剖析了费恩伯格对现当代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的技术本质现的批判,阐述了费恩伯格在技术本质问题上的观点即他的“工具化理论”,进而探究了费恩伯格思想的理论渊源和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23.
略论工程美     
工程美是工程活动及其所创造的人工自然物给作为审美活动主体的人的舒适与愉悦之情,工程美的实质是功能美,这一实质展现为工程美的实用性、科技依赖性、环境协调性、社会历史性和综合性等特征,美在和谐论和实践活动论是工程美的立论基础。由上述对工程美的学理分析为基础,从工程理念、工程造型、工程技术、工程材料、工程环境和工程管理等方面分析了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体现出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24.
试论欧美技术哲学的特点及经验转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当代欧美技术哲学研究的多元性等主要特点的分析,指出了欧美技术哲学发展的学术共同体困境及其经验转向,并提出我国技术哲学研究也应从中得到借鉴与启示,在研究背景、研究视角和研究共同体等方面有所转向。  相似文献   
25.
正2018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邓小平同志批示成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40周年,东北大学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也迎来40周年华诞。2018年4月13-14日,在东北大学95周年校庆即将拉开帷幕之际,由东北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陈昌曙技术哲学发展基金联合举办的"东北大学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40周年研讨会"在东北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6.
马克思基于社会历史性的方法论原则,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机器作为一般劳动资料与固定资本的辩证统一,表征了机器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与资本对工人的剥削的双重维度。马克思围绕“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展开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超越了机器悖论的理解方式,并指明了消除这一悖论的科学道路。20世纪中期以来,从自动化到数字化,西方理论家面对新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都从马克思的机器论中寻找养分,在破除机器神话的同时,一再彰显出这一理论的强大阐释力和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27.
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并在资本控制下渗入社会各个领域,在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数字拜物教现象。数据和数字技术商品化、资本化成为新的物神,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形成人类生存的“场域”,导致人的虚拟数字身份与现实身份相混淆以及社会关系呈现出数字化的状态。数字拜物教内化了数字技术资本化的政治取向,内含了数字技术调用社会资源形成宗教场域的感性逻辑,内蕴的数字资本新剥削形式深化了社会的技术性贫困。要通过技术发展、制度治理和价值文化三个层面共同发力,才能扬弃数字拜物教,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